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亚视的“非常主人”

2010-12-29 00:00:00张友红
中国周刊 2010年4期


  王征的身份注定让他光环闪闪:世家后人、“红二代”、政协委员、房地产大亨。
  最近,47岁的他高调入驻亚视,欲买断亚视52%的股份,并誓言打造亚洲的CNN。只是,事情的进展并无他所预料中顺利。
  
  对于公众而言,王征的形象从未如此清晰。
  他身上凝结着鲜明的个性,他用十几年的时间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房地产高手。至少,他开创了上海“动迁房”的开始,揭开了北京“迷你房”的序幕,他总是能在市场的狭窄空间里嗅到商机。
  但是,在性格上他又是如此感性,追求完美,沉浸在俄罗斯文学的浪漫与执著气息中。他甚至觉得这两种气息的融合造就了他对商业判断的“偏执”,他喜欢这种偏执带给自己的突围感和成就感。
  与此同时,他对自己显赫的身世并不张扬,他是“近代工业之父”盛宣怀堂弟的曾孙,又是根正苗红的“红二代”。这个在外界看来应该是“含着金片出生”的红苗苗,自称与此无关。
  3月11日,在北京饭店“亚洲电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中国周刊》记者见到的王征,一直笑呵呵的,从容地应对着蜂拥而来的媒体记者。
  王征自称自己参加发布会的身份是“亚视的义工”,这位义工欲买下亚洲电视52%的股份,并发誓“这一辈子不再干别的事情”。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就在王征高调出现在发布会现场的时候,传出消息,香港无线总经理陈志云被捕。两家卫视的命运在此相撞,只是方向完全相反。
  
  “在下王征”
  
  娃娃脸,金边眼镜,嘴角始终保持着有弯度的微笑。洁白的衬衫,显眼的领带。因为脸白,显得格外精神。在围堵他的一群人中间,王征是最高的。一开口,声音压过在场所有的嗓门。
  穿过前台,诸多商界明星已经就座: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中建集团董事长孙文杰、联想少帅杨元庆、伊利董事长潘刚……
  前来捧场的还有另外一些带着家族身份的人士:孙中山的侄女、张学良的侄孙、“近代航运大王”包玉刚的孙子……
  这无疑是一个阵容豪华的商界party。
  站在主持台前,他需要略弯一下腰,掰直话筒,才能显得舒服一点。连说两遍“谢谢”,自称“在下王征”,他保持着几乎一句一笑的频率。
  王征对嘉宾的介绍非常详尽,而且具有煽动性。每个嘉宾名前都要加上自己的评语,譬如“我们最尊敬的……”、“我们最有魅力的……”。他记得每一个嘉宾所在公司的股票市值,去年的盈利数额,每个人的任职历程和发迹史。譬如,他会说: “欢迎香港粤海集团董事长李文岳先生。李总手下上市公司太多了,有四家。李总上任的时候,粤海的收入是负25个亿,去年他向我透露说是至少37个亿了,很厉害。所以我们亚视要学习他的精神,反败为胜!”与此同时,他右拳紧握,右臂一挥,激起在场更热烈的掌声。
  王征的目光横扫会场每一个角落,生怕漏掉哪一位嘉宾。直到介绍完坐在最后一排走廊边上的导演冯小宁、指挥家谭利华、坐在临时增加的硬板凳上的中化集团总裁刘d1edf9af2a7120dc70704cc91bff8ca2f39b87c01c5fe9bb6a54a138f08140df树德,他才如释重负,“终于被我发现了。”
  自称为“亚洲电视义工”的王征,为亚视拉来了中国人寿、招商银行、中国海外集团、北京银行、粤海控股五大国字辈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犹如一份保证书,让亚视对这位有望上任的年轻董事会主席刮目相看。协议规定,期限为一年。从王征入职上任开始算起。在随后接受采访时,王征证实,双方的合作涉及广告、资本运作等。如此众多商业明星的捧场,他何以得到?
  
  一个人的背后
  
  王征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得益于其背后的多重因素。其中,显赫的家世不得不提。这一点早在2003年他刚入选政协委员时就被公开了。
  他是“近代工业之父”盛宣怀堂弟的曾孙。阅读任何一本关于晚清的书籍,都会这样记载盛宣怀:“写八股文很不在行,却在为人处世和办实务上很有长才。有着惊人的战略判断力,无比精巧的斡旋才干,坚韧的个性和超强旺盛的体力,可谓是百年一见的商业奇才。从李鸿章身边的文职跟班到近代工业之父,四十年里他创下了当时中国十一个行业的第一。”
  王征的生父盛毓南继承家族从商的传统,如今是上海宫保集团等十几家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母亲是八略军老干部王云飞,参加过长征。继父舒同,也是老一代革命家,为人低调。解放后做过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济南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而且写得一手好字“舒体”,是毛主席最喜爱的书法家之一。
  王征背后的生意军师,被王征称之为“房地产师傅”,是头顶上戴着诸多国字辈的企业掌舵者孙文杰。他执掌中海、中建等大型国企,被认为是房地产界“最有权势的人”,业内称之为“红筹大班”。
  王征在香港打工时,孙文杰也在香港,任中国海外建筑集团董事长。王征后来独立做房地产的施工方也是中建集团。而他们的牵线人是王征的叔叔、香港留园饭店的老板。
  签约仪式上,孙文杰当众表示:“王征如果不做房地产了,他旗下的业务我们照单全收。”孙文杰在媒体面前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王征这个人很有特点,我很喜欢他。我们是忘年交。”
  在这些人面前,四十多岁的王征“很年轻”,属于“后生”,也是孙文杰所指的“钻石王老五”。
  即使是同行竞争对手,与亚洲电视第六代掌门人有过不愉快竞争的星岛传媒总裁何国柱,对王征也刮目相看,表现出了友好。他说,“王征是亚洲电视的最合适人选,会坐久。”
  
  发家与蜕变
  
  除了显赫的出身,王征本人又有何过人之处?
  王征公开的早年履历是:四五岁开始看《参考消息》;1981年上海市高考第二名;大学毕业时,获“上海市优秀大学生”;1990年,研究生未读完就下海经商。几乎所有媒体在描述王征这些早年经历时,大都会加上这样的评语:“少年聪慧,全面发展。”
  几年后的1993年,当他在上海名声鹊起时,已经是一个从香港地产界摸爬滚打、赚足了200万港元的小伙子。这也是他积累的第一桶金。
  当时,上海正逢新一轮开发,各大地产商蜂拥而至,在上海市中心圈地建房。王征想到另外的生财之道:市中心一旦开发,必然有大量的居民要迁居郊外,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房子去安置他们。就这样,靠建设“动迁房”,王征赚了1.75个亿。
  机遇继续眷顾着王征。上海市政府接着规定:可以用“动迁房”置换市内的土地。由此,王征获得了南京路上一块87360平方米的地皮。轰动一时。
  在上海做房地产的最后几年,赶上亚洲金融危机,王征同样经历过四处借钱的窘境。多年前,在一次采访中,他笑呵呵地回忆,自己去找人借钱曾经被人家扔铅笔,戳到眼镜上,差点伤到眼睛。
  再次名震上海时,就是APEC杰出青年企业家论坛召开,王征是代表团9名成员里唯一的上海人。
  王征把自己已经过去的事业归结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瞎猫碰死耗子,一个人拿着两把刀站在战车上,瞎碰瞎砍。”结果,上海的发展机遇成就了一个亿万阔少;第二个阶段,是在北京开发“迷你房”,“这时候是凭真本事吃饭,拼内力,靠团队。”
  王征说:“我老是喜欢把自己放在背水一战的境地,不喜欢按部就班。”
  2000年以后,他把自己扔进了饿狼群食的北京房地产市场。目标锁定在“买不起房子”的都市小白领上。这个想法让多数人无法理解。设计师更是忍无可忍:“你让我们设计这种十几二十几平米的房子,是让我们违反自己的职业操守啊。”
  王征坚信,小户型正是潜在市场。理由来自于对国外的考察和自己的分析:月收入2000元左右的北漂一族,买不起几十万上百万的大户型,要安家立业买房子,小户型是必然选择。
  在北京申奥还未成功时,王征就选定了“荣丰2008”这一时尚词语,并请奥运冠军楼云担任CEO。之后,二期工程嫁接上“非常男女”这一新潮词语,让整个项目先从名字上活了起来。
  项目果然火爆。创造了一个月售出2000套、连续5个月占据北京房产销量第一的成绩。抢购火爆时,王征甚至下发了“35岁以上人士不得购买”的不成文规定。
  那段时间,王征经常形容自己,“就像花蝴蝶一样,或者说像苍蝇一样,在售楼处里飞来飞去”,不时殷勤地为络绎不绝的看房人引路。以至于常有前来购房者认为眼前的这张娃娃脸小伙子是一个售楼员。
  王征总结自己身上的优点,“战斗、战斗,新的战斗,永远是永不停歇的。”而他的目标是,“做一个纯粹的商人。在商言商,按照游戏规则办事。”
  作为盛宣怀家族的后人,面对与盛宣怀的相关提问,王征总是说:“我的现在与其无关。”无独有偶,2005年,在天津大学建校100周年之时,作为天津大学的创办者、中国高等教育奠基人的盛宣怀的蜡像亮相。细心的人发现,这尊蜡像和王征极其神似:圆脸,大额头,弯弯嘴角。如今,王征是盛宣怀研究会的副会长。
  北京“迷你房”风暴后,王征低调多了。2010年3月11日,在发布会现场,王征透露了自己的诸多投资项目。可以看出,这几年,他已经渐渐放淡了房地产生意,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资本运作上。王征透露,2004年他曾向北京银行投资4.5个亿,上市后套现60个亿。这些积累,是为了迎接已经到来的第三次蜕变,他定位为:“做一个属于未来的事业。”
  
  文学与生意
  
  2004年,王征的座驾开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院时,主持人王宁惊讶了一下,开玩笑似的问王征:“你都这么有钱了,怎么还开这么便宜的车?”王征开的是一款市面上很便宜的别克。
  王宁对《中国周刊》记者说:“当时的王征已经非常有钱了,北京‘荣丰2008’和‘非常男女’之后,他开始着手WVolvzOhlXGaNDRyHBpBIR/KauWWXFesZK1lPS542Tc=开发别墅房,已经是一个十足的房产大亨。”
  这并不矛盾,王征的性格正是处于低调和张扬之间,个性柔和谦逊但却坚韧执著。
  王征娃娃脸,这一点让他看起来尤为年轻。再加上他表现出来的谦逊和一身儒雅之气,让很多人觉得王征身上有更强的文化气质,而非商业气质。
  2002年,有记者第一次见到“迷你房”幕后的助推者王征时,用“太年轻、太随和、太天真”来形容眼前的大老板。
  但是,王征对这一“美誉”并不满意,反倒是,如果有人评价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他会很高兴,并认为是对自己最高的评价。他相信, “商人就是唯利是图”,奔着利益走,创造利益最大化。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他笑呵呵地说,“皱纹应该长在里面,作为一个商人来讲,不应该给它长在外面。”
  张扬着“商人就是唯利是图”言论的王征,却是苏俄文化的坚定捍卫者。中学时,因不满书本上对于沙皇侵占中国领土的大段描写而拒绝复习这部分知识。高考时,恰好碰上这道题,王征以3.5分落后于上海市第一名。
  王征经常放在嘴边的话是高尔基的《海燕》,“暴风雨中才是安定。”
  王宁记得,那次采访,她念了两首诗让王征选择,一首是普希金的爱情诗:“我曾经那样真诚地,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爱你。”另一首是普希金的《纪念碑》,“他将自己坚定不移的头颅高高昂起,高过亚历山大的石柱。”
  王征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试想,学生时代的王征,他会经常大声地朗读着高尔基的《海燕》、普希金的《纪念碑》,沉浸在俄国文学的浪漫与激情中,做着文人梦。
  所以,直到王征决定退学从商,他的老师们对他的评价依旧是“不适合”,因为王征学的是俄国文学,从大学到研究生一直是。老师们看到的是这个学生对于俄国文学的热爱和追捧,而不是对于商业的理智和敏锐。
  事实是,他把生意做得像他喜欢的诗歌一样充满激情。王征评价自己:“偏执是有,激情也是有。我确实一直是精神统率肉体,精神指挥肉体,走到今天。”
  王征最偏执的话,无过于那句:“只要有一口气在,我不想让人家走在我前头。”
  嗅觉的刁端和偏执,让王征固执于一些备受争议的市场机遇。譬如,迷你小户型。也因此,王征获得了“最富预言天赋的地产商”、“地产新锐人物”等称号。
  有一张照片,正是王征迷你小户型概念火爆时拍的,照片中王征目光如炬,一手插进裤兜,一手模拟“瞄枪”,对准前方,自信逼人。
  王宁用另外一种表述方法来解释王征的这种自信——“追求完美”。
  2003年当选政协委员后,王征的言论屡受关注。譬如,他说:“民营企业就是光着屁股坐花轿”,“房地产到最后就是低利润产业,没有发展前景。”
  2005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王征做了《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提议,满满七页纸,是一篇数据齐全的论文。为此,王征邀请一些学者、大学生用了一年的时间,专门做调查,研究“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适度水平”课题。
  如今,王征还是那副笑呵呵的样子,却已经收敛了许多。在今年的“两会”上,除了关于亚视的话题,外界几乎听不到他的尖锐言论,当记者们跟风问到关于房价问题时,王征笑眯眯,绝口不提。
  此时,王征的注意力已经转移。他已经嗅到了下一个“偏执”的载体。
  
  最后的赌注
  
  “我现在,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亚洲电视。”这一次,王征下了最大的赌注:“我这一辈子不再干别的事情,专心做亚洲电视。”
  台下掌声响起。尤为振奋的应该不是那些商业明星们,而是亚洲电视的人。在过去的几年里,亚洲电视连续亏损,内部股权纠纷,节目质量下滑,员工士气大跌。
  可以说,亚视是一个烂摊子。而且这个摊子的地盘足够大:它已经有57年的发展历史,有庞大的员工队伍,固守的节目形态。王征如何能反败为胜?
  王征承认,自己做生意有种“赌”性。就像,当年他揣着几十万元就敢在上海做房地产;就像,破天荒地在北京市场发展备受争议的迷你户型。购买亚视,应该是他第三次大的赌注,也是最大的一次。这次,他给自己规定的时间是20年。为这20年,他考虑了将近一年。
  “师傅”孙文杰透露,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后,王征已经开始考虑投资新的项目。他的忧虑是:“自己再在大陆做房地产,已经没有多少空间,我要做一项属于未来的事业,可以做一辈子的事业。”此时,赶上经济危机,掀起了民间资本海外收购的热潮,成本低,时机佳。王征蠢蠢欲动。他看好了两家澳洲房地产和矿业企业。但是几个月后,又放弃了这两个收购计划。原因是:“这两个行业竞争太激烈,市场准入门槛高,空间小。”
  直到去年,王征看中了文化产业,选中香港的两家电视台:无线和亚视。
  王征相信传媒属于朝阳产业,而且“香港市场,目前媒体竞争空间尤在”。同时,他要权衡财务顾问的话:“收购无线意味着开始就要投入很多的钱,收购亚视意味着开始投入不大,但是会源源不断地往里投钱。”
  孙文杰分析,王征发展亚视的钱已经足够了,开始准备了40亿,可能还会增加投资。而且, “他还买了上海开发区的三个股份,光是这三项投资的盈利就可以让王征用来补贴亚视的亏损。”
  王征把目标定位在,“做亚洲的CNN”。他甚至开始操心节目内容。王征是一个舞蹈发烧友,聊天中,他的一位朋友建议他开一个请明星来跳舞的节目。王征眼前一亮,“肯定好看!”他甚至在谋划,“成立一个新闻‘敢死队’,亲自带队采访。”
  “师傅”孙文杰给王征定了两个学习目标,“学习邵逸夫,专心做娱乐传媒,赚了钱做慈善;下一步要学习默多克,把传媒做向国际化。”
  然而,截至记者发稿,高调入驻亚视的王征又陷入股权纠纷的谜团。
  亚视行政总裁胡竞英在致董事局信中,要求澄清王征在亚视的角色,她指现阶段王征并不是亚视的股东,王征最近参与亚视内部事务的活动,已经对亚视的管理层、雇员以及员工造成困扰。她还指出以王征的潜在投资者身份,亚视管理层以及员工应该清楚,在没有正式授权下没有义务为王征服务。这一事件背后是亚视存在已久的股权内乱。
  这一次,王征能否峰回路转,在争议声中运筹亚视完美的结局?他说:“我做梦都想尽快把身份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