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你的孩子会精神留守吗
暑假本应是孩子们轻松快乐的时光。可有些孩子却不愿意放假。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思迪:我真不愿意放假。爸爸妈妈白天都要上班。没法照顾我,他们就把我反锁在家里。一个人在家里真无聊。只能看电视、看书,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还不如上学呢,可以和同学一起玩儿。
绮绮:爸爸妈妈忙工作,整个假期我都会待在奶奶家。可我跟奶奶之间没什么共同语言。她说的我不爱听,我喜欢的她也不懂。和奶奶出去。不是买东西。就是到公园晨练。我想去游乐园、去看电影什么的,奶奶说没人跟着不安全,真没意思。
李威:每次放假我最盼望的事就是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可是我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过。不是他们忙没时间。就是我要上课。即使我每次考试都在前三名,爸爸妈妈还是要我学习学习再学习。放假的时候给我报了很多培训班,每天都要去上课。一点儿也不比上学的时候轻松。每次听同学说起他们假期又去了哪里。真是羡慕,而我只能在家和培训班这两点之间活动了。
平时。家长忙工作、孩子忙学习。双方很少有轻松相处的时间。但暑假。切莫让孩子再次与父母情感疏远。
精神留守带给孩子的伤害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评价说:“对比以前的城市孩子或农村的孩子。城市精神留守儿童温饱得到满足后,欲望会更大。活得也很累。而且一旦得不到满足。心理就容易畸变。”
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精神留守儿童的心灵都十分脆弱。如同惊弓之鸟。老师的一个冷眼,同学的一声嘲笑。就可能会令他们心理失衡。出现行为偏差。孙云晓认为。当下的大部分青少年。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或者亚健康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少支撑性的人际关系。他在有关“遇到问题你会最先告诉谁”的调查里。美国、日本青少年均把同性好友排在第一位。而第二位就是母亲;但在中国,第一位同样是同性好友。但第二位是异性好友。第三位才是母亲。而父亲甚至排在了“网友”之后。
然而。一个孩子心理能否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很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替代的。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对其人格、情绪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人在幼年期或童年期得不到来自亲生父母的爱。没有与父母形成亲密的关系,就会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而“这种偏差。社会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李小鲁曾经说到。
让孩子的假期“动”起来
平时。孩子们忙于学习。没有时间去好好享受真正的童年生活。好不容易盼到假期,家长们请不要再将这段宝贵的时光“规划”成“另一个学期”。让假期“动”起来。让孩子利用假期“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假期里。孩子都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看看家长网友们提供的方案吧。
风舞: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孩子放假了。可我们白天实在没时间照看。就让孩子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还可以培养孩子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的好品质。只要学校有活动。我们都积极支持孩子参加。绝不。泼冷水”。
到学校参加活动,对孩子来说是较为安全的,而且大部分活动对孩子都比较有教育意义,也能加强孩子和同学之间的同伴交往。
流光溢彩:带孩子出去旅行。看。世博” 一个周末加上平时加班得到的倒休时间。大概能有四五天。我们可以一起去看“世博”。刚放假的这段时间。先让他放松一下。顺便自己上网去查路线和各展馆的相关资料。暑假中期再带他去玩儿。回来后安心写作业。我觉得这样安排能让他的假期过得张弛有度。开始有盼头,后面也能收心。
外出旅游不仅能增进孩子与家人间的感情,还能开阔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有益身心健康。但夏季出行要注意防暑防晒、饮食卫生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小乐天妈妈:和农村孩子“结对”我们在农村有位亲戚。他家有两个孩子。放假后我们打算把孩子送到那里住一段时间,让孩子多一些生活体验;之后。这三个孩子再一块儿回城。我请假陪同孩子们逛进城里的博物馆。
深入农村会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增加农业知识,有利于培养其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交往能力。不同的生活体验也能丰富孩子的经历,开阔眼界。
泡泡鱼:参加夏令营每到暑假,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夏令营活动,有些是学习才艺。有些是以游戏活动为主的。有的夏令营还会组织孩子去各地参观。内容很丰富。时间长短也不一。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提前了解情况。选择一个或几个参加。这样即使家长没空。孩子也不必每天一个人闷在家里。
让孩子参加夏令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提前7解相关情况,如组织单位、活动地点和内容、师资、时间等等,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孩子的爱好和能力去选择。例如独立性差的孩子可以尝试参加一个封闭式夏令营,让孩子去那里生活几天,锻炼一下;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可以参加游戏活动性的夏令营,增加与同龄孩子交流的机会,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参加以社会实践为主的夏令营,广泛接触社会,扩大自己的生活范围,增长社会知识。
越飞越高:让孩子当回家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放假了,让孩子当回家。把家里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交给他。让他到市场买菜,安排全家人的一日三餐。这样孩子可以体会平时大人当家的不易。也可以锻炼他的理财能力。
大一些的孩子完全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当家的感觉,这对锻炼他们自理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很有好处。让孩子当家作主也可以使他们感受到父母平日的辛苦,同时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问交流的话题,促进相互了解和沟通。
忙里偷闲:家庭联合搞活动现在的家长都很忙。很难经常有空陪孩子外出。去年我尝试和孩子同学的家长或我的同事联合起来。轮流组织孩子们搞活动。或是去游乐场、或是看电影、参观博物馆什么的,有一次孩子还在同学家住了几天,效果不错。
这种组合方式让家长们安排活动时有了更大的弹性,时问更灵活;砷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同体验,这对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待人接物等多方面能力都是相当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