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孩子“加班”忙
据《武汉晨报》报道,武汉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刚过去的暑假里。家长投资1.5万元给她报了幼儿英语,心算,跆拳道、游泳,钢琴,索子班,国际象棋,舞蹈,画画,书法等12个兴趣班。从放假第一天起,小女孩天天在各个班之间连轴转,开学后的周末也要上兴趣班。国庆节前,她由于受不了这样的“厚爱”,用手、头撞墙,手上还被撞出血,父母赶紧带她到省中医院精神心理科治疗。
近年来,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已经很普遍,这种一口气上十几个班的孩子可能是个别现象,但同时报两三个以上学习班的孩子却有很多。像寒假这样的长假,更是家长给孩子集中报班的高峰期。本该让孩子放松休息的假期,如今已经被发展成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学校放假了,孩子却要更加忙碌地“加班”。盼放假又怕放假。这已成为不少孩子心里的阴影。
家长为何热衷“兴趣班”
“童童。快起来。等会儿要去上英语课了!”“快点儿吃饭,晚上还要学钢琴!”“作业今天都要写完,明天还有兴趣班要参加!”类似的话语,可能很多家长都曾经说过或者正在说。“现在的孩子真辛苦,连假期都要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认字、学画画、学弹琴……都没时间玩了。”这也是很多家长的感叹。可为什么这些兴趣班、辅导班还是让家长们趋之若骛、一掷千金?下面几位家长的话或许反映出很多家长的心态。
攀比心理:
玲玲爸爸:我孩子从四岁就开始参加兴趣班的学习。现在上三年级了。目前还在学奥数、英语和作文。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别的孩子拿了各种证书、奖状什么的,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那以后择校、升学、就业,都比别人落后一截,没有优势怎么竞争得过别人。为了将来能轻松点儿,现在再累也得学。而且周围很多亲戚朋友的孩子都有证书。如果我家孩子没有,那不是很没面子吗?
盲从心理:
小清妈妈:周围的家长都给孩子报了班。我就也给孩子报了两个,没什么目的,我想他周末在家也没什么事,上个兴趣班多少能学点儿东西,也不要求他非得学出什么成绩。就让他自己选喜欢的报了。
补偿心理:
茵茵爸爸:我小的时候很羡慕那些学钢琴、学舞蹈的同学。觉得她们特别优雅。与众不同。可当时家里条件有限,连平时的零用钱都极少得到,更别提能去学这些了。现在有了条件,我就想让女儿能好好去学,也算是圆了我当初的梦。
盲目“加班”弊大于利
现在的孩子忙于“加班”,一方面是由于盲目攀比,认为学得越多,入学后优势就越大,把奖杯、证书当做择校、升学的敲门砖;另一方面也与大量社会培训机构的宣传引导、推波助澜密切相关。例如“激发潜能”“开发智力”“轻松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等等宣传词,往往让家长们看了怦然心动,仿佛孩子通过这些学习。就能脱胎换骨一般。是不是真的有效先试了再说。
在这种大环境下,家长们要做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是盲目跟风。从经济角度讲。上一个兴趣培训班,学费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甚至上万元。这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无疑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如果不加选择盲目跟风。或是今天上这个班、明天换那个班,不仅会造成金钱上的损失,而且对孩子兴趣能力的培养也达不到什么效果。从孩子的角度来讲,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孩子的业余时间都投在所谓的“兴趣培养”上,而剥夺了他们正常玩耍的时间,或以家长的兴趣来决定孩子的兴趣,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让孩子丧失原本的兴趣。曾经有一则报道,一个女孩从小在家长的严厉监督下学习拉小提琴,每天放学除了写作业,其他时间几乎都用来练琴。周末也是如此,看到别的孩子能自由玩耍她羡慕不已。在家长的严厉监督甚至打骂下,她的确获得了不少奖状。可当她离家去外地上大学后,却再也没有拉过小提琴。对她来说,那曾经让父母骄傲的成绩却是她的噩梦。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与必须上兴趣班、培训班之间并不是划等号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技能培养。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发育、能力特长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能力上不能完全参照别人的模式或标准,也不要以为上了某个兴趣班。就一定能让孩子对其产生兴趣,有所发展。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更需要家长的引导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很多时候。孩子的兴趣爱好会受家长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如果家长想培养孩子某方面的兴趣。比如阅读。家长就应自己重视阅读、喜欢阅读。并努力给孩子创造阅读的环境。
年龄较小的孩子,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孩子究竟在哪一方面有特长,要有一个发现过程,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广泛涉猎,顺其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放弃一些不喜欢的,最后保留、坚持下来的,才是较为稳定的兴趣爱好。对此,家长可以经常有目的地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听音乐会、看画展、郊游、做体育运动、做手工等。从中细心观察。发现孩子在哪个方面更有兴趣和天赋,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选择是广泛的,有时候会不符合家长的期望或社会的潮流,此时家长应该放弃功利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无论是早期教育还是今后的学习教育,重要的不是培养天才。而是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与人格。
有选择地“上班”
适当参加兴趣班、辅导班的学习,对孩子能力的提升的确会有帮助,但在如何选择上家长要认真对待。寒假即将到来。如果您的孩子也要“加班”,不妨先做做准备吧!
家长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共同商定。如果孩子对你的选择不感兴趣,即使参加了,学习也没有积极性,不能全心投入,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
报班要适量。孩子的精力有限,与其贪多顾此失彼,不如有重点地学习更有成效。而且让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很重要。
明确报班的目的。家长在给孩子报班时要明确让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兴趣、扩大社交范围、学习一技之长还是其他什么,这样才能依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能力、智力发育等情况进行选择,避免盲目报班。
选择资质好的兴趣班。目前,对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制度并不健全,其中不乏滥竽充数的。家长在给孩子报班前,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考察了解。
选择好的老师。老师的能力水平、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要选择教学方法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老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责编 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