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对湘西自治州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2010-12-22 08:50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0年2期
关键词:湘西自治州洪涝旱灾

彭 洁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气象局,湖南 吉首 416000)

气象灾害对湘西自治州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彭 洁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气象局,湖南 吉首 416000)

该文利用湘西州 1983年以来的各种经济指标、粮食产量、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受灾人口等数据的相关分析,指出气象灾害是制约湘西州经济社会、尤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对策。

气象灾害;社会经济;影响

1 前言

近百年来全球和中国的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1],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的 100多年里,大气中 CO2的浓度明显增大,使得过去 140 a中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0.4~0.8℃,达到了 1 000a以来的最高值。气温升高引起了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越来越大,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以负面影响为主[2-3]。湘西自治州是湖南省内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危害面广、灾情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每年气象灾害在全州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数千万元到亿元人民币不等。文章通过研究湘西州内气象灾害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湘西州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的措施和对策,旨在提高人们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增强应对气象灾害及气候变化的能力。

2 气象灾害对湘西自治州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本文利用湘西自治州 1983-2008年 26a的暴雨洪涝、干旱、雷电大风、冰雹、冰冻等气象灾害受灾总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 (GDP)进行了相关分析。由于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只占到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一部分,而国内生产总值 (GDP)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市场增势、政府、企业、居民收入、物价增涨以及体制、政策、人为因素影响等等,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够很直接看出。通过对气象灾害受灾总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 (GDP)资料进行处理,计算两者的累积距平 (图 1)可以看出,气象灾害受灾总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 (GDP)都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一方面反映了湘西自治州的经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反映出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播种面积增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快速上升。1984-1985年、1987-1988年是我州气象灾害较少期,1995-1996年、1998-1999年是州内气象灾害较多期,图 2表明,从 2004年以后,湘西自治州国内生产总值开始飞速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受灾面积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 1 1983-2008年湘西自治州气象灾害受灾总面积与 GDP的累积距平变化

3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湘西自治州是农业大州,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产业影响最大的是农业,各种气象灾害可以直接造成粮食的减产或绝收。下面对湘西州 1983-2008年因气象灾害引起的农业受灾总面积和粮食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见图 2),可以看出 1983-2000年间,全州平均粮食单产量随着气象灾害农业总受灾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气象灾害多、影响范围大的年份粮食产量就减少,气象灾害少、影响范围小的年份粮食产量就增加,气象灾害受灾总面积与粮食产量两者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64,显著性检验超过了 0.01的信度。表明气象灾害是制约湘西自治州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 2 湘西州 1983-2000年粮食单产及农业受灾面积变化曲线

3.1 暴雨洪涝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暴雨洪涝是湘西自治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湘西州内溪河广布,有天然河道 368条,主要有酉、澧、武、沅四大水系,大多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分别流入澧水和沅水,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因此汛期降水集中的时段河流流量大,当流量超过河流泄洪容量时,必然向地势低洼地的两岸稻田、住房侵袭,造成洪涝。按照雨水集中期出现时间,湘西州洪涝可分为初夏涝、盛夏涝、春涝和秋涝。大多数年份的洪涝集中在 6、7月即初夏期间,其次是春涝和盛夏涝,秋涝出现极少。根据统计[4],68%的暴雨过程集中在 6月上旬至 7月中旬之间,13%的洪涝出现在盛夏,16%的洪涝出现在春季,秋涝仅占 3%。从年代变化来说,湘西州洪涝趋势呈周期性变化,统计 1958-2005年中湘西州 8县市的洪涝情况来看,20世纪 60—70年代洪涝发生较为频繁,80年代洪涝发生最少,基本上只出现轻度洪涝,90年代后全州进入洪涝多发时段重度洪涝呈增多趋势。

随着湘西自治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 90年代全州为暴雨洪涝多发期,尤其是 1993年、1995-1996年、1998-1999年全州出现大范围的暴雨洪涝灾害,对全州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下面对我州1983-2008年因洪灾造成的死亡人口、受灾面积及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分析 (图 3)。可以看出,湘西州 1990-1991、1995-1996、1998-1999、2003年洪灾造成的死亡人口、受灾面积及经济损失严重,1988-1989、2000-2001年因洪灾造成的损失最小,因洪致死的人员 200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一方面说明全州暴雨洪涝防御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说明各级政府在防洪救灾中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但从 2003年的损失情况来看,同样的洪涝程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洪水给经济建设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

3.2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干旱在湘西州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最常出现的是夏秋连旱,其次是秋旱和春旱,冬旱出现几率较少,对我州影响很小。据近 50a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历史上湘西州仅有 5a境内没有一站次干旱出现,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按照湖南省气候评价标准,出现干旱的年份占 90%,其中 22%为全州性大旱,有 18%的年份部分县市出现特大干旱。从历史演变规律来看,20世纪 50年代末及 70年代是全州性大旱出现较频繁的时段,80年代旱涝程度都相对较轻,90年代后全州干旱面积呈逐渐扩大趋势且发生频率增加,几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由于湘西州内以山原山地为主,土层较薄,土壤贫瘠,水利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涵养条件差。据统计,全州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仅为 0.025hm2,大多的农田属于“雷公田”,农作物生长必须依赖于自然降水,当连续出现 10d晴好天气时,便会出现旱象。如果连续 20d降水量 <10mm,则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明显影响。以水稻为例,湘西州境内种植一季中稻,整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为 600~650mm,多数年份 4—9月降水量虽然能满足这个条件,但时间分布不均,不能与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吻合,一旦发生旱情,尤其是水稻孕穗开花的 7月,如果出现“卡脖子旱”,则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在降水偏少的年份,同样的降水量,湘西山区的旱情要比同纬度平原、湖泊地区严重许多,因此州内有“十年九旱”之说。

干旱对湘西州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连续干旱常常造成当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下面对我州自 1983年以来因旱灾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粮食产量情况进行统计可见 (见图 4):相对而言 80年代是旱灾多发的时段,此期间旱灾导致的农作物受灾总面积最大,其中 1988-1990年连续 3a旱灾,导致粮食总产明显下降,而 90年代属于旱灾相对较轻的时期,期间干旱导致的粮食总产变化不明显,2000年后州内再次呈现出旱灾频发的趋势,其中 2005-2006年的严重旱灾导致粮食总产明显下降。从 26a全州粮食总产整体变化曲线来看,旱灾对当年粮食产量影响幅度不大,这说明州内自 80年代后由于基本水利建设、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发展,农业抗旱自救的能力明显提高,靠天吃饭的情况逐渐改善,但严重旱灾如 1988、2005年连续性的旱灾仍然会导致当年粮食产量明显下降。

图 4 1983-2008年旱灾受灾面积及当年粮食总产变化曲线

4 思考与对策

气象灾害对我州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资料显示,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后,洪涝及其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对全州经济发展影响巨大,1998—1999年全州因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15.4亿元,而连年出现的干旱则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了持续影响。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建立可持续的防灾减灾工程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促进湘西州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4.1 加强旱涝灾害气象预警,建立完善应急机制

①加快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在前期历史灾情调查普查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洪涝及干旱灾害区划及防御措施的制定;②健全气象信息传递网络,大力发展气象手机短信、农村固定电话包月等信息传输方式;在吉首市区、各县城和人口密集的乡镇设立气象灾害预警电子显示屏,在农村及偏远乡镇建设卫星预警信息接收机,最大程度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③加强农村防灾减灾知识宣传,重点对地质灾害隐患区、河谷、山谷居住人群作好防范和自救知识宣传;④进一步扩大气象信息员队伍,加大对气象信息员的培训管理力度,落实好学校、乡镇、自然村等相关部门负责气象预警信息的接收、传播等工作责任人;⑤建立完善旱涝灾害应急预案,紧密配合地方政府和各部门完善救灾应急机构,及时对旱涝灾害作出应对,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4.2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加快防洪控制性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尤其是永顺、泸溪等防洪重点县城的防洪堤建设;充分治理河道,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河道的完整和合理性,杜绝任意改道、占用河道的现象;完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防洪工程设施管理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提高防汛指挥现代化水平;抗旱方面要推进山区小型治旱工程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小水库建设,扩大旱涝保收田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4.3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旱涝与水土流失严重有着直接的关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防汛抗旱具有根本性作用。水土保持是山区防洪减灾的基础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提高大自然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建立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农村小水电,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对调整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成为巩固生态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重要途径。

4.4 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力度,减轻干旱影响

近年来,全州人影工作有了快速发展,拥有高炮、车载火箭、雷达等现代化的人影设备,但由于经费和技术水平所限,目前我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为充分发挥现代化人影装备的作用,需进一步完善州、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系统,建立覆盖全州范围的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全州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做好空中云水资源的监测评估和开发,在农业用水、城市供水缺乏的城镇、乡村以及高森林火险等级林区如永顺小溪原始森林上空,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1]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灾害年鉴[M].北京:气象出版社.

[2] 林祚顶,杨丹 .气候变化问题及应对措施[N].中国水利报,2009.

[3] 陈宜瑜 .应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N].中国环境报,2009-08-27.

[4] 彭洁,张丹丹,王本质 .湘西州旱涝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J].内蒙古气象,2007(5):20-22.

[5] 张梁,张业成 .关于地质灾害含义及其分类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

[6] 王劲峰 .中国自然灾害影响评价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P49

B

1003-6598(2010)增刊-0223-03

2010-09-10

彭洁 (1974-),女 (土家族),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预报与综合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湘西自治州洪涝旱灾
搜城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近54 年贵州省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明代江西地区旱灾发生频次分析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洞庭湖流域农业旱灾风险评价
桂林中小河流洪涝气象风险预警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