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0例疗效观察

2010-12-29 00:00:00莫亚雄萍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5期


  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2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1 mL(kg.d)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脉点滴,每日1次,观察2组患者,皮疹消退,体温下降情况。结果:从发热、皮疹消退情况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抗病毒、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痰热清;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5-0025-02
  
  手足口病(hand,loot and mouthdisease,HFMD)为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儿童期常见病及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每年5月~7月份为流行季节,该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臂部等部位的皮疹,水疱,个别可引起心肌炎、肺炎、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近2年有增多及趋于严重的趋势,已不再是轻微的传染病。临床上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及发热,大多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可并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治疗以尽早、尽快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为关键。既往一般用利巴韦林治疗,同时加强支持对症治疗,但效果欠佳。笔者对2009年3月~2009年10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30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静脉注射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观察对象均符合卫生部2008及2009年版小儿手足病诊疗指南:(1)流行病学资料;(2)发热,多发现为中等程度发热,偶有高热,体温39℃以上;(3)皮疹,以手足掌部疱疹为特征,疱疹基底部有红晕,部分疱疹发生在臀部及膝部;(4)口腔溃疡及疱疹,一般与手足疱疹同时或先见于手足疱疹。
  1.2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09年10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手足病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8个月~5岁,其中<1岁3例,1~3岁21例,3~5岁7例,平均(2.6±0.4)岁。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5岁,其中<1岁1例,1~3岁23例,3~5岁4例,平均(2.4±0.3)岁。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就诊时间、体温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且所有病例均对痰热清和利巴韦林无过敏史及过敏现象。
  1.3 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常规补液、退热等治疗,合并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组静脉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1 mL/kg(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mL/支)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点滴,利巴韦林10 mg/k,加入10%葡萄糖10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并根据情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连用5d。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利巴韦林10~15 rag/(kg.d),每日1次,连用5d。2组治疗5d为1个疗程。1,4统计学处理对结果中的计数资料采用Y。检验,分别计算X2值和P值。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用药后以体温下降及皮疹消退时间评估疗效。退热:1~3d为明显好转,4~5d为好转,5d以上为无效。退疹:1~3d为明显好转,4~5d为好转,5d以上为无效。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消退,无新皮疹出现,一般状态正常,患儿无其他并发症;有效:体温基本正常,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减少或消失,但散在新皮疹出现,一般状态好转,无其他并发症;无效:治疗5d后仍发热、流涎,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减少不明显或增多,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指治疗过程中出现脑炎或心肌炎的症状及体征。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2 2组热退及口腔溃疡、手足疱疹消退时间比较见表2。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多为柯萨奇病毒A16所致,而柯萨奇病毒A5-10、B5、ECHO病毒及EV71病毒也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近年来许多报道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症状较重,还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及脑炎或瘫痪,肺水肿。亚太地区的手足口病流行伴随较高的死亡率。有研究表明柯萨奇、EV71型等肠道病毒有嗜神经性,易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这些均提醒医者积极有效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重要性。
  目前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后明显好转率达80%,而对照组明显好转仅为57%。治疗时间明显缩短,2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上述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可靠。
  利巴韦林在细胞内被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利巴韦林单磷酸,干扰肌苷磷酸脱氨酶活性,影响乌苷酸合成,从而阻止病毒DNA复制,利巴韦林三磷酸亦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起到抗病毒作用,但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太高,且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多由邪犯肺脾、湿热内蕴或心火上炎所引起。痰热清注射液是从多种中药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二类新药。痰热清注射液第一个把熊胆粉和山羊角水解物加入到注射液中,突破了熊胆粉不能作为注射液这一禁区,彻底解决了溶血反应这一难题。山羊角水解物药性同羚羊角,主要成份为游离氨基酸,具有清热解痉的功能,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连翘主治风热,能透肌解表,清热祛风。联合制成中药针剂,具有抑菌,抗病毒、抑毒、抗惊厥、降温作用,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力。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单用利巴韦林(P<0.01),退热及口腔溃疡、手足疱疹消退时间显著少于单用利巴韦林。由于病程缩短,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并在治疗中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用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虽然价格稍高,但由于安全有效,疗程短、见效快,家长易接受。因此,笔者认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值得临床推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