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扬
2010年4月6日,美国正式公布了《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该报告提出在继续拓展美国安全利益的同时,努力促使奥巴马总统关于建立“无核世界”目标的实现,并明确了弱化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中作用的具体举措。这是美国继1994年、2001年之后对其核政策和核战略的第三次综合评估。就在同一天,俄美两国元首正式签署有关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新条约。该条约把两国战略核运载工具的数量限制在700件以下,将各自可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削减近1/3,控制在1550枚。
奥巴马政府推出世界无核化战略,固然有应对冷战后防扩散机制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修复小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对美国国际形象的损害等政治因素的考虑,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冷战后美国核战略调整是在新军事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其调整内容和步骤与新军事革命有明显的互动性。美国主导的新军事革命及其造成的世界军事力量失衡,既是美国推行世界无核化战略的重要动因,亦是其实现该战略的巨大障碍。由于奥巴马世界无核化战略自身矛盾重重,当前的核不扩散机制治标不治本。加之核威慑依然是维护国际战略稳定的重要一环,人类建立“无核世界”的梦想仍遥不可及。
整个冷战期间,核战略不仅被美国视为维护其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其与苏联相对抗的重要筹码。冷战结束后的头10年,美国核武器库存量虽然不断减少,但核战略在美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基础地位一直没有动摇。美国1996财年《国防报告》称:“最近国际上发生的剧变并没有改变核武器仍然是美国军事力量的基本组成部分的预测。威慑和生存的概念必须适应新的国际环境,仍将继续成为美国核态势的中心。”①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57303部队译:《美国国防部长1996财政年度国防报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13-114页。美《2001年核态势评估报告》宣布将以核、非核和防御能力相结合的“新三位一体”战略打击力量替代旧“三位一体”核力量,反映出核力量在美国国家防务中的突出地位有所降低。在2001年核战略调整的基础上,美国最终确立了建立“无核世界”的战略目标。正如《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所称:“最近几十年里,核武器在美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中的作用已经被大幅弱化,这一次能够并且应该采取进一步的步骤。”①Department of Defense,“2010 Nuclear Posture Review Report”,p.15,http://www.defense.gov/npr/docs/2010%20Nuclear%20Posture%20Review%20Report.pdf.(上网时间:2010年4月30日)
新军事革命是美国推行世界无核化战略的前提条件和主要动力。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人类社会技术形态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美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发起新军事革命,使其军队逐渐步入信息化形态。冷战后美国核战略调整的过程,正是美国主导的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的过程;美世界无核化战略抛出的时刻,也正是美国军事信息化优势无以伦比的时刻。美国推行世界无核化战略,有利于巩固其在新军事革命中的“先行者”利益。
首先,推行世界无核化有利于美更好地发挥常规力量优势,确保其军事行动的主动权。核武器以其巨大的杀伤力及建构起的“核禁忌”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防御性”武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核大国小心翼翼地维系着“恐怖平衡”,尽管几次走到核战争边缘,但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相比之下,常规武器则既可用于威慑,也可用于实战。冷战结束后,从“恐怖平衡”中解脱出来的美国之所以毫无顾忌地频频对外用兵,凭借的就是新军事革命带来的常规力量绝对优势。目前,美陆、海、空军武器装备的主体已经实现信息化,并率先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全球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军事信息系统,而其他国家军队在军事革命中则处于“后发”阶段,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军队将在今后很长时期内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军事形态。军事形态上的这种“代差”,已使冷战后美国发起的局部战争明显带有“非对称”色彩:一方以信息主导作战力量,另一方以物质和能量主导作战力量;一方“耳聪目明”,另一方“目盲耳背”;一方似在做排兵布阵的游戏,另一方则举全国之力拚死迎敌。正如托夫勒评价海湾战争时所指出的,“一种战争是用第二次浪潮武器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大规模摧毁”,“另一种战争是用第三次浪潮武器进行的,目的是为了精确的命中率,执行既定作战计划,以及最低的附带破坏”。②[美]阿尔文·托夫勒、海迪·托夫勒著,阿笛等译:《未来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71-74页。美国遥遥领先的常规力量对中小国家产生的巨大威慑力,丝毫不亚于当年的核威慑力。冷战后,随着对常规威慑依赖的不断增强,美国大大压缩了对战略打击力量的投入。基于信息技术的军事实力、军事威慑力在美国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其塑造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支撑。从理论上讲,如果奥巴马的世界无核化战略目标最终得以实现,美国将能集中更多资源来巩固、扩大美军的常规军事优势,而其他国家在战争中也只能选择以常规武器同美国对抗,这样美国在军事上就有了绝对的行动自由。
其次,调整核力量发展战略,维持美核威慑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奥巴马政府建立“无核世界”只是一个长期目标,美目前仍认为核武器在维护美国安全,尤其在慑止对美核袭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强调:“只要核武器存在,美国就必须维持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核力量。”③Department of Defense,“2010 Nuclear Posture Review Report”,p.6.为了维持冷战后核威慑战略的有效性和灵活性,美国利用在新军事革命中形成的信息技术优势,一方面启动核武器的“去核化”,增强其实战和威慑能力;另一方面加快实施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以削弱其他国家对美核威慑能力。“核禁忌”的产生,源自核武器的破坏力如此巨大,以致使用核武器被认为违反了战争的道义原则。通过改变核武器的研发和使用方式,控制、减小其杀伤力及对环境的破坏,实现核武器的“去核化”、“常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核禁忌”效应。近年来,美军趁其他国家忙于常规力量的信息化,启动了对战略核武器低当量、小型化、高精度改造工程。军事观察家认为,美国已研制成功千吨级、百吨级甚至十吨级当量的微型核武器。专门关注全球核动态的非政府组织——“新墨西哥州核观察室”负责人库格林认为,美国正在研制用激光等“干净”的方式引发核聚变反应且没有核污染的第四代核武器。④邹德浩等:“美国竟要造第四代核武器”,《环球时报》,2006年3月7日。此外,为了既能逃避公开核试验带来的国际负面效应,又能完善核武器,美国正在采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特种设备物理模拟、亚临界等三种技术进行核试验。尽管《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宣称“美国不再研发新的核弹头”①Department of Defense,“2010 Nuclear Posture Review Report”,p.39.,但可以预见的是,作为美军装备技术革命一部分的核武器信息化、常规化将不会停止。2006年3月/4月号美国《外交》杂志以“美国核霸主地位的提升”为题刊文称,曾经终结了机械化时代的核武器时代正在被信息化时代所取代,传统核武器只作为心理武器的概念成为历史。②Keir A.Lieber and Daryl G.Press,“The Rise ofU.S.Nuclear Primacy”,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2006,p.42.美《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强调,美要“以导弹防御和其他常规军事能力巩固地区安全体系”,“使无核盟友和伙伴国相信我们的安全承诺,并使其确信无需发展自己的核能力”。③Department of Defense,“2010 Nuclear Posture Review Report”,p.7.为加快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美国于2001年正式宣布退出《反导条约》。2009年9月17日奥巴马在宣布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同时,强调新的系统将“更为全面”地“加强对所有北约盟友的保护”。④“美放弃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人民网,2009年9月18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10075593.html.(上网时间:2010年5月20日)近日,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表示,美国将继续部署、改进导弹防御系统,不受与俄签署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限制。⑤韩建军:“美继续部署反导系统,俄警告美‘走太远’将退出条约”,新华网,2010年5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5/20/c_12120706.htm.(上网时间:2010年5月21日)与“星球大战”计划相比,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降低了技术和资金要求,并从天基定向能武器系统转向陆基动能武器系统,从而增强了技术、战术上的可行性,有利于建立起多层次、多空域、全方位的导弹拦截网络。目前,美军已部署20余枚陆基拦截导弹,装备了海基“标准-3”导弹,其陆、海、空、天导弹预警监视系统已形成立体多点配置,陆基中段和末端拦截系统已初步具备实战能力。随着美反导计划的顺利实施和世界核武库的大幅压缩,美核力量的优势地位将越发凸显。
此外,美国推出世界无核化战略也是为了抑制核武器的扩散,有效降低美国的核安全成本。一方面,美国在享有新军事革命带来的核、常力量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核扩散的严峻形势。2008年11月,美国情报机构发布的《2025年世界趋势——转型的世界》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该报告称,“如果具备核能力的国家增加,资助其他国家或恐怖分子的可能也会增加”。如果核武器落到“邪恶”国家或者恐怖主义组织手中,“不可避免地会把大规模的屠杀推到史无前例的规模”。这样,世界就可能“跌入一个新的且更加危险的核时代”。⑥“Eliminating The Threat Of Nuclear Arms”,Science Daily,4 February 2009.美国最为担心的是核恐怖主义,认为这种不对称的战术、技术和步骤,将使美国的军事优势难以发挥作用。⑦Department ofDefense,NationalDefense Strategy,June 2008,p.22,http://www.defense.gov/news/2008%20national%20defense%20strategy.pdf.(上网时间:2010年4月30日)美《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已将核恐怖主义列为美“当前最紧迫、最极端的威胁”。在该报告公布后不久,奥巴马发表声明指出,美国与世界安全的首要威胁不再是国家之间的核战争,而是核恐怖主义与核扩散,美国核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阻止这些威胁。⑧“美国发布《核态势报告》,首次调整核战略”,新华网,2010年4月7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4/07/content_13312157.htm.(上网时间:2010年5月21日)舒尔茨、佩里、基辛格和纳恩4名元老出于同样的判断和推理,两度撰文要求推动世界无核化进程。⑨George P,Shultz,W illiam J.Perry,Henry A.Kissiger and Sam Nunn,“A World Free ofNuclearWeapons”,TheW all Street Journal,January 5-7,2007;“Toward a Nuclear-FreeWorld”,TheW all Street Journal,January 15,2008.另一方面,美现存核武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2007年8月29-30日,美国空军一架B-52轰炸机竟误挂6枚装有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在空中滞留3小时之久。2008年3月用于引爆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引信又被当成直升飞机电池运抵台湾。同年6月美空军内部调查发现,在部署了美国核武器的欧洲空军基地中,大部分安保措施都不合标准。美国防部顾问小组曾指出,“美当前核武库存在30多项问题,亟需新一届政府调整现行核政策和管理机制。”⑩李文盛:“核阴影下的奥巴马”,《兵器知识》,2009年,第3期,第11页。美国为维持核力量优势,竟要承担如此大的核安全、核安保成本,使其不得不考虑适当降低核力量的战略地位,甚至谋求实现世界无核化。
在美国的核、常力量处于绝对优势的前提下,通过世界无核化,使其他国家按照美国设定的方式进行权力搏弈,其结果只能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核武器恰恰为弱者提供了破解权力困局的钥匙,而全球化、信息化客观上为弱者获取核力量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果说维护新军事革命“先行者”的利益是美推出世界无核化战略的重要动因,那么新军事革命的“后发者”为维护自身利益加大对核力量的倚重,则是美国实施该战略的巨大障碍。
首先,新军事革命带来的军事力量严重失衡刺激其他国家以核力量弥补常规力量的不足。从历次军事革命看,如果“后发者”采取跟随战略,只能使其与“先行者”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出于对国际力量失衡的担忧,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核力量作为国防战略的重要内容。根据俄国防部发表的《2030年前俄罗斯武装力量建设构想》,俄将继续优化“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未来20年战略火箭兵将成为俄军事威慑力量的基础。《华盛顿邮报》曾透露,俄罗斯的军事理论正在发生变化,即用核力量弥补常规军力的不足。英国、法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美国的弱核战略,但都明确表示要维持自己的核威慑力量。2006年12月,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议会下院发表讲话指出,保持强大的核力量才能维护大国地位,在国际社会中才有发言权和影响力,因此放弃英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是不明智和危险的。①“英国更新核武器计划”,《人民日报》,2006年12月6日。《英国核威慑的未来》报告称:“核威慑的基本原则自冷战结束以来没有变化,在将来也不可能变化。核武器以其毁灭性的力量形成了独特的恐怖威胁效应,因此相较其他形式的威慑,具有慑止任何规模侵略的能力。”②Presented to Parliament by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Defence and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ByCommand ofHerMajesty,“The Future of the United Kingdom’s Nuclear Deterrence”,December 2006,p.17,http://www.mod.uk/defenceinternet/aboutdefence/corporatepublications/policystrategyandplanning.(上网时间:2010年4月30日)冷战结束后,法国一直将核力量与核战略作为其维持大国地位、开展独立外交的基础。在美公布《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的第二天,法国外交部长贝尔纳·库什内在法国国民议会外交政策委员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无核世界”不会马上到来,法国将继续保持核威慑力量。③“法国称将继续保持其核威慑力量,核战略不会变化”,中国网,2010年4月8日,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10-04/08/content_19765238.htm.(上网时间:2010年4月30日)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事实上的有核国家,一直在想方设法获取核国家的合法地位。伊朗、朝鲜等处在“准核门槛”的国家,也在拚命挤进国际核俱乐部。“六代战争”观点持有者、俄罗斯军事科学院前副院长弗·伊·斯里普琴科教授对冷战后核武器热的原因作了精辟概括,他指出:“第六次军事革命的危险首先在于国际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被割裂为两部分”,“可以预期那些落后一代战争的核国家将极力抵制裁减核军备,非核国家将致力于成为有核国家”。④杨育才、刘晓松编译:“俄军事专家论当代战争与军事”,《教学研究资料》(国防大学训练部主办),2002年,第13期,第2页。
其次,新的核技术革命正引发更高层次的世界核军备竞赛。为增强核威慑力,美启动了核武器“去核化”战略和导弹防御工程。美国这些举措不但没有降低其他国家发展核力量的意愿,反而使新一轮核军备竞赛暗流涌动。尽管美国决策者常以“一国的报复力量越是不易受到损害,它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的动机也越小”⑤[美]亨利·基辛格著,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室译:《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的前景》,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24页。的逻辑,为美国建立导弹防御体系寻找借口,但没有哪一个核大国会天真地相信这一点。2007年初小布什政府宣布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后,美俄关系急转直下。虽然美一直试图使俄相信,美此举是为了防止来自伊朗等“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的导弹袭击,但俄始终认为美真正意图在于打破欧洲大陆的军事安全格局,谋求对俄战略优势。针对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一方面坚持把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问题与反导问题挂钩,另一方面则加快了导弹突防和反导能力建设步伐。目前,俄已成功试射突防性能较强的RS-24分导式多弹头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圆锤”海基洲际弹道导弹,初步建立了由陆基远程预警雷达、预警卫星和陆基机动型“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S-400“凯旋”导弹等构成的反导体系。随着美国在欧洲部署“更为全面”的导弹防御系统,美俄反导之争将不断深化。另外,据悉俄罗斯步美国开发小型、“干净”核武器的后尘,已研制出一种“袖珍核弹”。这种核弹可装在普通公文箱中,其威力却相当于1000吨TNT炸药。①邹德浩等:“美国竟要造第四代核武器”,《环球时报》,2006年3月7日。另据报道,法国、俄罗斯正在研制的第四代核武器将不产生剩余核辐射,可以作为“常规武器”使用。由于模糊了与常规武器的界限,第四代核武器在战场上可能会被某些国家“无所顾忌”地使用。另外,美、俄、英、法等国都掌握了模拟核试验技术。有专家指出,如果模拟核试验进入实用阶段,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将成一纸空文。可以看出,常规化、实战化和高技术化是世界新一轮核军备竞赛的突出特点,最终必将导致核武器使用门槛的降低及核武器从战略威慑力量变成实战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按当前标准界定的“无核世界”变成现实,“常规化”的核武器可能使世界变得更加不安全。
第三,核技术的易获得性和相对低成本增大了防扩散的难度。信息技术是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因素,也是发展核军备的重要基础。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的易传播性客观上有利于核技术与核武器的扩散。“信息技术确实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技术。由此不难想象,无论是国家还是非国家的个人组织,都将能与美国进行较量。这种较量无需人与人进行决斗、航空母舰与航空母舰的对战,而只要能剥夺美国在世界各地自由作战的能力。”②陈伯江编著:《美国将领与著名学者访谈录——大洋彼岸的军事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91-92页。尤其在全球能源紧缺的情况下,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将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一个国家一旦建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就可以获得武器级浓缩铀,此外还可以从乏燃料中提取武器级钚。另外,新军事革命推高了高技术常规武器的成本。据报道,美国主导、多国参与开发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项目总研制、生产与采购费高达2450亿美元,③RenaeMerle,“GAO Questions Cost Of Joint Strike Fighter”,The Washington Post,March 16,2005,Page A06.而据美国政府问责局(隶属国会)的评估,到2005年该项目费用至少要6000亿美元。④“发展中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08&docno=63452.(上网时间:2010年7月14日)与高技术常规武器相比,核武器在技术上要求不是很高,而且“非常便宜”。资源的限制可能使一些国家采用按比例发展高技术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军备发展策略。
奥巴马政府关于世界无核化战略的提出,看似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发展、远离恐怖战争的良好愿望,对于推进国际防扩散和核裁军进程、促进国际和平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在总体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环境中,推进无核化单凭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美国国家公共政策学院院长佩恩指出:“要实现零核目标,需要所有国家达成共识和协议,同意核武器对它们的安全没有存在的必要。”⑤张红:“‘无核世界’畅想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4月13日。在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推进及造成国际军事力量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核武器无疑是处于后发状态的国家增强自身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最直接、最廉价的手段。为达成政治上的轰动和扩散效应,恐怖组织始终对核技术和核武器趋之若骛。美国虽然提出了无核化目标,加紧实施“扬常弱核”战略,但并没有真正决定“弃核”。在国际、国内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的世界无核化战略还没有实施的现实性,建立“无核世界”还只是人类遥远的梦想。就连奥巴马本人也承认,建立“无核世界”的目标可能穷其一生都无法实现。⑥“奥巴马说将致力于推动建立无核武器世界”,新华网,2009年4月5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4/05/content_11135901.htm.(上网时间:2010年4月30日)
其一,美国的世界无核化战略自身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要真正实现“无核世界”目标,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首先要放弃把核武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手段,否则难以取得国际社会认同。但奥巴马政府在提出建立“无核世界”战略的同时,多次强调美国要保持自己的核威慑力量。美国实施核武器的“去核化”战略并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其根本着眼点在于维护美国核威慑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世界无核化战略目标和手段的矛盾,一方面说明这一战略是美国内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政治力量相互妥协和平衡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国不准备甚至不愿意将这一战略付诸实施。奥巴马虽是位理想主义色彩很浓的总统,但在美国经济问题的困扰和新保守主义的掣肘下,不可能对美国外交和安全政策做出根本性改变。冷战结束后,美国历届政府均把维护美国在新军事革命中的“先行者”利益、保持军事力量的绝对优势作为制定安全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奥巴马政府的世界无核化战略只不过为这一安全政策披上一层理想主义的外衣。美国突出强调常规力量在塑造国际安全环境中的作用,核力量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虽有所弱化,但目前依然是美国不可或缺的战略威慑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政府所追求的世界无核化,实质上是美国以外世界的无核化和美国安全的绝对化。因此,奥巴马政府的世界无核化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舆论和宣传目的,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其二,目前的核不扩散体系难以为无核化提供有效支撑。30年来,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核心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推动核裁军进程、促进和平利用核能三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建立“无核世界”的要求来看,其还存在着就核治核、治标不治本的弊端。一是重裁减核力量轻裁减常规力量。常规力量的裁减、对超级大国打“非对称”战争的制约,才是最能触动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神经的问题。但现有核不扩散条约体系并没有裁减常规力量内容,也没有将核不扩散条约体系与裁减常规力量条约体系挂钩。二是重防扩散轻核裁军。建立“无核世界”的最终拐点在于五个核大国决定弃核,由此带动条约以外的印、巴、以、朝等国加入核裁军进程。但核国家特别是核超级大国一直存在着片面强调核扩散、忽视核裁军的倾向,核裁军大都是不彻底、可逆的,难以赢得无核国家的真正信任。三是重消灭核武器的物理存在,轻消除核武器存在的根源。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尤其是核大国有关核不扩散的努力,主要表现为堵、防、制裁等被动举措。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无核化”,也大抵意味着消灭核武器的物理存在,没有将其与消除贫困和不平等、根除强权政治结合起来,而后者才是国际防扩散尤其是消除核恐怖主义的治本之策。
其三,核威慑对于维护国际战略稳定还具有不可或缺性。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存在“代差”、“代内差”,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界限日益模糊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单纯发展常规力量维持国家安全利益,既不现实也不经济,这在客观上加大了新军事革命的“后发者”对核力量的依赖。目前,核威慑仍然是维护国际安全与战略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把核武器作为应对美战略挤压的重要手段,英、法等欧洲国家将核武器视为大国的标志,印度、巴基斯坦等新核国家把核武器当作弥补常规力量不足、维护地区战略平衡的重要工具。这些国家都不可能轻易放弃核武器,也不可能以实际行动追随美国的世界无核化战略。至于中国的核战略,虽然学术界长期存在着最低核威慑战略与反核威压战略的争论,①参见孙向丽:“中国核战略性质与特点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9期,第25页;Chu Shulong and Rong Yu,“China:Dynamic Minimum Deterrence”,in Muthiah Alagappa,ed.,The Long Shadow:Nuclear Weapons and Security in21st Century As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p.166-169;Jeffrey Lewis,The Minimum Means of reprisal: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 In the Nuclear Age,Ph.D.diss.,Maryland University,2004,p.77;李彬:“中国核战略辨析”,《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9期,第17页。但中国以非常小的核武库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有效捍卫了国家安全利益,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谋求通过新军事革命获取常规力量绝对优势,尤其是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使其他国家再也不能对美国强权行为进行有效制约,实质上却弱化了全球的战略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核军备竞赛,成为威胁国际稳定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