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太敏

2010-12-29 00:00:00邱淑红刘英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10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初中生;条件性敏感情绪;心理调适
  
  一、基本情况
  
  一些家长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在家里有说有笑,有时讲到兴起时甚至可以滔滔不绝,可一到学校就沉默不语,整个人也变得相当敏感,从不主动与别人交往,搞得人际关系亮起红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解读一下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吧!
  我叫晓默(化名),15岁,是一名初二学生,我的妈妈是个非常宽容且很有耐心的人,而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总是沉默寡言,所以在家里我喜欢与妈妈谈心。我家是从外地搬过来的,在这个城市几乎没有亲戚,妈妈爸爸也很少带朋友回家,所以平时我家很少有客人来。从小到大,我从不担心学习上的困难,可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我就没有那么自信了,特别是上了初中以来就更加严重了,因为我发现人很复杂,与人交往就更复杂了,我很担心自己因说错话或办错事而引起别人的指责,我甚至在做错事后能够“听到”别人在说我的坏话!在初一时,有一次我因为做错事而被老师关到黑暗的屋子里,在那里我就隐隐体会过这种感觉了。从此,我更加害怕与人交往,每当与人交往时就会不自觉地紧张,心里沉沉的,很不舒服;况且我也觉得人应该有自己的隐私,不应该跟别人说自己的心里话,否则会受到伤害。所以我尽量减少与同学的交往,久而久之,我几乎与他们隔离了!长期不与大家交流让我与他们很疏远,他们都觉得我很奇怪,很难接触,我也很苦恼,不知道究竟是自己太敏感了,还是他们真的会说我的坏话?真想摆脱这种让人痛苦的人际关系!
  
  二、心理诊断
  
  (一)咨询师观察
  晓默的内心独白反映了她在人际交往方面亮出红灯的原因——对交往情景的过敏性担心以及错误的认知。首先,她对别人负面评价的过敏性担心,制约了她与别人的交往,这种敏感情绪是后天建立起来的,但一经建立就会不自觉地影响到她的交往活动;其次,她对交往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人应该对别人完全保留,这也影响了她与别人的交往。我们知道,适度的隐私保留对人与人之间建立融洽关系是有利的,但晓默所认为的保留是完全的保留,没有一点的交流,这就会出现问题,把自己完全封闭了,别人完全不了解你,那么你在这个群体中就会变得孤立无助,别人就会认为你的行为很奇怪,觉得你很神秘。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提出了“镜子理论”,强调交往的互动性,即你的反应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反应,例如,晓默在交往时采取回避的方式,她拒绝与别人交流思想,那么别人也会很“知趣”地不去与她交流思想。这样,晓默就更加孤单,缺少朋友的关怀,虽然免遭了伤害,但也拒绝了温暖。长期下去,她自然会受不了的。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晓默家里很少有亲戚来做客,父母也很少带朋友来家里,所以从小到大,晓默一直没有足够的交往机会;同时,晓默的父母也坦言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晓默人际关系的紧张,导致她在出现问题时只能采取消极回避的方式。
  
  (二)专家会诊
  为了增加心理诊断的科学性,笔者请辽宁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金洪源教授及元认知心理干预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该例来访者的心理诊断过程。金教授指出:条件性敏感情绪是制约晓默与人交往的核心因素;晓默上初中后建立起来的对交往情景的敏感情绪反应即为一种条件性情绪反应,这种反应一旦建立起来会制约个体思维的指向,它容易获得也容易消除。同时,金教授还指出可以通过临床心理干预技术中的暗示技术和放松训练等方式来消除条件性情绪。因此,笔者决定接下来重点对晓默的条件性敏感情绪进行调适。
  
  三、心理调适
  
  (一)认知调整
  首先,强化正确的交往知识。在上述的原因分析中,笔者已经陈述了晓默的错误认知,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完全保留,这种错误的认知极大地影响着她的交往主动性。在调整的过程中笔者为晓默讲解交往的互动性,同时强调交往中互动信息的必要性,让她尝试着打开心扉,真诚对待身边的同学与朋友,有选择性地对他们说些自己的心里话,这样他们会觉得你很信任他们,也会觉得你更加亲切了;有必要的话,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这个过程中体会那种被需要的喜悦。这样最终使她相信人际交往中的辩证关系,即适度的保留是必要的,既不要毫无保留,也不要完全保留。
  其次,强调情绪的核心作用。纠正了晓默对人际交往的错误认知后,笔者也查找到晓默在交往中存在的条件性敏感情绪,即每当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时她的情绪会自动紧张,思维也会自动指向消极方面。从金教授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条件性情绪在晓默人际关系紧张问题中的核心地位,所以笔者在干预过程中也为晓默讲明了这种情绪对她的影响,并强调了它是后天建立起来的,是可以通过心理训练和自己的努力克服掉的!只要她对自己有信心,认真配合训练并且积极在实践中锻炼!信念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晓默对此也很认同,并表示自己一定竭尽全力配合。
  最后,掀开幻听的神秘面纱。晓默在初一时因为与同学开玩笑伤及同学自尊,受到老师的惩罚:老师在责备了她之后,把她关到黑屋子里面。晓默在极度恐惧、焦虑、自责等众多复杂情绪影响下似乎“听到”了别人说她坏话,但具体内容又回忆不出来,只是隐隐有这种感觉。笔者在辅导过程中指出了晓默的这种幻听实际上是一种假性幻听现象,并为其讲解假性幻听的特点:个体所感受的声音不够清晰、不够鲜明和生动,它并不具有真性幻听的客观现实性,又往往是不完整的;个体感受到的幻听并不位于客观空间,而只是存在于他的主观空间之内(脑内);个体的这些幻听并不是通过耳朵听到声音,而是直接听到脑子里有人说话的声音。除此之外,笔者还让晓默相信这种假性幻听现象会随着自己对交往情景的条件性敏感情绪的消失而消失。晓默在明白了假性幻昕的特点及原因等之后,终于摆脱了对其的担心和恐怖情绪,同时对交往也有了客观认识。
  
  (二)结合暗示技术的放松训练
  针对晓默对交往情景存在条件性敏感情绪这一点,笔者对其进行了放松训练,意在打破其原有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同时建立新的积极条件性情绪反应。笔者运用积极、肯定、简短、有力的暗示语,对放松状态下的晓默进行两个场景的心理暗示训练。
  第一个场景为与同学交往的时候。在全身的大部分肌肉得到放松之后,让晓默体会情绪是平静和轻松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觉想象着自己与同学在班级里随意地交往,暗示晓默此时的心情依旧是轻松和平静的,并且一直保持微笑。她知道同学们是友善的,大家互相交流有助于自己的成长。放松暗示训练结束之后马上练习这个场景,笔者扮演晓默的同学,模拟在课间与晓默一起交谈时的情景,在交谈中如果晓默的情绪有波动,便立即和她一起做深呼吸帮助她平复情绪。这一场景的训练反复进行了三次。
  第二个场景为与老师交流的时候。同样在大部分肌肉得到放松后,让晓默想象度假中自己正面朝着大海,呼吸着大海的气息,体会海风轻抚脸庞,心情随之越来越轻松,带着这样轻松的心情想象自己回到了课堂,正与老师讨论问题,暗示其心情依然平静和轻松,就像刚才站在海边时一样,思维也随之开阔了,就这样直到问题完全明白为止,晓默一直情绪平静轻松,有时甚至是愉悦和激动的!继续暗示,这样的感觉很好,并且为自己可以轻松地与老师交流而感到自豪!训练之后,晓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受。同样对此场景进行模拟演练,笔者扮演晓默的老师,与其共同讨论问题,在讨论中如果晓默情绪有所波动,立刻让其做深呼吸平复情绪,这一场景也反复训练三次。
  最后,笔者把放松训练的过程进行录音,嘱咐晓默回去后继续坚持三个月的自我训练。如果在交往中出现新的令其紧张或焦虑的情景,要通过深呼吸进行自我调节,并设计情景进行自我放松训练。
  
  (三)讲解交往技巧
  晓默在接受了上面的辅导之后终于放下心中的包袱,对人际交往也有了一定的信心。她准备打开紧闭的心扉,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可新问题又出现了,如何与人交往才算适度,什么样的交往才算得体呢?所以,正确的交往技巧的讲解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了……
  1.学会真诚关心别人。笔者通过实例为晓默讲解真诚待人以及主动关心他人的重要性,并且与晓默共同制定行为记录表格,每天记录自己主动关心别人的事件、内容及次数,同时记录自己内心中的积极情绪体验。
  2.学会微笑。晓默在参加辅导之初,表情严肃、单一,很少有会心的微笑。笔者在辅导过程中及时捕捉到她微笑时的情景,并且肯定她微笑时所展现出来的美丽与自信!让她相信,微笑在给她带来轻松之余,也会带给她人际关系上的春天。
  3.学会赞赏别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当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时,要真诚地赞美别人,笔者让晓默相信真诚的赞美会美化另一个人的心灵,而我们也会从中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4.学会包容别人。笔者在辅导中为晓默讲解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以你期待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四、效果及反思
  
  在接受完第一次训练之后,晓默回到学校就尝试性地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她描述开始时还是有些紧张,不过通过深呼吸调节之后就可以继续交流了,晓默对此很满意;在辅导全部结束之后的三个月里,晓默已经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自如交流了,并且交往时也更自信、更主动了。5令晓默开心的是,随着与大家交往时心情的轻松,她的“幻听”现象也悄悄消失了。行为记录表格中显示出咨询以来晓默主动交往的次数明显增多,交往时的愉悦体验也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