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在商业银行信誉风险中的作用研究

2010-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10年27期


  [摘要]本文对媒体在影响商业银行信誉风险中的作用、信誉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及商业银行如何发挥媒体的作用来降低信誉风险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媒体;商业银行;信誉风险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7-0129-01
  
  1 媒体在影响商业银行信誉风险中的作用
  
  1.1 正面作用
  媒体作为独立的社会传播形式,可以通过对银行事件的客观、公正的报道来使民众了解事情的真相,尊重社会各界的知情权,以平息谣言、抑制恐慌。
   1.1.1 认识
  在银行发生重大事件时,媒体可以通过对事件的详细、客观、准确的报道使民众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以减少民众心里的疑惑及抱怨,降低因恐慌引起的银行挤兑等风险。
  1.1.2 平衡
  情感是影响社会人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认知和意志系统的干预,情感一般不可能获得充分自然表达,未宣泄的情感会被压抑到无意识层次,长期积累将使心理处于失衡状态。在此种心理状态下,个体会表现出麻木或偏激两种不良趋势,易采取反社会的偏激行为。银行事件往往都是影响的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件,通过媒体的报道,会使民众对于银行事件的内积的看法得到宣泄,同时又能够帮助问题的解决,能够起到平衡民众心理的作用。
  1.1.3 监督
  媒体是社会的喉舌,它能够对商业银行进行舆论监督,影响银行在社会中的信誉,在这种压力这下,商业银行会更加注重自身的行为及形象,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2 负面作用
  危害银行信誉的事件本身具有灾害性,媒体的报道会首先对事件的经过进行详尽的描述,无论其报道的目的如何,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势必会对商业银行带来负面的影响。
  1.2.1 破坏
  在银行事件发生后,由于媒体的介入,会使限于一定范围的事件得以公布,客观上媒体起着将事件消极影响时空无限扩大的作用,这种破坏的过程是很难控制的,后果也难以预料,势必会损害到商业银行的利益。
  1.2.2 煽动
  事实上,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不可能是完全客观公允的,处于各种的目的,媒体会将事件的严重性扩大到极致,起着煽动的不良作用,容易挑起人们的不良情绪,加大商业银行的信誉风险,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挤兑等对于银行灾害性的后果。
  
  2 信誉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2.1 银行的企业本质
  我国的《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由此可知,商业银行在本质上是一家企业,既然是企业,就以赢利最大化为目的,信誉是它的立身之本。
  
  2.2 国内的金融形势
  加入WTO后,我国已分期、分区域逐步对外资银行开放市场,同时根据约定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在5年内取消,这使得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银行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雄厚的经济实力、超前的经营理念、灵活的营销策略,全球化的网络和混合经营等优势,与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激烈的竞争,给中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我国的金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更需要良好的信誉作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2.3 商业银行信誉风险
  银行的信誉风险所涉及的是多方面的,它分为内部和外部信誉风险。银行内部信誉是银行发展的基础,银行内部信誉良好,有助于营造银行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上下之间以及同级之间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银行目标,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小操作性风险。而银行外部信誉是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它的产生和存在决定了银行的命脉。
  
  3 充分发挥媒体在降低商业银行信誉风险中的作用
  
  3.1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长久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处理危机事件中,回避媒体,不与媒体合作,造成事件的负面影响无限扩大,使银行在社会中的积怨越来越深。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银行只有直面媒体,让媒体为我所用,才能在银行事件处理过程中占据主动,最大程度地降低信誉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改变原有对媒体的看法,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利用媒体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誉,而且在危机事件发生时,也可以很好的进行危机公关。
  
  3.2 建立完善的新闻采访制度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新闻采访制度,对重大事情进行披露,保障各界的知情权,避免有心人士造谣损害银行的利益。
  
  3.3 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
  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它的产品也需要宣传,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不仅可以使商业银行的产品为众人所知,而且可以提高银行在社会中的声誉地位。
  在信息社会,媒体在银行信誉风险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国内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媒体来降低银行信誉风险的研究还不广泛,本文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吸引更多的学者对此展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