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疗效。方法:从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妇保科建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筛选ABO血型不合者100例,血清效价≥1:64开始治疗,随机分2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50例,中药内服组50例。结果:2组方案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100%;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第1次治疗时间平均为(6±1.5)d,低于中药内服组(10±1.2)d,P<0.05,有统计学意义;黄芪治疗组孕24、30、33周治疗人次均低于中药内服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配合西药能降低母儿ABO血型不合的血清效价,与口服中药比较,可缩短疗程,减少治疗周期。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母儿ABO血型不合;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5-0017-02
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发生的同族血型免疫疾病,可使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症。其主要危害是威胁胎婴儿生命,对孕母有时因胎盘过大而引起产后出血。目前对母儿血型不合临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中医多应用中药内服,但许多患者因中药口感不好,刺激胃肠道,加之妇女孕期消化道负荷加重,故不容易坚持,达不到疗效。本科应用黄芪注射液配合西医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危险倾向和血清抗体效价高的孕妇取得明显疗效,为母儿血型不合治疗开辟一条新路径。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妇保科建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患者年龄20~40岁,全部为初产妇,孕12周始建卡,治疗前排除其他妊娠病理性疾病,不能坚持治疗者,不予入选。共100例患者入选,全部为ABO血型不合,孕24周前出现血清效价≥1:64即入选。
1.2 研究分组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母体血清抗体效价增高达诊断标准开始即给予黄芪注射液,每日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直至母体血清抗体效价小于1:64。对照组:母体血清抗体效价增高达诊断标准,采用全国高等院校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四版)中治疗母儿血型不合得到肯定疗效的复方茵陈汤,茵陈9g,黄芪9g,制大黄4.5g,甘草6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直至母体血清抗体效价小于1:64。2组均同期配合西医治疗,并分别在妊娠24、30、33周复查血清效价,若≥1:64,则进行10日的综合治疗,包括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维生素C注射液1g,每日静脉推注;每日吸氧2次,每次20 min;维生素E 100 mg,每日2次口服。治疗期间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黄疸),每2周抽血作孕妇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查、B超(胎儿皮肤水肿、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胎盘增大)判断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复查孕妇血清抗体不上升或下降,且B超显示无胎儿水肿、胎盘增大等现象,胎儿发育良好;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治疗过程中孕母血清抗体不降反而上升,或B超显示有胎儿水肿、胎盘增大等现象。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方案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94%,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2.2 临床疗程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第一次治疗时间平均为(6±1.5)d,低于中药内服组(10±1.2)d,P<0.05,有统计学意义;孕24、30、33周治疗人次均低于中药内服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说明黄芪注射液治疗ABO血型不合有危险倾向和效价高的孕妇能缩短治疗时间,从而减少治疗费用及就医次数。
母儿血型不合是产科常见病,中医无此病名。母儿血型不合时,胎儿从父方遗传下来的红细胞血型抗原,为其母所据缺乏,这一抗原在妊娠分娩期间可进入母体,激发产生相应免疫受体,当再次妊娠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使该抗原产生迅速破坏而发生溶血,危害胎儿健康,且可致出生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甚至胆红素脑病。在溶血性疾病中,以ABO血型不合为主,约占96%。主要发生在孕妇血型为“O”型,丈夫为“A”或“B”型的人群中,与RH血型不合不同,第一胎发病率约占一半,这是因为妇女在孕前可能已受到具有A或(和)B血型的物质,如疫苗、血清、动植物或花粉等的刺激,使机体产生IgG抗A、抗B抗体,妊娠后这些抗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但ABO血型不合孕妇临床表现轻,致胎婴儿死亡少,但它是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一般认为如果免疫抗A抗体和免疫抗B抗体滴度达到1:64,可疑为胎儿溶血,如果抗体滴度达1:512认为胎儿有溶血。为降低胎婴儿溶血的发生,在孕期及早发现、早治疗ABO血型不合危险倾向和血清效价高的孕妇,是有积极意义的。本科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与中药内服组比较,在疗效和疗程上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草纲目》云:黄芪,味甘,性微温,无毒,有益气养元,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黄芪应用比较广泛,凡中医认为有“气血虚弱”、“中气下陷”等症的,均可用之。现代研究认为,黄芪有增强免疫力、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作用;因黄芪中含有的黄芪苷,具有保护心肌减轻心肌缺血功能的作用,故能改善心功能;此外黄芪还有促进机体代谢、降压、调节血糖保肝等作用。黄芪注射液是从黄芪中提取有效成份精制而成,其中以黄芪皂苷Ⅳ为主,有正性肌力作用,此外还含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类物质,类似激素样作用,有免疫调节功能。黄芪注射液中含大量微量元素,如Fe、Mn等。对母儿血型不合孕妇,出现血清效价异常的原因是孕妇与胎儿间因血型不合而发生溶血反应,而黄芪注射液的多糖物质可能起到抑制溶血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而微量元素可促进机体康复。黄芪注射液治疗母儿血型不合,方便易行,且对母儿无毒负作用,故是可以推广的方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