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串联历史知识 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2010-12-27 03:44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0年3期
关键词:串联历史

汪 瀛

当今高考,任何一道历史试题所涉及的历史知识都广而细,都不再孤立地考查某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历史知识点似乎都是重点、都有可能考到,以至于学生背了很多知识、做了很多习题,在考试时依然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所以如何串联历史知识点、查漏补缺、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就成了大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知道,“运用和调动知识”是《考试说明》要求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在高考中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关键就看能否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相联系,并根据试题的要求,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再现和运用。因此,我们在考前要本着知识的系统性原则,从不同角度重新整合历史知识,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以便于记忆、理解和运用。

1依据纵向联系串联历史知识

空间不变,时间延续,构成纵向联系。历史从人类诞生到通过基因造人。就是社会纵向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不同形态的更替,是纵向联系,它体现了历史的传承性。依纵向联系,可以探讨事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勾勒出发展的线索,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例如,我们可以把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曲折发展、祖国统一等知识点,整合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专题,从而全面认识中国从古至今的政治发展历程及其变化原因。又如,我们通过整合世界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以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为思维线索,举一反三整理出另外两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可归纳为: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美、德、意、日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政治条件)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无产阶级壮大。(劳动力条件)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积聚了大量资本。(资本条件)④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空前活跃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这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科学技术条件)⑤结束分裂后的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列强加紧殖民扩张,攫取了广阔的世界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市场条件和原料条件)

2依据横向联系串联历史知识

时间同步,空间延续,构成横向联系。历史从欧亚大陆拓展至整个世界,就是社会横向发展的结果。人类不断迁徙繁衍,是横向联系,它体现了历史的拓展性。依横向联系,可以探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勾勒出某一时代完整的历史画卷,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解读历史。例如,我们可以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知识点,整合为“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与新中国外交”专题。我们也可将世界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知识点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建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内容,整合成“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专题。

3依据时政热点串联历史知识

关注时政热点、密切联系社会现实,是当今高考历史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2010年高考涉及的时政热点,既有原来就存在的长效热点,如科技革命与人类祸福问题、能源消耗与开发问题、资源开发与配置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人口剧增与老龄化问题、财富增长与财富分配失衡问题、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问题、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民生与社会发展问题、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壁垒和经济危机问题、国际关系与大国强权问题、国际社会和谐与民族主义及恐怖主义问题等,也有本学年度出现的一些事关国家民族兴衰、民众利益和国际社会发展的重大时政问题,如“藏独”和“疆独”危害民族团结共同发展问题、澳门回归10周年与祖国统一问题、朝伊核问题和阿富汗反恐与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索马里海盗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安全问题、世界气候大会所引发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間的关系及世界和谐发展的问题、海地大地震与联合国职能(如维和、救援)问题等,都值得我们在综合复习过程中串联相关历史知识乃至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的综合思考和探索。

4依据图表串联历史知识

历史地图是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存在空间的具体表现,它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空间概念变成了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有利于记忆、理解、深化、活化历史知识,培养我们的空间概念。“左图右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

(1)历史地图可整合历史人文要素变迁知识。如中国古代史上有《春秋大国争霸图》和《战国兼并形势图》,从表面上看,这两幅图没有什么联系,但如果认真对比观察则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变化一:中原和江南地区华夏族诸侯国的消失和产生。晋、宋、鲁三国消失。出现了三个新国家韩、赵、魏,长江下游的吴国、越国也在战国时期的地图上消失了。变化二:春秋时期分布于秦晋两国北部的白狄,晋国中北部的赤狄、北戎,分布在燕国东北方向的山戎,在战国时期的地图上消失了。同时蒙古高原一带和燕国东北方向分别出现了匈奴和东胡两个少数民族。变化三:在战国时期的地图上,沿着燕国、赵国、秦国北方边境一线,出现了从辽东绵延到西北的长城。

(2)历史地图可整合历史自然要素变迁知识。如中国历史上的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在人类文明史上,它不是两个简单的汉字,也不仅仅代表一条河流,而是一种文明的代表,是人类文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古代劳动人民曾利用黄河泛滥的肥沃土壤进行耕种,获得较多的农产品,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黄河又是中国历史上的多灾多难之河。如果我们将商朝、西周、三国和明朝有关地图串联起来(见下页图),就可以发现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实际上,据有关统计,历史上黄河决口达1593次,河道历经了五次大的改道。造成这一状况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三点:第一,黄河的上、中游流经我国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这里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集中于夏秋雨季,又多以暴雨的形式降水,往往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水流湍急,对地面和河床形成强烈的冲刷作用,故河水夹带大量泥沙而下。第二,黄河自西向东流,自上而下连续经过几个地势不同的区域,落差悬殊,在两个区域连接部分,河道陡降,河水汹涌,注入平原后,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床上升,从而形成黄河下游易决口、易淤积的基本特征。第三,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达地区,开发早,人口多,土地开垦量大,加之战争等人为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屡遭破坏,水土保护差以致流失严重。这就加剧了黄河易淤积、易决口、易改道、易泛滥的状况。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修渠筑堤达千余里,虽为治标之法,但黄河经过这一次治理,到唐朝中叶700余年没有决口。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一时期游牧民族内迁,黄河中游地区牧场大大发展。

畜牧业代替农耕业,使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然而,至北朝中叶以后,随着民族融合的加速,内迁的游牧民族在经济上逐渐农业化,中游农耕地区渐渐扩展,植被也遭破坏,水土流失逐渐严重。至唐末,黄河下游决口又加剧起来。因此,根治黄河泛滥的最好措施,是保护和恢复中、上游的植被,维护生态平衡。黄河泛滥和大规模决口改道,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学者还从人的性格方面研究了这一问题。以河南人为例,屡屡发生水患的黄河磨砺了河南人的性格,这就是生生不息、不屈不挠、敢于顶着困难上的勇气。而且这种在与水患斗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不仅仅属于河南人,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5依据同一形式或属性串联历史知识

(1)属于同一专题的知识。如中外运输史上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第一艘汽船;②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③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第一辆四轮汽车;④1900年,德国人齐柏林发明飞艇;⑤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⑥1910年,中国人冯如制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2)具有同一目的的知识。如20世纪30年代,都以摆脱危机为目的而采取的措施:①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②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对外侵略。

(3)具有同一性质的知识。如中外历史上导致社会性质改变的政治事件:①公元前359年,秦国商鞅变法;②646年,日本大化改新;③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④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4)含有同一内容或特点的知识。如都倡导实行义务教育的三点史实:①法国的傅立叶倡导实行免费教育;②日本明治天皇宣布实行义务教育;③巴黎公社宣布免费的义务教育原则。

(5)具有同一结果的知识。如中国古代史上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的封建王朝:①秦朝;②元朝;③明朝。

(6)属于体现时间先后顺序的同类知识。如无产阶级独立政党的建立:①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②1879年,法国工人党建立;③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党建立;④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⑤20世纪初,英国工党建立;⑥1903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立;⑦1918年,匈牙利共产党建立;⑧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6依据同一时间串联历史知识

(1)属于同一世纪或同一时期的知识。如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重大历史事件:①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②美国的南北战争;③日本的明治维新;④德国的统一;⑤意大利的统一等。

(2)属于同一年代的知识。如①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②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决定北伐和统一中国;③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四国条约》和《九国公约》;④埃及再次爆发人民反英起义;⑤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英国统治而实行自治。

7依据同一区域串联历史知识

(1)属于某一国家的同类知识。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科技发明成就:①卡尔·本茨提出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②狄塞尔设计成柴油机;③齐柏林建造飞艇;④赫兹发现电磁波。

(2)属于同一地区的知识。如列强争霸斗争中在巴尔干半岛发生的大事:①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爆发了克里木战争;②19世纪末,沙俄同奥匈帝国和英国争夺巴尔干半岛;③1914年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④一次大战中,巴尔干半岛是南线战场,奥匈帝国对俄国和塞尔维亚作战;⑤20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的对科索沃的战争等。

(3)属于发生在同一地点的知识。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或现象:①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武汉创办的军事与民用工业;②1911年发生在武汉的武昌起义;③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早期共产主义组织;④国民革命时期北伐军攻占武汉、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汉口人民收回英租界、英国在武汉制造“一三惨案”、汪精衛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等;⑤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八七会议;⑥抗日战争时期的武汉会战;⑦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时期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等。

8依据同一人物串联历史知识

(1)依据某一人物的主要功绩串联。如列宁、孙中山、毛泽东等一生的主要贡献。

(2)依据某一人物的主要罪行串联。如袁世凯的主要罪行(出卖维新派、镇压革命、卖国、独裁复辟等方面)。

(3)依据某一人物的功与过串联。如秦始皇、隋炀帝等的功与过。

9依据因果关系串联历史知识

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历史的因果联系主要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异果、同果异因、互为因果、系列因果等六种类型。

(1)一因多果:即由一种原因引起多种结果。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从中国角度看,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由此引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客观上促使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从日本角度看。促进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远东国际关系看,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日俄矛盾尖锐。

(2)一果多因:即一种结果由多种同时起作用的原因所引起。如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专制主义空前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八股取士与大兴文字狱;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等。

(3)同因异果:即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如北美与拉美同样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掀起了要求摆脱欧洲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最终北美独立后成为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拉美是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4)同果异因:即同样的结果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如阻碍英、美、日、德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外国的殖民统治、幕府封建统治、国家的分裂。原因虽不同,但最终都导致了革命或改革,这些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5)互为因果:即同时存在于历史整体中多种因素的互相作用,更多地存在于历史的横向联系中。如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工农运动的高涨,又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6)系列因果:即历史因果的系列化和连续化。它在历史纵向发展中大量存在,是一种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如唐朝中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引起土地高度集中。使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导致政府财政困难。

猜你喜欢
串联历史
纯享夏日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地铁上的九座城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⑩
新历史
轮滑苦与乐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