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在主板经过多年的发展,都还没有把自己蝶变成中国的“微软”,现在只是将其身上割下一块肉就能成为中国的“微软”吗?
4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发文称,允许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同时罗列出了6大条件。消息一经公布,市场焦点随即转到了有分拆上市故事的主板A股公司身上。
4月20日下午,大唐发电(601991.SH;0991.HK)将分拆旗下煤化工及新能源业务到创业板上市消息更是极大地鼓舞和刺激了分拆概念股。分拆概念股开始伴着长阳线或涨停板翩翩起舞。一时成为弱市A股中的一朵美丽奇葩。期间,同方股份仅用了9天时间股价就大涨了30%!当大唐发电经短暂的蹦极式上涨后,伴随着公司刊登相关的澄清公告,股价又开始了跳崖式的狂跌。天地之间那杆秤,瞬间似乎没了定盘的星。但总体上,分拆上市概念股仍然散发着自己的光与热。更何况,紫光股份目前参控股公司达37家,其中有31家全部为控股51%以上的子公司。同方股份呢?更牛,控股公司高达97家,其中绝大多数为控股子公司。想象的空间依然巨大。
所谓分拆,指的是一家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中分离出去。这一新设的分拆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并上市就称为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政策的推出,对激活证券市场的资产整合和配置功能,作用不小。借光红火的创业板,一旦分拆上市成功,无疑将给主板的母公司带来巨大的股权收益。既然是母子关系,按会计规则,就得合并报表,可能的巨大股权收益自然要包在母公司的“表”里。主板母公司短期业绩有了增厚预期,股票价格自然要水涨船高。
有分拆上市故事的主板A股公司,目前来看。除了同方股份表示将对分拆上市研究与评估外,其他公司大多还停留在讲故事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者在听喜剧开头的故事时,特别要小心先扬后抑的悲剧结尾。大唐发电过山车式的股价暴涨暴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即使某公司符合监管层提出的分拆上市的所有条件,时间也不会是短暂的。正如力合股份(000532,SZ)董秘曹海霞所表示的那样,目前力合股份控股的子公司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即使上市也需要完成股份制改革。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年时间。从这个视角看,分拆上市概念股的炒作,或许与市场上一些机构的利益不无关联。
就公司层面而言,同仁堂和TCL的案例值得研究。10年前,同仁堂科技(08069.HK)从同仁堂(600100.SH)分拆出去。当年,同仁堂A股营业利润增长25.8%,但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仅增长5%,主因在于同仁堂科技其他股东的摊薄。同仁堂科技在净利润只增加1511万元的情况下,港股少数股东却分走了2399万元少数股东收益,分拆上市并没有在当期为A股股东带来增量收益,反而却摊薄了。2004年4月,TCL集团公告称将分拆TCL移动业务去香港上市。但是由于投资者担心其移动业务分拆出去后,可能造成TCL集团净利润摊薄,TCL集团A股股价短期内就下跌了20%。另外,分拆子公司上市后,一旦出现重大经营管理或决策失误,或因为被分拆子公司缺少创新和高成长性被退市,结果只能是损害主板上市的母公司所有股东的利益。
就制度层面来说,分拆上市还会在创业板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结果只能是将那些真正求金如渴的中小企业堵在创业板的门外。
一旦主板公司集中大量分拆子公司赶上创业板,融资出现道路挤占,创业板原来的制度安排那就得打折看了。如果这样,创业板就有可能沦为“套现板”,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也就可能落空了。
一个公司在主板经过多年的发展,都还没有把自己蝶变成中国的“微软”,现在只是将其身上割下一块肉就能成为中国的“微软”?这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