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轻时有着一头浅金色的头发和深邃的琥珀色眼睛,唇角微微上翘,当闭上嘴沉默的时候,显得又傲慢又性感;他的眉间有一道蹙痕,不笑的时候显得非常严肃,然而笑起来时又是一派沉静温和。他是英国戏剧界的瑰宝,年轻演员的导师,他的发音方式在英国戏剧界是一个“专有名词”,他的名字在好莱坞代表着具有某一类特质的角色,他常常令人大跌眼镜地拒绝重要的电视电影角色,只是因为档期和他的舞台剧有冲突。已经年过60的他,时常对影迷见面会上那些十几岁的年轻面孔有一些困惑,他大概很难相信自己的魅力具有如此广泛的杀伤力。
他就是英国戏剧界的大师——艾伦·里克曼。
艾伦·里克曼(Alan Rickman),1946年出生于伦敦汉默史密的一个工人家庭。现任英国皇家艺术戏剧学院副院长,著名舞台剧演员、导演、配音演员。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戏剧学院,在学期间就曾获“艾米莉·丽特”、“福布斯·罗伯森”等重要奖项,显示出他出色的表演才华。曾凭借《危险关系》和《私人生活》两部舞台剧获得了两次托尼奖最佳戏剧男演员提名,好像只要艾伦·里克曼一出现在百老汇时,托尼奖就无法拒绝他。对于英国的大部分电视观众来说,上世纪80年代BBC播出的《巴切斯特传》中的斯洛普先生是他早期最让人难忘的经典电视角色,尽管斯洛普先生是一个反面人物。
他因在《拉斯普廷》中的表演赢得了1996年的金球奖和艾美奖,又因在2004年上演的电影《神迹》中扮演的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医生再次被艾美奖提名。1996年与李安合作,出演了《理智与情感》中的布兰登上校,获得了英国学院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更不用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斯内普教授一角了,无数的年轻观众因此角认识了已经年近60的艾伦·里克曼,并且很快成为了他的忠实支持者。
此外,艾伦·里克曼还导演了《冬日访客》以及戏剧《我叫瑞切尔·柯利》,分别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具影院号召力奖和剧迷选择奖的最佳导演奖。
1995年,里克曼被《帝国》杂志选为电影史上100位最性感的影星之一,并在1997年10月“有史以来最出色的100位影星”中排名第59位。2003年,他被《帝国》杂志评为50岁以上且在世的最伟大影星的第19位。
天鹅绒般的嗓音
很多知道艾伦·里克曼的人都认为,《哈利·波特》中斯内普教授的扮演者非他莫属,因为除了里克曼外,谁还能拥有一副如同书中斯内普教授那样的“天鹅绒般的嗓音”?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声音很敏感。而艾伦·里克曼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除了拥有精湛的演技外,正是凭借他独特的“AR腔”俘获了大批拥趸的心,成就了自己在话剧界、影视界无可替代的地位。艾伦·里克曼的声音低沉,说话时从容不迫,常常带着一点儿特别的尾音,听来总是透着一股慵懒、优雅、性感的味道。咆哮时,那种从胸腔处发声的浑厚感和那英伦腔的咬词方式,让他的角色自然而然地令人生畏——也因此,里克曼从来没有演过真正意义上的“小人物”,因为他独特的嗓音,总让他的角色有些“脾气”。
里克曼在饰演《怒犯天条》后有了一个新的称号——“The Vocie”。据说由于上帝的声音凡人是不可以直接聆听的,所以上帝对人类有什么训诫和指示,均由片中里克曼所扮演的美塔罗天使长大人代为传达,成为名副其实的“上帝代言人”。里克曼的扮演确实非常出色,美塔罗的威严、坏脾气和洁癖在他时而严肃时而不耐烦的神态语调转换中表露无疑,而那令人着迷的声音也让不少观众感叹,“真是上天赐给里克曼的珍贵礼物”。
实际上艾伦·里克曼天生下颚肌肉较紧,幼年时甚至有发音障碍,现在AR腔调的“慵懒”恐怕正是源于他的这个生理缺陷。不过里克曼深知自己的缺点,因此他也非常注意自己的声音训练,这使得他的声音不仅有只属于他的独特之处,而且还变化多端,极富表现力。在《虎胆龙威》里克曼逼真地模仿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他原本声音的美国口音:那场恐怖分子首领汉斯(艾伦·里克曼饰)和孤胆英雄纽约警探麦卡伦(布鲁斯·威利斯饰)之间狭路相逢的戏看得让人心跳加速……
CO-STAR和反派角色
所谓的“CO-STAR”一般被译为联合主演,但实际上就是主要配角。艾伦·里克曼在影视表演上可谓是大器晚成,而且主要是以“CO-STAR”的方式参加演出。比如访《虎胆龙威》里的汉斯、《罗宾汉》里的诺丁汉郡长、《理智与情感》里的布兰登上校、《哈利·波特》里的斯内普教授、《真爱至上》里的主编等等,并且由于艾伦·里克曼的演技精湛,气质独特,光芒常常盖过主角,让导演不得不减去他的大段镜头以保持主角在片中的地位。但里克曼一直以来似乎对自己是否能出演电影主角不甚在意,因为对他而言,最让他痴迷的依然是舞台表演,CO-STAR的参演方式比较灵活,不至于影响他的舞台剧的排演。《神秘博士》的导演曾经力邀里克曼出演Doctor Who,但里克曼不愿意被这么冗长的电视剧束缚住,毅然拒绝了。
如果说CO-STAR是里克曼自己的选择的话,那么反派角色的定位则让里克曼多少有些无奈了。最早让里克曼差点儿被拥趸的信件活埋的剧目,是皇家莎士比亚公司的保留剧《危险关系》,他在其中饰演主人公沃尔蒙特一个感情骗子,一个无情的阴谋家,最早让BBC的观众记住他的,是《巴切斯特传》里的野心勃勃的牧师;而作为里克曼的第一部好莱坞影片《虎胆龙威》,优雅又有着黑色幽默的恐怖分子首领汉斯一角的精彩出演让他在美国一炮而红,却也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顶着诸如“最佳恶棍”、“最优雅的恐怖分子”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称号;《罗宾汉》里的诺丁汉郡长那句“取消圣诞节”的台词堪称经典,却也因为试映肘观众一面倒地支持“邪恶”的郡长而非主角罗宾汉而逼得导演大刀阔斧地剪戏。在一次访谈中里克曼也流露出一丝不甘心的情绪,表示自己一开始本不想再饰演这样的“恶角”,是导演同意他可以把角色塑造得更有血有肉他才应承下来的,最后电影的成品却让他的不少心血只能留在幕后了。他还在《一屋一鬼一情人》和《理智与情感》中分别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款款深情,同样感人至深:在《银河访客》中则让观众见识到了自己“严肃地搞笑”的一面;在《神迹》里他又成了一个医学史上首位成功施行心脏外科手术的先驱者……这些角色中有些是贴近他本性的,有些则截然相反,但里克曼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他可以一边在生活中由于“过绿灯时太慢太谨慎”而让驾照考试宣告失败,一边在《大冒险》中骑着摩托车一身酷劲儿飞驰而来。连最苛刻的剧评家恐怕都不得不对他的演技心服口服。
不过,在好莱坞的导演心中,如果一个角色具有黑色幽默、乖戾和些许邪恶的特质,那么这就是一个“艾伦·里克曼”式的角色。尽管,名字成了这样的“招牌”也许并不是里克曼想要的。
聚光灯外的艾伦·里克曼
艾伦·里克曼在生活中非常低调,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性格内向。莫林·帕彤曾在为里克曼写的传记里说:“他很少接受采访,但一旦他接受了,采访就更像是一场军事冲突。”
里克曼对看不惯的事情常常直言不讳,而他的博学也同时体现在他风趣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中。在所有的角色中,他最不经常提到也不希望和别人谈论的是“斯内普教授”,他认为,让孩子们发现这个属于他们童话世界中的角色和现实中的某人有联系,是一件令他们困惑的,甚至是残忍的事情。
艾伦·里克曼自认为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他对生活的态度却极为认真,他是很多人眼中值得信赖而热心的朋友,对于一些晚辈,他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导师。不过这种认真的态度也让他有了“难相处”的名声。《怒犯天条》的主要演员之一杰森·缪斯在排演前就把整个台词背了下来,只因为不想惹怒艾伦·里克曼。实际上,里克曼只是在塑造角色的时候比较固执,因为他确实是将每一个角色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去揣摩的,他常常无法在导演喊“卡”的时候停下来,也会和导演争论角色行为的合理性。他极有主见,这让一些导演觉得他难以驾驭。剧作家斯蒂芬·戴维斯曾如此评价艾伦:“他随性而言,有时不免武断。他的确拥有所饰演角色那可畏的一面。艾伦·瑞克曼是唯一能让我对下一刻说些什么感到紧张的人,别想在他面前说些废话。”
里克曼虽饰演过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冷酷角色,但现实中的他却非常敏感。他不看剧评,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容易受到影响。对他来说最可怕的记忆莫过于1998年他在国家剧院首演《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时受到的针对他发音方式的抨击,当时他差一点失去了重回舞台的勇气。总体上艾伦·里克曼的戏剧之路是历经坎坷的,他早期曾在一些小剧院做过剧本朗读的工作……庆幸的是,他都挺过来了。
里克曼的经典角色总是从骨子里透着一股贵族般的优雅,由于完美出演了《理智与情感》中的布兰登上校,让人惊叹:“这是英伦最后的绅士!”。生活中的他也有着同样的气质,但里克曼~直认为自己属于工人阶级。他是英国工党的一员,支持社会主义,在政治上常常有一些被认为是激进的言论。平日里克曼从来不刻意追求朴素,却也保持着简约的风格。正是他的这种政治理想,让他在这个充斥着丑闻的演艺行业里保持着高尚的品行,并以此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赖,不负他的“导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