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塞湿方;强直性脊柱炎;
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5-0004-02
寒湿方为本院舒尚义教授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经验方。舒教授从医40余载,擅于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类疾病及妇科杂病,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疗效卓著,为云南省首批名誉名老中医,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曾有幸师从舒老学习,侍诊多年,得益匪浅,现将应用自拟寒湿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70例的临床小结如下,以飨同道。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Eli。骶髂关节X线改变分期标准为:0级,正常骶髂关节;I级,可疑或轻微的骶髂关节炎;Ⅱ级,轻度骶髂关节炎(关节边缘模糊,近关节区域硬化,关节间隙轻度变窄);Ⅲ级,中度骶髂关节炎(关节边缘明显模糊,近关节区域硬化,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骨质破坏明显);Ⅳ级,骶髂关节融合或完全强直,伴或不伴硬化。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18~45岁);(3)具有活动性病变,病情符合以下4项以上者为活动期:晨僵≥30 min因疼痛、僵硬而影响睡眠;外周关节炎;ESR≥30 m/h(魏氏法)CRP≥20 mg/L;LgA≥3.9 g/L;脊柱痛;正常呼吸时胸痛或颈活动时疼痛或僵硬;昼或夜间双臀痛。(4)停用其它与本研究无关的抗风湿药1个月以上;(5)愿意接受24周治疗和检查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2)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3)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严重关节畸形者。
1.3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计70例。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7.5±7.8)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0 a,平均6.3 a;病情分期,早期18例,中期30例,晚期22例;整体功能分级,I级19例,Ⅱ级32例,Ⅲ级19例。
2 治疗方法
采用寒湿方加减治疗,寒湿方由黄芪、昆明山海棠、麻黄、细辛、桂枝、独活、桃仁、红花、甘草等中药组成,加淫羊藿、菟丝子、续断、伸筋草。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3次,饭后服。连续服用24周后统计结果。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缓解: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化验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好转,主要化验指标趋于正常;有效:主要症状有所改善,主要化验指标数值有所下降;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加重者。
3.2 治疗结果
3.1 临床疗效
临床缓解15例,占21.42%;显效32例,占45.71%;有效16例,占22.86%;无效7例,占10%。
3.2 临床症状与体征寒湿方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症状均有改善,腰背疼痛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治疗后积分值明显降低,治疗前积分均值(4.09±0.6),治疗后均值(0.09±0.3);能缩短腰背晨僵时间,治疗前均值(135.09±0.9)min,治疗后均值(25.9±1.3)mini整体功能积分提高,治疗前积分均值(2.39±0.7),治疗后均值(1.52±0.3)。
对主要体征均有一定改善,增加Schober试验距离,治疗前均值(2.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