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众多的女性消费者在经历了大肆无度花销之后,开始流行“百元周”,顾名思义就是一百元钱过一周。类似这样的“抠门”举动在之前并不流行,而今却成了时尚。有人预言——“新节俭主义”开始回归了。
一年不乱花钱才省了8000美元
今年50岁的莱文是位社会观察家,她的新作《不买东西》记录了她的一段特殊体验。她用一年的时间记录了自己的开销,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她除了必需的支出,如贷款、水电气、食品、网络、洗涤用品、卫生纸等等,几乎没有别的消费。一年后,莱文清查了一年的账目,并和之前的支出做了比较。她发现,如贷款、水电气、健康保险等等基本花费用掉了总收入的3/4。其余的1/4收入可以任意支出。和之前相比,书籍省了1300美元,衣服省了1500美元,没有看过电影,没有外出吃过饭,一年共节省8000美元,而她的年收入在4万至4.5万美元。这一发现让莱文大为吃惊:她花掉的绝大多数钱只是维持了必要的生活。
这本书之所以引起了英国女性的共鸣,是因为她们无奈地发现,辛苦上学、上班,不过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和莱文的状况一样。记账有时会吓到自己,有年轻女白领一笔一笔记下每天花掉的钱,从交通费、中午的三明治到下班路上拐进酒馆要的一杯酒,事无巨细一一记下。月末最后一天算账,倒吸一口气:既没有在奢华的商店买名牌、到美容院做护理,也没有去餐馆吃大餐、享受奢侈的海外假期,一个月的薪水怎么会花得精光,信用卡上还欠了若干?再看支出的明细,最大的一笔开销不过是手机话费,为什么还超支了呢?看看下面国内女性的开销,你就会找到共性的东西。
北京女白领的“准月光”账本
算了半天国外女人的花销,那国内的白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记者找到了一位研究生毕业5年、今年29岁的白领齐小姐,她在没听说过《不买东西》的情况下,给记者算了一下自己的收支账。先来算算收入:
基本工资:2000元;
岗位补助:1800元;
月度杂费报销:1200元;
饭补:200元;
交通补助:100元;
手机话费报销:100元;
应发合计:5400元
扣除三险及税金:1300元
实发合计:4100元
再来看看齐小姐的支出账本:
早饭:每天平均3元,一个月刨去休息日按照22天计算,总花费是66元;
午餐:公司所在写字楼的地下食堂,周末早午饭合一,平均每天10元,总计300元;
晚餐:洋快餐或者吉野家之类,尽量控制在每天15元,经常超出,总计450元;
服装开销:按照每月600元计算吧,有时候偶尔去尾货市场会有所结余,冬天又有所超支;
通讯费:手机费120元包月,固话加宽带一兆包月140元,总计260元;
交通费:每天2次地铁,偶尔加班打车,200元;
水电煤气费:30元, 因为一个月用不了一次煤气;
日用品、生活用品和化妆品:每个月150元以内,主要用在买化妆品,日用品是男友单位发的;
应酬支出:每周一次聚会,通常AA制,偶尔别人请客,400元;
房租:东三环双井合租精装三居室公寓,每月分摊1200元;
支出共计3506元,总收入减去总支出节余594元,虽说比月光族强一点,但是基本上也是“准月光”了,就算每年攒下7000元钱,算上回老家过年的大额开销以及偶尔旅游的支出,每年算下来也基本上所剩无几了。据齐小姐介绍,她也是从今年过年后才开始记账的,去年开销比今年只多不少,因为那时候还有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两样“大宗采购”,所以去年回家过春节时还透支了信用卡消费。另外,齐小姐还骄傲地认为:“在同届毕业的同学中,我绝对不是浪费类型的,我现在是记账才发现自己是准月光族,还有很多同学一定比我花销还多,不信您多问几个人就知道了。”
一算吓一跳,女人一年的穿戴花销
在齐小姐的推荐下,记者又找到了她的同学崔小姐,因为崔小姐是北京女孩,她的花销确实只多不少。她重点给记者算了一下穿衣账,真是应了那句“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下面是崔小姐的自述:
因为服装开销分四季,所以,且慢慢算来。
春季两套衣服,每套衣服300元左右,共计600元;
夏季五套衣服,每套衣服200元左右,共计1000元;
秋季三套衣服,每套衣服500元左右,共计1500元;
冬季两套衣服,每套衣服600元左右,共计1200元;
年底发年终奖的时候再奖励自己过年前购物,费用1000元,总计5300元。
下面再来说鞋子,按每个季度两双鞋子来算,每双平均300元,八双鞋子就是2400元,这还不算偶尔在逛尾货市场或者超市买的便宜鞋子。
这样算下来,服装鞋子的花销就是7700元,您要是觉得我算多了,那就再多问几位您的同事,或者让她们回家数数自己衣柜里面一年买了多少衣服,鞋柜里有多少鞋子,我和小齐持一样的观点,我不算浪费的,一定有人比我多很多。这还没有算化妆品呢,我在论坛里看到很多网友谈论自己的化妆品开销,就算都在淘宝购买,她们在化妆品上的消费一年是4000元左右,包括整套的护肤品、唇膏、香水以及面膜等,很多人都是某个品牌的会员。
如果再算上手表和首饰的花销,就算2000元,那么以上三样的总开支就达到了13700元;您要注意,我现在算的账还不包括做美容和健身、减肥等的费用,要是遇到那样的美容健身达人,再算下去,怕是两万元钱都打不住了。
节俭主义开始重新流行
就像开始时提到的莱文那样,记账消费和节俭消费开始重新流行起来了。据来自英国的调查显示,21岁至25岁的英国女性80%花的比挣的多,46%的人信用卡透支,平均负债3830英镑;几乎一半的女性在发薪前当上月光美人,只有21%的被调查女性说自己有储蓄的习惯,14%的人意识到为了还贷款应该节省开支。
在国内情况也很类似,一个“百元周”的省钱过法开始渐为人知,很多网友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据了解,“百元周”是指在工作日期间,全部的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保健、运动等消费加起来,控制在100元以内。此外,参与者要用数字写日记,把一天的花销记下来,并且公布在社区论坛上。
在国内一些网站的论坛上,大秀消费账单的网友随处可见。例如,一位名叫“豆豆宝贝”的网友记录:“早餐,一袋方便面1.5元。午餐,想起我的百元周活动,算了,还是在家看电视啃苹果吧,一个大苹果0.8元。晚餐,我的冰棍,我的最爱,花了一元钱,还吃了个5角钱的馒头和一盘青菜,2.1元,今天是我花得最多的一天,共花4.4元。”网友“我也爱梅西”详尽记录了一周前4天的花费,其中第一天的花费如下:“早饭省下,坐车4元,中午吃饭8元、水果4元,晚饭吃剩菜,第一天共计花费了16元。”这条帖子的晒账单回复有两百条之多。
这种被一些人定义为“新节俭主义”的节俭风气最近日渐流行,参与的网友在网上“晒账单”、交流省钱心得,互通打折优惠信息。尽管多数人的工资没有减少,节日临近,商场的折扣幅度也在不断增加,但他们确实开始勤俭过日子了。在华贸上班的马健就是这样的一位,因为工作时间不长,以及将来有买房的压力,所以他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适合自己的省钱方式:到超市购物选择容易打折的时段,将日常生活用品采购齐全以避免过去“天天购物”。从前不屑乘坐的超市门前免费班车他也试着坐了几次,发现确实很方便,省了许多打车钱。经过一个多月的省钱实践后,他说,其实省下来的钱都是自己以前不注意浪费掉的。就拿坐超市的免费班车来说,过去每次采购回来都是打车,一次就是十六七元钱。买东西又不是什么着急的事情,这项开支现在看来确实没什么必要。
对于“新节俭主义”的流行,理财专家认为,学会记账和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是年轻人开始理财的第一步。在房价、菜价都在上涨的今天,对于年轻人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比省钱的意义更重大。
责编/彭艺珂
E-mail:pengke4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