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影响“薪情”

2010-12-29 00:00:00靳连文
人力资源 2010年8期


  时常听到有人说:“公司经营得好不好那是领导的事,与我没什么关系,如果企业经营不下去,大不了自己换个公司。”这样说的员工一定是没有责任感的,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敬业精神。我们如果把工作的本质仅仅限定在薪水上,那么就会失去对工作的热情,也难以通过工作获得成就感,更谈不上会有敬业精神。
  敬业是一种责任。“子曰:事君,敬事而后其食。”意思是孔子对弟子说:“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道理,服侍一个国君(领导),你们首先要对他负责,要懂得为他分忧,而不是先想到自己的衣食问题。”孔子的这段话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一次演说有同工异曲之妙。肯尼迪在竞选总统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不要问美国给了你们什么,要问你们为美国做了什么!”无论是圣人政要,都把敬业视为价值观,这也应是一个职场人的道德底线。
  如果说公司是一艘行驶在商海中的船,员工好比是船上的水手,谁都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而是要有“我与公司共发展”的意识。无论公司是面临严峻挑战还是顺利发展,都以敬业的态度和行动去推动企业发展。
  敬业能感受到工作带来的乐趣。记得有一次公司关于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训课上,培训师在授课中讲了一个小故事:新娘过门当天,发现新郎家有老鼠,嘿嘿笑道,“‘你们’家有老鼠!”第二天早上,新郎被一阵追打声吵醒,听见新娘在喊:“死老鼠,打死你,竟然敢偷吃‘我们’家的米!”大家听到这了,明白了故事的主旨每位进入公司的员工,都应该有“过门”心态,自己就是公司的主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一生矢志不渝,诲人不倦,醉心于教育,弟子遍布天下。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都需要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这种精神就是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作一种信仰,像热爱生命样爱工作。但在我们周围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上班对我来说就是当
  天和尚撞一天钟,我只要上天班,就必须给我一天工资,反正咱也不求当官。”“给多少钱干多少活,这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我管不着,我对这个工作没兴趣,混一天说一天”……
  有不少职场人眼高手低,总是嫉妒别人拿高薪,而自己遇到困难就躲,碰上问题就推,大事干不了,小事干不好。抱怨自己不受重视,整天满腹牢骚,久而久之,成为职场“祥林嫂”,造成这种结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员工信仰出现了问题。
  敬业可以彰显自己的价值。员工敬业度与企业效益之间肯定有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精确到何种程度却一直困扰着研究者。盖洛普咨询公司曾有一项调查,2006年,不敬业的员工将英国经济的成本推高了390亿~480亿英镑,而同期的美国数据则高达3280亿美元。调研还显示,员工的敬业度和创造力之间关系甚大-敬业的员工中有59%能够提出极具创新意义的见解,而怠工的员工仅有3%。敬业度高的员工可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他们更加关注顾客,也更为可靠,不会轻易地离职。美世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敬业的员工为公司贡献的价值比不敬业员工高出4倍。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唯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缺少上进心、没有价值观的人难以教化,就算圣人也没有办法。《圣经·箴言》里有句话是:你看见辛苦敬业的人了吗?他必将站在君王面前。只有敬业,才能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获得你想要的——丰厚的薪水、更高的职位、更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