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龙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有的父母得偿所愿。有的却未能如愿。两种结果的出现必然有其客观原因。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观差异”也不可忽视。本期我们将聚焦当前家庭教育中的各种“易错点”。以求在今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出错”。
学生值日家长帮忙
《西部商报》报道,“孩子值日,家长扫除”。这种现象在兰州小学低年级普遍存在。在兰州一所小学。趁孩子们放学的时间,记者随两位老人走进该校一年级的一间教室,在教室里等待的两名小学生立即围上来。小女孩和她的爷爷负责叠凳子擦黑板,小男孩和他爷爷负责提水洒水扫地。在其他五个班。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一幕。
评点:这是典型的溺爱之举。孩子值日,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以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避免懒惰、享乐的坏习惯滋生。家长事事包办,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很多锻炼的机会,对其成长不利。如果当孩子踮起脚尖或者跳一跳就能完成一件事时,就放手让弦子去做;若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家长再给予适当帮助。
看重孩子权势名利
《中国青年报》报道。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7城市的2252名14岁~60岁的当地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有一项结果显示,竟有40.2%的年轻父母希望孩子在未来“有权势和名利”。
评点:父母培养孩子时,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多元化的,单一化的目标往往会失之偏狭。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应提高自身修养,为孩子做好榜样。如果家长为功名利禄所困,孩子很难避免不受其影响。
母亲唱家教独角戏
南国都市网报道,现在人们常说:“只有称职的母亲,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意味着社会对母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于是,不少家庭都把教育孩子的重担全压在母亲身上,却忽视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评点:有人曾说:“在家庭里,父母就是一架天平,孩子处在天平中间,两端不平衡,孩子就坐不穗。”这个比喻很形象。而现在不少家庭,孩子受母亲的关爱过多,而享受父隶的关爱太少。逐渐地,父亲竞成了孩子教育中的“陌生人”。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多数母亲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娇惯和溺爱孩子,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她们往往欠缺“严”。尤其对于男孩而言,长期和母亲在一起会使男孩缺乏阳刚之气。如果严父能和慈母默契配合,共同担负起家教责任,优势互补,家庭教育也一定会更和谐、更完美。
饭桌上教育孩子
中国家庭教育网报道。许多家长把进餐时间当成教育孩子的课堂,不是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不理想横加指责,就是对子女其他方面的情况刨根问底。弄得孩子很不舒服。使饭桌充满了“火药味”。
讯最:饭桌教育不可取,其一,从健康角度看,进餐时气氛压抑会抑制孩子的大脑神经,降低味觉神经系统的敏感度,不但会使食欲下降,而且胃肠道消化功能也会相应减弱,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其二,从心理角度看,饭桌上家长板着脸,会使孩子感觉不到亲情之爱和家庭温暖,从而对吃饭产生习惯性的恐惧,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当然,家长可在吃饭时间,简单了解一下孩子的在校表现或询问孩子是否遇到什幺困难,再给予积极的启发、引导。但必须把握分寸’注意方式,保持良好气氛,切忌粗暴。
替子圆谎蒙老师
《武汉晨报》报道,武汉某学校班主任张老师介绍,该班吴真(化名)自感考试无望,便生厌学情绪。经常借故迟到早退。吴真每次请假,张老师都会向其家长核实。后来。吴真每次请假都是其父亲出面。其父表示。儿子不想上学。自己也管不了。以前请假理由都是孩子编的,自己替儿子圆谎。
评点:孩子对老师撒谎,家长不但不制止、不引导,反而帮孩子圆谎,这样做无疑有悖常理。父母的“护子之心”本无可厚非,但这样不论是非、没有原则的“护子”,不但会助长孩子说谎习惯的养成,而且会增加学校教育的难度,使教育效果太打折扣。
诺言居然随意打折
《新快报》报道,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比较注意教育方法,与孩子的关系也算亲密,但孩子对老师的话句句奉为“圣旨”。对自己的要求却视为“耳边风”,甚至“对着干”。专家认为,家长是否对孩子信守承诺。是能否在孩子心中建立威信的重要前提。然而。该报“亲子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5%的孩子认为家长常常不守承诺。
评点:“95%”,这个数字值得家长们反思。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而孩子也往往对父母的话坚信不疑,那缘何会出现这个“95%”?
一位教育专家曾指出,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把对孩子的承诺当成哄孩子的手段,其实这也是说谎。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起来,便会给孩子造成大人不守信用的印象,也为孩子树立了不诚实的“榜样”。一旦父母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想再重新建立这种信任感,就不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