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战火中绽放——记抗美援越战争会昌籍一等功臣张开油

2010-12-16 05:53曹树强
党史文苑 2010年21期
关键词:会昌张开越南

■ 曹树强

青春,在战火中绽放
——记抗美援越战争会昌籍一等功臣张开油

■ 曹树强

赣南的山城会昌,群山连绵,三江交汇,蜿蜒西去,田畴纵横,风光无限。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登临会昌城外高峰,诗情勃发,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清平乐·会昌》。会昌山脚下翠园路91号一幢两层的砖房里,住着一位经常身穿草绿色军装的老人,身板硬硬朗朗的,个头一米六多,他就是抗美援越会昌籍一等功臣张开油。

张开油,中共党员,1945年3月生于江西省会昌县晓龙乡晓龙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64年12月应征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第31军第91师第271团第3营第8连(6647部队)。1967年5月抽调至中国后勤部队第170支队(属广州军区,师级编制,下辖3个高炮团、1个探照灯营)高炮营第3连(属第5批入越高炮部队),8月23日18时随部队由广西龙州通过水口关大桥秘密进入越南,经3天3夜的乘车跋涉,于26日凌晨抵达越南太原市防区,担任保卫钢铁厂的防空任务,与凶狠的美国空中强盗搏击,1967年12月17日晚在执行一次任务时,身负重伤,荣立一等功。

燃烧的战火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国内“文化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国际上,美国蓄意在印支半岛发动“热战”。1965年3月上旬,美国派遣海军陆战队3500名在岘港登陆,派其地面部队进入南越参战,同时加紧对越南北方的轰炸。从此,美国侵越战争演变为美军为主体、“南打北炸”为特点的全面战争。与此同时,美国军用飞机也不断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打死打伤中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美国报纸则趁机大肆宣传在越南战争中将不再有朝鲜战争中那样的“庇护所”,美国军队将实行“穷追”,等等。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英雄的越南人民在胡志明和越南劳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了“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抗美救国斗争。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政府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元甲等,受胡志明主席委托,率党政军代表团访问中国,要求中国扩大援助规模并向越南派出支援部队。应胡志明主席的请求,中国援越部队换着越南人民军的绿色帆布军装,头戴盔形帽,脚蹬用轮胎剪就的斜插两条胶带的“抗战鞋”,秘密进入越南。从1965年6月到1970年7月,中国共派出了32万人的支援部队,在越南北方执行防空作战、修建和抢修铁路、机场、通信、工程、设防工程等任务。根据中越两军协议和1965年7月14日越军总参谋部的请求,从1965年8月1日至1969年4月,中国高炮部队分9批次入越轮换作战,计有16个支队,辖63个团和50个队属高炮营及部分高机连和勤务分队等,总计15万余人。主要担负河内至友谊关铁路线北宁至谅山段、河内至老街铁路线安沛至老街段、新建的克夫至太原铁路线以及太原钢铁基地的防空作战任务,并掩护中国援越工程部队的施工。

突来的爆炸

进驻越南的中国高炮部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每个连队定期组织战士们学习毛主席语录及毛主席著作“老三篇”。学习时,大家面向祖国,面向北京,面向毛主席,高唱“东方红”之后,紧握拳头,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为了越南人民的安全,为了祖国的荣誉,我自愿入越抗美!”“一定把毛主席的教导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做一个毛主席放心的国际主义战士,当一名红色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员!”“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为‘五个伟大’(即伟大的党、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国家、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立功!为‘五个伟大’争光!”为了活跃战士们的生活,部队还组织战士学唱歌曲,如 《越南—中国》,歌词这样唱道:“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友谊像朝阳,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啊,啊,共理想心相连,胜利的路上红旗扬,啊,啊,我们欢呼万岁胡志明毛泽东。……”

张开油所在的中国后勤部队第170支队第2中队642大队7中队3分队设驻越南的“钢都”北太省省会太原市。太原市坐落在求江右岸,距河内以北70公里。从1960年起,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太原市兴建了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并于1964年投产,首次产出越南自己的钢铁。此外,太原还建有火力发电厂、机械厂、焦炭厂、耐火砖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河(内)太(原)、克(夫)太(原)铁路经过太原,为太原的发展供给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太原成为美国侵略者的眼中钉。1967年12月17日,这是张开油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下午4时45分,美军3批飞机(主要是F-105雷公、F-4C鬼怪式)12驾次轰炸太原钢铁厂,敌机投下约50多枚磁性定时炸弹(第一次使用),我营、连开火,击落敌机3架,击伤2架。当晚连队开会总结白天的战斗情况,突然上级来电话要求派人去抢救离连队驻地约1公里遭遇炸弹着火的摩托车、军部吉普车及车上的受伤人员。排长王庆芝(福建同安人)率战士董昌海(江西萍乡人)、张开油及连部卫生员等奉命前往救火及抢救伤员。返回连队驻地时,因肩担的铁皮水桶诱发美机投下的磁性定时炸弹爆炸,王庆芝、董昌海当场被炸得粉身碎骨,英勇捐躯,张开油及卫生员等5人负伤,其中张开油左眼被炸瞎、右眼受重伤。昏迷清醒后的张开油听着狗吠声,拼尽全力忍着剧痛朝着连队驻地方向爬行,路上掉进粪坑吃了不少粪水。当会昌籍老乡、炊事班副班长李明深第一个看到血肉模糊的张开油时,赶紧用担架把他送往野战医院抢救。同时,连队迅速摸清情况,组织战士们前往出事地点搜救其他伤员。为了防止诱发敌人的磁性炸弹再次爆炸,参与搜救的战士们把身上的皮带、钥匙等含金属制品的东西全部清除。在野战医院,医生们对张开油的伤口进行了初步处理,鉴于伤情严重,张开油被迅速送回国内,在广西南宁的303医院治疗,从死神中挽救了回来。

学习的典型

1968年3月24日下午6时,中国后勤部队第170支队胜利完成太原钢铁厂的防空保卫任务,启程回国。28日上午10时,张开油随部返回原建制部队驻地福建漳州,后入住福州军区总医院进行最后的治疗。医生们为张开油的左眼安装了假眼,右眼经戴眼镜矫正后视力达到0.2,伤残鉴定等级为一等残废。部队在驻地休整期间,第91师师部召开抗美援越作战庆功大会,鉴于张开油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部队评功授予张开油一等功。随后,部队成立了一个宣讲组,抽调有关人员整理了张开油在越南战斗立功的材料,下发各连队学习;并组织张开油到军区所属各师团巡回作报告,宣讲在越南的英勇战斗经过。一时间,张开油成为全军知晓的英模人物。国庆前夕,部队推荐张开油作为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团代表,由于张开油眼睛伤情不稳定,赴京观礼改由连长彭三元代表。

尽管医院对张开油的眼睛治疗作了最大的努力,但其眼睛伤情反复,一度时间内,右眼也失去视力,给张开油在部队的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部队提出三个方案征求本人意见,一是去医疗条件最好的南京陆海空三军疗养院疗养,二是去江西九江的残废军人疗养院疗养,三是退伍回乡。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一名中共党员,张开油庆幸自己能在越南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返回祖国,与死神搏斗了一次,比起其他牺牲的战友,他觉得自己知足了。他不愿意给部队领导增添太多的麻烦,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退伍,带着伤痛和荣耀回到了家乡会昌。

晚年的生活

1970年张开油退伍回到会昌家乡,会昌县民政局安置办和人武部的领导给予了热情接待。考虑到张开油的伤残等级,没有给他安排工作单位,每月由民政局优抚股发放抚恤金作为生活费用;尽管张开油本人再三要求落实具体工作单位,他不愿意给组织和政府增添麻烦,希望能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县民政局把张开油安置在县城排山巷敬老院旁的公房居住。同年,经组织上介绍,张开油与高排圩的钟荣有结婚。在婚后的几十年间,夫妻俩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共生育了三女两儿。1985年,当家庭生活有所改善时,张开油一家迁居会昌县城山脚下的新房。

闲暇之余,张开油并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名老兵,有时应县武警中队的邀请给战士们作报告。他总是热血沸腾,详细地讲述在越南的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他反复叮嘱年轻的战士们要为祖国尽忠尽责,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子弟兵。对周边一些人不理解当年的那场抗美援越战争的意义,他没有进行更多的辩驳,他相信历史不会忘记这些。为了更多地接触社会和基层群众,同时锻炼身体,他学起了养蜂,每年的花期,他将蜂箱搬运到富城、晓龙等乡下,在与辛勤的蜜蜂为伴的同时,他从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幸福。作为一名“特殊”的老百姓,他倍加关注军队国防建设,对人民军队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他感到莫大的高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位曾经为捍卫共和国安全流血流汗的功臣,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前夕,都有领导代表组织前来慰问,勉励和祝福他保重身体、健康快乐。在接受笔者采访之时,张开油表示要始终保持一名老兵的本色,听从祖国的召唤,随时为祖国奉献一切。听完这铮铮之言,笔者被深深打动,这就是当年那一代最可爱的人的真实写照。

题图 张开油回国后在部队作巡回报告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猜你喜欢
会昌张开越南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开花
雪夜
醉菊
越南百里“银滩”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a Diluted Dipolar-Interaction Heisenberg Spin Glass∗
会 昌 米 粉
A type of inverter power supply based on harmonic elim ination PWM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