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专栏作家 黄鸣
只有有危机的企业,没有有危机的市场。危机已见底。其实国内经济没有特别大的下滑,只是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目前处于回暖阶段,从房地产及很多企业的快速增长便能看出。国际市场目前要应对贸易保护,有些行业受影响比较严重。
危机的出现其实是件好事,起码能教育企业——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从产业角度讲,新能源及传统产业实施绿色经济,这是一个趋势。各国及企业都非常重视这一点。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格局调整已初现端倪,像IBM把自己的制造业卖掉,很多大企业也都在整合,而整合的最大理念就是“绿色”。
未来的企业竞争重点是在绿色产业的解决方案上,连城市的规划都已加入进来。中国的高铁建设实际上已先期加入国际竞争中。美国是技术先进的国家,虽然美国高铁不发达,但支线航空却非常发达。未来,中国会大力发展城际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高速交通虽然建设很快,但与中国人口的总量比,还是有些不完善。
国家交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结构之间要互补,这会使中国更具有竞争的优势。城市要变绿、国家要变绿,等一切和绿色产业有关系后,各方面才会比别人更强。
目前,环境产业的节能环保改造还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的资源及环境能耗是日本的9-11倍,很多大型企业今后对绿色节能环保产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谁做得早,谁就快速发展;谁做得晚就会被淘汰。与绿色环保、农村经济、生态城镇有关联的一切建设,都是在拉动内需。
节能产业必须要能真正商业化,符合市场经济、符合能源发展的要求,不能一直靠政府补贴来发展。靠政府补贴发展起来的没有一个企业是成熟、健康的。因为随着政府的各种政策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会极不稳定,一会儿“上天”,一会“入地”。每一个产业、企业都必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现在,绿色环保产业整体发展呈逐步上升趋势,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觉得有些产业是靠机会,但机会主义从来不会长久。靠机会起来的绝对不会再能靠机会一直持续下去。不能说靠机会起来的是错的,但如果机会主义者养成了固定的模式及思维,那就一定会出问题。企业应该学会自立、自救,要研究出一个能在行业、市场或者政策的变化下应急的各种预案,这才是企业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我认为节能产业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其实节能产业不是复苏问题,而是发展、爆发的问题。节能产业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有机会快速发展。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在能赚钱时有几个会想到节能呢?
企业的节能改造、降耗改造、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解决材料及技术的供应商,他们在危机来到时应该有更快的发展,绝不能等、靠、要……全世界的节能产业都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等待。
如何大规模发展节能产业,外部一直仅限于呼吁、宣传,并没有实质性的作为。另外,光能、光伏产业政府的导向性很强,尤其是光伏。光能与常规电能的差距不大,对于未来市场化的发展会更健康。光伏的波动性大些,更难走些。
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其实我最关注、关心的还是企业自身的发展。太阳能整个行业只有突破自身的限制,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皇明太阳能的品牌发展一定要走从上到下的路径,我们就是要打造中高端的太阳能产品。未来的机会非常广阔。我们就是先锋,先锋从来不怕被别人超越,就怕自己把自己打败了。先锋在前期摸索发展时会有一些盲目性,但因为我是科研出身,我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我觉得,未来的新能源、新经济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市场化。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学的是波士顿、纽约这些超大型城市的发展模式。但这些超大型城市自身的耗能、污染的排放、交通、人的生活品质等非常有问题,我们需要快速转型,新建的城市从现在起,一定必须关注绿化,节能减排,不能再继续建设垃圾建筑。绿色房地产在中国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商机。
现在,我最担心的问题是未来我们还继续盖“垃圾房”,各种工厂还继续搞大规模的重复建设。我真不希望中国再用30年的时间去接受节能环保方面的教育。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大力发展钢铁、电力等产业,每个行业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坏的财富榜样,每一个财富榜样身边都会有前仆后继的牺牲者。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什么时候能学会理性分析,去认真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蓝海战略是最好的资源共享,红海战略是最大的资源浪费,会导致各方面的产能过盛。很多企业家跟了一辈子的风,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如果总是这样的跟风经济,那么我们经济的自身发展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