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评介

2010-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10年16期


  书名:当中国统治世界
  (When China Rules theWorld)
  作者:(英)马丁·雅克/MartinJacaues
  译者:张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月
  定价:39.00元
  
  本书是一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书。本书的开篇讨论的是全球的现代发展模式这个主题。第二章探讨了欧洲的崛起,以及欧洲成为第一个走向工业现代化的大陆,并享有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原因。这里暗含着一个主要问题:欧洲的发展是机遇使然还是持续多个世纪的历史转变的积淀?世界的其他大陆能否有欧洲这样的发展机遇?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考察了日本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日本是个特例,它是19世纪开始工业化的唯一非西方国家。而中国却遭受了更多的欺凌与压榨。在第五章,我们看到亚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征以及为什么这种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世界。本章考查了东亚国家与西方世界的不同,主要考察点是食物、身体、语言和政治。而得到的结果却是令人吃惊的。在第一部分的这些章节里,我们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东亚不可能遵从西方的发展模式,东亚将保持自己的特色来发展经济。而东亚最重要的国家是中国。本书的第二部分谈到中国的崛起,主要从经济方面。第八章探讨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包括它有可能成为技术强国。第九章考察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之处。如果有人认为,中国在未来有可能像西方,那么就错了。因为它们的根是根本不同的。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种文明的特征从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显现了出来。第十一章考察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第十二章考察了中国与其他大陆国家之间的关系。
  
  书名:《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
  作者:郑永年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月
  定价:32.00元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中国模式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传播的热门词汇,但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发展而来,它的未来会怎样,却还鲜有深入透彻的系统研究。中国的高速发展能否持续?中国共产党怎样成功转型?政治体制改革何去何从?中国如何走自己的民主化道路?中央地方关系如何破局?怎样看待中国的民族主义?
  由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迅速增大以及中国国内急剧而繁杂的社会经济变迁,“中国模式”一词逐渐成为媒体和学界的宠儿。当然,也有人以种种原因刻意与这一概念保持距离,并以“中国案例”、“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相关词汇替代之。其实,“道路”也好,“模式”也罢,就连更具合法性的“特色”一词也与“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即特征鲜明、具有比较意义的中国。
  因此,词汇上辨析不仅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容易被“主义”的标签羁绊。对此,郑永年教授清醒地指出:“中国并没有什么模式可以效仿和追求。不管怎样,最重要的不是从任何主义出发,来做些无结果的实践,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政治情形出发,对现行制度进行渐进式的重建。”这也是贯穿全书的基调。
  郑永年教授认为,由于改革(对内)和开放(对外)的高度依存,作为改革开放产物的中国模式“不仅属于中国历史,也属于世界历史”。对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模式是一种经验: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模式更多是一种价值。但对于中国来说,它意味着现代化本身。在书中,围绕对外和对内两个维度,以“国家制度建设”为出发点,郑永年教授展示了一幅十分广阔的“中国模式”画卷。最重要的是,这种观察和思考并非是理念层面的倾诉,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一种冷静的观察。“国家制度建设”内容复杂,牵涉公共权力、经济与社会诸层面的问题。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政治改革问题,郑永年教授坚持认为“不能说中国没有政治改革”,因为近三十年来,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国家制度建设”。而日后的民主化也要以此为前提,否则,国家甚至会有解体的危险。在他看来,在市场经济确立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政治方面的国家建设的关系”事关到中国模式的前途。中央一地方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都是它的衍生物。此外,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也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政党)—方面要敞开胸怀,接纳新兴阶层:另—方面要与不断壮大的非政府组织一道“保卫社会”。总之,从“国家制度建设”这一出发点使得“中国模式根本区别于传统的暴力革命和发展中国家带有普遍性的激进改革。这也是作者理性、务实风格的体现。
  (编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