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世界

2010-12-29 00:00:00
世界博览 2010年4期


  1 面孔猎人
  
  《面孔猎人——在城市的街头走猫步》是瑞士著名博客写手伊万·罗迪克的新书。罗迪克今年32岁,是一位出色的社会学者和观察者。他走遍全球33个城市,从墨西哥城到新加坡、赫尔辛基到墨尔本,他总是善于捕捉身边的时尚,通过不同人群的衣着搭配、面部表情和行为举止传达时尚观念。
  街拍最早源于国外的时尚杂志,除了及时介绍各大秀场上的新装发布,‘还要传递来自民间的流行信息,于是所谓“街头秀”就应运而生,这就是街拍的起源。在街拍成为时装杂志新载体的今天,罗迪克坦言,他更欣赏个性化的穿着,不希望人们被大品牌绑架。
  
  2 法拉利主题公园
  
  在阿布扎比F1赛场旁,全球法拉利跑车以及F1赛车迷的新“麦加”即将诞生。这座法拉利主题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主题乐园,占地超过20万平方米,耗资40亿美元。流线型红色主体建筑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著名的法拉利GT系列跑车,屋顶镶嵌直径66米的全球最大飞马标志。
  “F1运动现在过于奢华过于庞大了,就像得了无法治愈的便秘。它依然是一项引人入胜的运动,但必须加入一些让人舒服的新元素,”三度世界冠军杰基·斯图瓦特评论道。
  
  3 外星模特
  
  T型台上每年都会涌现许多新面孔,在刚落下帷幕的巴黎时装周上,一位“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模特新星大放异彩。年仅19岁的纽约女孩迪安德拉·弗瑞斯特被认为是引导都市潮流的“IT Girl”。她的父母都是黑人,可她却拥有白皮肤和典型的非裔面孔,比如说,像安吉丽娜·朱莉一般的性感厚唇。
  
  4 边界的美学
  
  在地铁通道里驮起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近日,塞尔维亚裔女艺术家阿布拉姆维奇作品展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引起轰动。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寻找身体上的、精神上的、社会性和美学上的边界。”在曼哈顿展出的个人作品堪称其40年艺术生涯的高峰。
  
  5 谁是俄罗斯的敌人
  
  3月30日,俄罗斯所有政府大楼及克里姆林宫都降半旗哀悼在恐怖袭击中遇难的平民,莫斯科各地铁站口也都有手持冲锋枪的警察巡逻。
  著名的政治学家安德兰尼克·米格拉尼扬称民族问题是属于俄罗斯历史上永恒的、该诅咒的问题。该诅咒的不单是各种爆炸事件的元凶,还有那些不合理民族政策的颁布者,他们才是俄罗斯真正的敌人。
  
  6 印度“红灯区”乐团
  
  42岁的印度导演罗伊斯通·阿贝尔将一支印度民乐演奏团安排进不同的盒子里,他坦言灵感来源于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世俗体验与印度传统的灵性音乐相结合。”
  这支乐团演奏的是印度民间传统乐器。当某个乐手开始演奏时,他所在的盒子就会亮起来,舞台上其他部分仍保持黑暗。等到合奏部分,整个舞台才会亮起来。“我希望用这种新颖的方式‘绑架’观众,让他们沉浸在演出中。”阿贝尔如是说。
  
  7 阿凡达时装
  
  3D史诗巨片《阿凡达》掀起的不仅是电影界的革命,还波及到时装和时尚领域。在刚刚落幕的伦敦时装周上,糅合了未来战士和阿凡达风格的时装令人应接不暇。这件由设计师乌娜·布尔克设计的、皮革和钉饰组成的外套,我们姑且称之为外套吧,价信940欧元。而配套的长手套价值为780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