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整合专业课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强化实习实训,加强就业指导。本文旨在针对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现状分析应该如何加强管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德育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就业安置
[中图分类]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5-0157-01
1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高等教育体制中的职业教育系列,是高等教育模式中的特殊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层次中的高级教育阶段。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次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所需要的实用人才,这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它要求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培养大学专科层次的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新型技术应用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高专办学定位时要重点考虑其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地域性和社会性等因素,形成独特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人为本,在优势中求发展,制定符合自己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发展定位。
2 加强德育教育。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结构
各高职高专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调动主体潜能,构建科学的道德教育体系。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其道德的发展是道德的自我建构。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式,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把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培养学生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的自我判断、选择能力。以及践行道德,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责任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学校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重视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加强个性化的心理素质教育,重视并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两课”教师要互相沟通、密切合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富有爱心、与人为善、情绪乐观、为人豁达、自尊自爱、意志坚定、办事认真、果断地处理事务、勇于承担责任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给学生多安排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交流的信心,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扬。学会拒绝,敢于认错等一些沟通交流中必备的能力,做到待人热情、善于交往、人际关系和谐等。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理解、欣赏、宽容和接受别人,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相互认识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教师可以在实验或者实习中,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合作的情境,让他们组建团队,通过合作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并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作用,通过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具备了自强、自立、自信、乐观的性格和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优良的心理品质,就能为毕业后踏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自我管理。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教育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对生活充满自信,有社会责任感,有拼搏进取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个体的自我管理,学生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己的生理、心理、品德、气质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自律意识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加强师资培养。努力建设“双师型”队伍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高专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这就是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的要做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既要有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又要有类似工程师或技师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内在素质表征应是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则应能实现知识的有效再现和传授。
4 合理设置专业与课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确定办学方向和思路、合理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重新修订课程纲要,课程注重实践,以技能为基础,积极开展现代化课程改革、特别是适应学分制的模块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探索和实验,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基础课的设置要突出层次性,使高职高专毕业生既有刨新能力,又有实践能力,还要具备相关专业渗透联结的实践能力。也要体现个体性,对于不同的个体对象,既有能力指向目标的多样化差异,又有能力强弱和水平高低的随机性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还要突出动态性,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处理好长远和近期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5 加强实训实习管理。力促就业安置
高职高专教育要高度重视实习、实践教学,可以采取“2+1”教育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技能,开设实验课、实践课,最后一年定岗实习。继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密切与企业、同类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离、不适应的问题。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
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实训管理机制。学校要制定和实施实习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建立完善的实习信息反馈、实习检查、实习考核和档案管理制度。并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将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派专职人员跟踪管理学生实习实训,加强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把认真搞好人才、劳动力市场预测与分析,广泛收集岗位信息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对学生高度负责,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与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调动各种力量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地深入各行各业找信息、谋岗位,特别要主动加强与行业协会及工商联的联系,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单位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充分利用校外招聘会、网络招聘会,为学生就业创造外部条件。通过引进招聘会和参加招聘会扩大学生择业范围,为学生择业创造好的条件。结合本校实际,引导毕业生扩大就业视野,调整就业预期。要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热情周到地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确保招聘活动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总之,各类高职高专学校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密切关注市场和社会发展趋势,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办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管理,大力推广“订单”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