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世博汇”

2010-12-27 14:40
中国记者 2010年6期

□ 本刊记者 张 垒

三网融合,第一次“会战”

对世博会这片实验场来说,三网融合的现实意义有二:一是大大强化了各个网络的核心优势,二是“三屏”业务打通形成一个平台,一揽子服务降低了成本。

三网融合在此次世博会报道上有充分体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旗下两家新媒体单位:一是百视通,主要负责互联网视听业务:IPTV、手机电视和互联网视频。另一是文广互动电视,为全国各地的有线网提供服务和支持。作为世博会合作伙伴,二者各有分工,共同完成三网融合报道世博的重要任务。

百视通与央视网携手成立世博联合报道工作组,以新媒体的交互性体现“三屏融合”看世博的特点,同时首次组建前方采访报道队伍,在世博中心设立演播室。另一家专注于高清和3D的文广互动电视推出了3D电视直播项目,是国内首次从摄录、制作、播出到接收多个技术环节的全面尝试,也是国内第一次3D电视的网络直播。

“原来广播电视网都是以传播频道为主,包括数字付费节目,现在,我们不仅能给有线网提供高清节目,还能提供3D影像,这也提升了有线网的内容优势。”SMG副总裁张大钟说。

借助世博会,有线网将由单向变为双向,可以点播。对用户来说,在这次世博会上,通过三屏融合的方式,他们可以轻松通过多个终端获得世博会相关视听内容,并参与互动。

三屏业务,打通一个平台。在电信业重组前,由于固网和无线相互隔绝,任何一家电信运营商都无法从事涵盖固网和无线的三屏业务,电信行业的新一轮整合使三大运营商都具备了成为综合信息服务商的条件。

对SMG来说,世博会报道是其第一次做融合与打通的相关尝试。作为内容供应商的媒体可提供一揽子服务,相关电信运营商则可提供组合,把手机业务、互联网宽带业务对接起来,双方都以更低的成本,将新闻信息传递给更广泛多样的受众用户。

新的竞争者,“老大哥”登台

如果说奥运是新媒体报道力量的首次亮相,世博则是新媒体报道的成熟。已成为正式报道队伍一员的新媒体,其面对的最大挑战是竞争者已经从“草根”变成真正的“主力部队”。

“在世博园我看到很多媒体摄像机越来越小,非常便携,分不清是来自电视台还是网站。原来电视台建一个演播室投资巨大,现在我们在世博中心的演播室很小,这也反映了广电技术在不断发展”张大钟说。

世博报道中,张大钟感受最深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越来越融合化。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台、网站,大家的报道方式一样。而且,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方面,也给我们一些新的挑战和机会。你的竞争者不是‘草根’,而是主力部队,‘老大哥’过来了。比如说,以前做电视的人认为自己做视频网站是当然的‘老大’,但现在不是了,事实上,在采访资源、报道素养方面,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一点不比传统电视差,甚至有些方面更有优势,新闻的权威性和报道人员素养都在不断提高。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重视。大家都在不断加强,派越来越多的主力部队、主力报道力量加入到新媒体的采编播中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极大促进新媒体在权威性,报道质量、传播水平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文字记者越来越像电视台记者,电视台记者越来越像网站工作人员。在世博会上,新闻记者队伍正在大融合,而全民参与,又使几乎所有人都成了记者的同行。“新的时代,记者要学会跟所有人赛跑。”

商业之外的合作

世博会报道把在传统媒体中存在的合作传统延伸到了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商业化更深厚、竞争更激烈,但恰恰需要更多地强调合作。

对新媒体来说,“合作”是此次世博报道关键词。在SMG的新媒体部分,合作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和邻近的兄弟单位合作。包括SMG在内的28家广电行业新媒体单位打造“新媒体世博报道联盟”,组建“新媒体世博素材库”,包括世博新闻、场馆介绍、演出活动、世博历史等各种最新世博视频资料,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世博会影像资料库。

合作是新闻单位的传统,对传统意义上的报社和电台电视台来说,大家都是“兄弟”单位,凡有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报道上的各种合作极为普遍。世博这种重大活动,则使在传统媒体中存在的合作传统延伸到了新媒体。

其次是和央视合作。此次世博会,央视派来1000多人的采访报道队伍,与SMG一起联合报道转播,向其他官方网站提供所有视频和相关服务。此外,百视通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 “世博寻宝”视频征集大赛活动,号召大家用自己手中的DV拍摄世博会的“亮点”“趣点”。

再次是跨国合作。比如百视通与法国电信Orange签署“三屏融合”战略合作,Orange将用三屏融合技术播出上海世博会盛况。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新媒体合作伙伴,百视通则为其提供世博会精彩内容。

不同层面的合作带来各自独特的收获:业务、技术与标准、商业逻辑下的“外宣”。

业务的收获显而易见。张大钟说,央视的主持人到上海来,和我们共同主持,也会把他们好的做法、经验带过来。对持续长达半年的世博会报道来说,更是一次相互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竞争不同,世博会恰恰是合作的舞台。”

而与法国电信的合作,则是力求达到法国电信一系列要求和标准的过程。制作法语节目并不困难,难在与国际格式吻合,技术上对接。S M G曾向法国电信销售过一套价值上千万的其独立开发的IPTV内容分发管理系统软件。正是基于对这套软件的满意和信任,法国电信此次希望不仅在技术上更是在内容上更深入的合作。“我们的经验是,对外合作首先技术方面要对接,其次还是要有商业模式支撑,而不能给对方留下‘搞外宣’的印象。”张大钟说。

世博会宣传官眼中的世博记者

5月7日,采访世博会开幕式的记者们大都已在收拾行装、有的甚至回到了媒体所在的城市。就在此时,记者采访了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吴朝阳,让我们看看他眼中的世博记者们—

前期的采访活动,一是记者采访踊跃,从5月1号开始到今天(5月6日)上午过闸机入园采访的记者有29000人次,再加上跟随各个代表团一起入园的,我们可以认为,前6天记者超过3万人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5000人次的记者进世博园采访。这与我们预期高峰期间有4000-5000记者相一致。

从来源来说,分布相对还是很广泛、平衡的。人数上,日本记者占了相当大比例。境外记者中,日本记者约占30%。这个现象从报名阶段就已经看到了。原因初步分析是日本对世博会有特别关注,有渊源,对世博会有了解,办过多次世博会,有热情。整个世博会采访报名的各个阶段,日本记者所占比例都是30%上下。比较容易统计的是电视采访直播。大型电视直播类采访,特别是在前三天,日本记者也占了一半以上。

除上海本地媒体,及各媒体长驻上海记者之外,从酒店反馈的数字是截止5月5日,专程报道世博会的国内媒体记者已经有50%退房。也就是说,有一半的记者专为报道开幕式,还有一半记者在园内滚动报道新闻。境外媒体方面,专程赴上海报道世博会的记者已经有80-90%退房,不过,这些记者并没有出境,其中也有80-90%的记者到周边采访游览。

后续的媒体随着后续活动展开,就国内媒体而言,地方媒体有四大战役:一是开幕式,二是10月1日的中国馆日,三是闭幕式,四是各个省市的活动周。这也会带来一起小高潮。我们初步估计,世博会180余天的会期里,日均采访的记者大概有七八百名。

在信息服务方面,世博会新闻中心设计了两个平台:文字平台与视频平台。重点是文字平台E-N e w s-Center,官方消息发布,一般动态信息在其中都能找到。每场新闻发布会现场直播,记者可以通过网络互动,提问题,等于是在现场一样,和现场参加新闻发布会是等效的。此次世博会宣传工作的另一创新是电视新闻素材平台。在新闻采集中,电视成本最高,传达的信息最复杂。每天新闻中心有官方摄影队,按照通行的国际新闻素材标准拍摄例行馆日等重大活动,同时也提供当天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活动、代表性的采访(比如名人专访)、园区的镜头,包括当天一些重要的人物、声音,这些都免费提供给中外媒体。(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吴朝阳口述,本刊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