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生
(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
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之研究
秦海生
(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
主要采用调查、文献资料的方法,对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找出当前实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实体化
2001年6月28日河南省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情况下发了《2001—2010年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豫体办〔2001〕9号)的通知,提出了河南省省体育发展的方向:“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加速体育机制转换,继续推进体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和社会能够办的事逐步转移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体育方针,研究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因此,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要求,体育社团将承担更多的任务和责任,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探索和研究体育社团的实体化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是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明确政府和体育社团的事权划分,实行管办分离,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转移体育社团,建立起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具有法人地位的利于竞争协作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本文以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濮阳、南阳、鹤壁、周口、安阳、新乡、洛阳9个城市的市级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探讨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发展,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2.1 调查法
为了能深入了解体育社团的发展状况,获取第一手的真实资料,笔者调查了河南省的市级体育社团,主要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78份,回收76份,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97.4%。
1.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央、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文件,广泛阅读了国内外有关社团、体育社团、社会组织、体育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政府职能的转变、体育体制改革、体育社会化等方面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专著。
单项运动协会是为促进某一体育项目的发展而组成的群众团体约占调查总数的85.5%,是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群体协是根据各类人群的特点和健身需求而命名组成的群众团体,约占调查总数的7.9%,近几年来,它的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老年人体育协会尤为突出;联合会是综合性质的体育协会,约占调查总数的3.9%;行业体协是建立在单位管体育、部门管体育的基础之上,负责本系统的体育工作,约占调查总数的2.6%。
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管理形成了以民政局作为登记管理机关和体育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体制,管理关系清晰、明确。在调查的76个体育社团中,在民政局注册的有74个,约占总数的97.4%;在上级体协注册的有2个,约占总数的2.6%;未在任何部门注册的没有。
体育社团的管理方式是管理体制的一个反映。河南省84.2%的市级体育社团由体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直接管理,13.2%的市级体育社团实行理事会制,重大事项由理事会集体决定,2.6%的市级体育社团实行双轨制(体育社团与企业联合管理的组织管理体制)。
在专职和兼职方面: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工作人员中,专职约占4.4%,兼职约占95.5%,其中,来自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约为90.6%;在人才的学历结构方面: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工作人员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约占42.7%,具有体育专业学历的约为46.0%,具有经营、管理学历的约为1.2%。
在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中,目前排在第一位的是社会赞助,约占调查总数的59.2%,其次是会员费,约占调查总数的44.8%,第三是有偿服务收入,约占调查总数的31.6%,最后是政府拨款或补贴,约占调查总数的27.6%。由以上可以看出国家办体育的思路正在转变,由过去的“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1],由政府办体育向社会办体育转变。
政府在对体育社团管理过程中行政手段干预过多,这严重影响了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第一,负责人产生机制的行政化。体育社团的负责人对体育社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负责人由体育行政机构任命约占调查总数的36.8%,由会员选举后经体育行政机构确认的约占调查总数的56.6%,两者合计为93.4%。从河南省体育社团负责人的职业身份结构看,来自政府部门兼职的负责人约占56.4%,来自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约占38.2%,两者合计为94.6%。这就表明,河南省体育社团的负责人基本都是来自国家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产生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体育行政部门。这种情况导致体育社团的自主性差,各方面都受行政机构的限制,并且体育社团负责人多数为兼职,不能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体育社团上,从而在整体上把社团工作变成了一种弱化了的“副业”。
第二,挂靠单位代管的行政化。河南省的市级体育社团主要挂靠在事业单位和政府行政部门,体育社团通常被当着挂靠单位的一个部门进行管理:在经费使用方面,没有经济独立权,活动收入和支出都要节制于所挂靠的单位;在工作人员方面,体育社团和事业单位是一套人马,两快牌子,并且有不成文的规定,所挂靠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协会的法人,协会的一些工作人员也基本是挂靠单位的人员,这些人的待遇都是事业单位承担。长此以往,体育社团将可能完全变成事业单位的一个部门,又回到政府办体育社团的老路。
体育团体监督机制的建立,是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近年来,河南省市级体育团体蓬勃发展,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体育社团作为自治型的民间组织,由于现有法律法规所确立的严格控制,使得体育社团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束缚,体育社团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2]目前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自身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体系尚未建立,体育社团监督管理至今仍停留在政府行政机关对其业务检查和考核这一层面。在被调查的市级体育社团中,反映上级行政管理机构对体育社团的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的占28.4%,偶尔进行检查的占54.1%,不检查的占17.4%,这反映出我省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内部管理不完善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筹资能力不强。据2008年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活动经费收支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年度活动经费收入和支出基本持平,只有少数的几个体育社团微有剩余。其具体情况如下:年度活动经费收支在2万元以下的体育社团约占调查总数的88.7%,这些体育社团业务活动开展艰难,收支能勉强维持体育社团的基本运转,这反映出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发展的整体状况。年度活动经费收支在3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体育社团约占总数的10.1%,这部分体育社团具有一定的独立发展的能力。年度活动经费收支在10万元以上的体育社团约占总数的1.2%,这部分体育社团业务能力相对较强,群众基础好,社会参与的力度较大,有一定的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在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发展中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年度活动经费收支总体规模小,总量不足,其已经成为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目前发展的最为紧迫的问题。
第二,人才结构不适应。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人才结构不合理,其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人才来源渠道单一。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工作人员中兼职约占总数的95.5%,兼职中有90.6%的来自国家政府机构和国家事业单位,专职约占总数的4.4%,这些专职人员很大一部分是事业单位分流出来专门管理某一体育社团的工作人员。目前体育社团人才主要是来自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这造成了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人才来源渠道单一,影响了其快速、健康发展。(2)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体育社团是专业性较强的社会体育组织,对专业性人才具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专业知识贫乏或不对口,就会难以适应行业管理的需要。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体育社团在体育专业人才方面,取得本科及本科以上学位的人才比例达到了42.7%,体育专业学历的约为46.0%,但取得经营、管理学位的人才只有1.2%,且访谈中也反映出真正即懂业务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缺乏,这是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现体育社团的实体化,政府的宏观管理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政府管理的关键是要转变职能和正确的履行职能,该政府管的一定要管好、管到位,不该政府管的,要适当交给体育社团。[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该是有效的、有限的、规范的,对体育社团的管理方式要从直接、微观的管理转变为间接、宏观的管理。
4.1.1 在事权划分上,政府实行管办分离、逐步放权
体育社团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类型体育社团应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改革。[4]根据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的不同情况,体育行政部门在对其管理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类指导:第一,对有良好社会基础的体育社团。由于这些体育社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政府应主要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完全放权,为其独立自主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第二,对社会基础薄弱的体育社团。由于这些体育社团目前还不具备独立自主的发展能力,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性强的特点,应从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出发,逐步、规范放权,加强引导,逐渐培养其自我发展的能力;[5]第三,对有挂靠单位的体育社团。解决挂靠单位和体育社团不分的问题,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经费方面,体育社团应该独立核算,然后由有关部门审计;工作人员方面,应注重解决目前体育社团和所挂靠单位一套人马的问题。
4.1.2 在活动经费上,政府对体育社团有针对性的资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社团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化为目标,社会的支持将逐步增强[6]。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缺乏独立发展的能力,政府对体育社团的资助:一是要继续支持,二是要区别对待。以社会发展需要和体育社团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作为资助标准:对于一些社会基础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体育社团,应减少或者不再资助,让其自力更生,独立发展;对于社会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体育社团,政府应该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快速的走出目前的困境,走向实体化的发展目标;在今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政府对体育社团的资助应以每个项目对国家贡献的大小,也就是所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对体育社团进行资助,从而促进其快速的发展。
4.1.3 在监督管理上,政府建立体育社团的评估机构
为了促进体育社团健康、快速的发展,河南省政府部门应建立一个由体育社团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的,由具备体育社团相关知识且精通经济、管理、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各类专家组成的体育社团评估机构。具体措施构想如下:成立体育社团评估机构;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收集、整理、发布体育社团的运作信息;体育社团向评估机构作总结汇报;评估机构对体育社团的运作绩效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7]
加强自身建设是实现体育社团实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身建设,从附属型、依赖型、形式型变为自治型、主动型、实效型,实现从面向政府到面向社会的转变。
4.2.1 在人才方面,形成人才来源多方位的格局
人才对体育社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新引进的人才要考虑本社团的长远发展,重点是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专业知识缺乏,但热衷于体育社团工作的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具有体育社团工作资格的兼职人员,应把其每年在体育社团服务的时间计入一定的工作量并与各种考核、评优结合起来,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将会逐渐的从社会各界引进体育社团发展需要的多方面人才,逐渐改变体育社团人才来源渠道单一的局面,形成体育社团人才来源多方位的格局,从而组建一个由全体会员真正选举产生的高效敬业的能把握发展趋势的领导班子和具有各专业知识结构的工作人员所组成的体育社团,这对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走向实体化的发展目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2.2 在经费方面,形成多元化经费来源渠道
河南省下发的《2001—2010年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通知明确指出:各级各类体育协会要加快自身建设,加快实体化步伐,逐步承担起对该项目的管理职能。随着经济制度的转轨,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经费的来源应该改变原来计划经济时期的等、靠、要的传统观念,转变和树立新的发展观念,变输血为造血的发展模式。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获得更多的活动经费应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举办专项竞赛为突破口、以培训班为基础、以体育场馆为基地、以建立俱乐部为主要形式、以兴办各种经营性实体为实验手段等几方面来开展工作业务,从而为其自身的发展筹集更多的经费;应通过和社会其他组织建立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从而得到社会更多的资助;应通过完成政府交给的任务,从而获得其资金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体育社团经费以提供有偿服务收入、社会的捐赠和国家资助的多元化来源格局,使得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不断的扩大规模和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为其走向实体化的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4.2.3 在宣传方面,形成多种途径的宣传模式
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运用市场手段,积极主动的走出来,推销自己,宣传自己,增强全社会的体育意识,引导人们的体育行为。在了解居民的心理需求和现实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等途径进行广泛性宣传,使广大居民了解和掌握这方面活动的基本知识,逐渐产生兴趣,从而潜移默化改变其传统思想观念,为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通过利用小传单、小画册及志愿者进行深入的针对性宣传,使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到其中来;通过利用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和创建品牌赛事加强专业性宣传,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吸引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关注,以便更多的获得社会其他组织的支持和参与。总之,加强自身的宣传对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获得社会的支持以及其走向实体化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20-121.
[2]李晴慧.体育社团与体育体制改革[J].体育学刊,2003,9(3):138-139.
[3]许仲槐.体育社团实体化初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9-140.
[4]王旭光,杨莉.我国地方体育社团的现状、面临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建设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4):78-79.
[5]黄彦军,徐凤琴.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培育发展民间体育社团运作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2):111-112.
[6]龚常.当代中国社团发展的问题与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1):98-99.
[7]李伟听.上海市体育社团的评估指标[J].体育科研,2008(4):101-102.
Research on Sports Corporation’s Entity Development at City Level of Henan Province
Qin Haish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yang Normal Unversity,Anyang,455002,Henan,China)
Through the use of surveys ,documentation of methods ,This text has carri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ports corporation at city level of Henan Province ,finds out the problem which in the current substantialized advancement exis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henan;at city level;sports corporation;entity
G812.4
A
1672-1365(2010)06-0171-03
2010-04-24;
2010-07-04
秦海生(1977-),男,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体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