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海防信息化建设成体系发展

2010-12-18 09:41福建省军区司令员汪庆广少将
国防 2010年5期
关键词:海防信息系统装备

■ 福建省军区司令员 汪庆广 少将

近年来,我们深刻领会胡锦涛主席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紧贴海防管控实际,将海防信息化建设纳入军事斗争准备总体部署,作为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举措来抓,立足自我、不等不靠、边建边用,先后建成6个信息网络,所属部队和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实现了图像、语音、数据信息的网络直通直传,有效提高了海防管控能力。

一、注重科学统筹,搞好顶层设计

按照指挥平台建设的总体设计与具体要求,同步整合和推进海防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了海防信息化建设成体系发展。在整体规划上,把指挥平台的建设需求作为海防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基本要求,作为筹划海防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标准,并据此制定了与作战任务配套、与平台建设同步、与部队实际衔接的海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明确了各阶段、各系统建设的目标任务,统一了建设的模式和方向。在功能结构上,按照实在管用、快捷高效的原则,以指挥平台为主体,初步构建了要素齐全、功能完备、技术全面,具备管理控制、辅助决策和服务保障功能的海防指挥信息系统,并将其作为指挥平台的重要分系统,实现了与上级、友邻、所属部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在设计方法上,以指挥平台统一构建的文电流转与管理、作战应用标绘、通用作战计算、信息共享与应用等通用模块为基础,充分考虑海防防卫管控和业务处理需求,设计构建了海防指挥信息系统专用模块,使之与平台其他模块共同构成按需分配、层次分明、纵向贯通、横向整合的体系。在技术标准上,按照指挥平台的技术标准,改造和建设海防部队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系统,以及通信、军务、政工、后勤、装备和技术保障等信息系统,使用同一数据格式,加装同一安全防护认证和加密传输系统,实现海防指挥信息系统与平台的无缝链接。在系统运行上,利用联演联训等时机,将海防指挥信息系统进行全系统、全功能联调联试与综合验效,每月组织一次视频、文电、时统、数据传输系统的运行调试和安全保密检测,完善了系统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此外,同步建设了涵盖辖区军事地理、水文气象、编制装备、城市概况、政治宗教团体等信息的作战数据库,为海防信息化成体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任务牵引,加快推进建设

近年来,我们按照体系建设、系统配套的要求,着力在海防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上下大力、求成效,有力促进了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落实。

一是建好“三个网络”。我们将加强海防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抓好防卫作战准备的突破口,着眼“盯得紧、防得严、抗得住”,整合各种资源,突出抓好“三个网络”建设。首先,建好一线监控网。利用现有的对海雷达、机动雷达、热成像仪、远程视频监视仪等岸基监控设备,并引接辖区海、空情监测系统,形成远中近结合、高中低配套、陆海空一体的网络式监控布局,基本实现一处有情、全网皆知。其次,建好预警报知网。旅以上单位都在作战值班室引接战区海、空情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省的“棋盘式”民兵对空预警报知网,初步构建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效能评估信息系统,较好地实现了一级指挥、全域控制。第三,建好军民联动网。依托军地通信传输信道,以指挥平台为基础,融合国防动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军地指挥网络体系,形成纵贯省市县、横跨军警民的联动网络,初步做到一点有事、全线行动。

二是整合“三个系统”。重点建设改造“三个系统”。一是建立目标侦察系统。对光学侦察、雷达侦察、无人机侦察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数据融合,初步实现目标侦察定位、情报数据传递和图像信息自动化、实时化,基本解决了“看得清”的问题。二是改进射击指挥系统。通过改进炮火射击指挥系统,将重要目标影像资料和精确坐标数据与炮兵射击指挥系统相融合,提高了目标选择、火力优化、指挥控制的效率,基本解决了“打得准”的问题。三是整合火炮校射系统。将前沿岛屿观察报知系统和无人机校射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目标信息的印证共享,并利用实弹射击演练充实火力毁伤数据,提高了火炮校射系统评估的准确性,初步解决了“毁得了”的问题。

三是加强“两个手段”。针对军地联供、军民联保需要,加强保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应用软件研发,提高了支前保障效能。一方面,建立国防动员指挥通信虚拟专用网,依托地方政务网构建全省支前保障网络体系,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相继开发“部队机动保障系统”、“动员支前综合保障系统”等软件,实现了对全省各类民兵专业力量和重要交通设施的科学调配,提高了精确保障能力。

三、强化管理应用,加速形成能力

加强海防信息化建设既是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狠抓海防指挥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在有效增强信息化建设效益的同时,有力促进了部队军事能力的提高。

一是抓好信息化知识普及。普及信息化知识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结合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要求,深入开展信息化知识学习普及活动。学习主体上突出领导干部,通过党委班子考评、干部任用考核和首长机关训练,将学习活动制度化、经常化,使各级领导真正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明白人。学习内容上区分层次,针对领导、干部和战士的不同需求,分别突出信息化建设理念、应用技术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手段上广开渠道,充分发挥地方企业、科研院所的优势,利用板报、专刊、广播、局域网等,加快信息化知识普及步伐。通过普及活动,提高了官兵的信息素养,为海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是整合军地信息化资源。针对军地情报来源渠道多、信息整合难的实际,依托有关技术单位,对重要目标态势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优化整合沿海对海对空观察哨、侦观设备,完善了海防侦观网络体系,并通过引接地方海防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渔政、海监、海事部门的监测系统和海上“110”联动指挥平台,加大对军地信息资源的统合力度,形成了“1+1大于2”的系统优势,提高了部队的侦察监控能力,为实现军警民联侦联防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是强化信息化装备应用。用好信息化装备,使之充分发挥效能,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我们针对信息化装备逐年增多的实际,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装备训练,确保新型装备快速形成作战能力。按照“人才等装备”的思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先后引进专业人才300余人、送学260余人。按照信息化装备战斗力生成的基本规律,利用信息指挥平台,组织指挥所联动演练,强化了人装结合,提高了一体化作战能力。针对信息化装备科技含量高、维护保养难度大的实际,加大资金投入,充实维修力量,并与生产厂家、科研院所建立联合维修长效机制,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化装备保障难的问题。

四是完善规范化管理机制。对信息系统实施规范管理,是增强信息化建设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坚持“以管增效、以管促建”,狠抓信息系统、装备和设施的使用管理,提高了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夯实了部队全面建设的基础。一方面,注重建章立制强管理,先后制定《自动化办公管理规定》、《网络安全保密规定》等规章制度,坚持每周组织一次信息安全保密检查,每月组织一次数据库清理检测,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保密教育,并定期组织全系统全设备技术联调联试。另一方面,注重强化责任促管理,团以上单位均建立专门的维护管理队伍,每个师、旅配备信息化专业管理人员,每个所、台、站有精通日常维护的技术骨干,每门炮、每部雷达、每艘船艇的管理都落实到具体人,确保信息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猜你喜欢
海防信息系统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海防导弹武器系统“明星”盛装出席航展
防晒装备折起来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