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体育文化交流的实践及意义

2010-12-08 01:22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体育

党 挺

(西安体育学院,西安 710068)

延安时期体育文化交流的实践及意义

党 挺

(西安体育学院,西安 71006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回顾了延安时期体育文化交流的社会历史背景及主要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延安时期的体育文化交流具有广泛性、继承性及鲜明的时代性,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斗争,丰富了根据地的文化生活,起着示范和辐射作用。

延安时期;体育文化交流;特征;意义

延安时期是党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历史时期,回顾延安时期体育文化交流的实践,探讨这一时期党领导体育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了解中国体育的历史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延安时期体育文化交流的背景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多次明确提出向一切民族、国家学习的主张,“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1]在这种思想氛围的影响下,延安时期体育文化交流十分活跃,可以从当时报纸刊登的一些言论中得到体现,如“不仅要学习苏联人民讲究体育的风气,而且要学习敌人的武士道作风和德国人民的尚武精神”[2];“我们应坚决打破中国人的旧习气,要学习外国人,八十岁的老翁还要参加百米赛跑的精神,康强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做好工作读好书。”[3]。延安时期政通人和,民主开放,中外体育文化的精萃,经过碰撞、沟通、融合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格的体育文化。

2 延安时期体育文化交流的实践

2.1 体育活动中的统一战线

为了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加深了解,宣传了党的政策及军队的良好形象,培养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据当年的“战斗队”队员回忆,“当时在晋西北根据地周围,驻有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我方采用进行体育活动的方式争取他们共同抗日,先以战斗篮球队作开路先锋,逐步开展友好交往。我方团结合作、友好谦逊的作风,使对方认识到,八路军 120师,不但是一支纪律严明能打胜仗的军队,也是一支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军队,其它方面的交往也逐渐多起来。[4]1940年夏天“战斗队”曾到陕北与绥德师范打球,战斗队后以绝对优势获得大胜。但是战斗队员们并未流露任何骄傲情绪,主动邀请对方进行座谈,诚恳地指出他们的弱点,还征求其意见。这一下使全城人民开始相信“八路军不仅在战场上能打胜仗,在球场上也能打胜仗。”高超的球艺使八路军的声望和抗日军民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5]西安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 11个八路军办事处之一,不仅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为解放区供应物资和输送人才,给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在艰苦的环境中积极开展了体育活动。八办的球队常被附近单位邀请去比赛,以作风好、纪律严明受到广大军民的称赞。[6]

2.2 外国友人眼中与参与下的延安体育

2.2.1 埃德加·斯诺与《西行漫记》中的体育见闻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位采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外国记者,在其名著《西行漫记》中向全世界如实地介绍了中国革命的情况,也记述了陕北根据地的体育活动。一天早晨,斯诺应邀到保安城外的红军大学参观,正值学校的文体活动时间,展现在他眼前的情景是:“有的学员在两个球场上打篮球,有的在保安城外一条黄河支流边草地上的一个网球场上打网球,有的在打乒乓球”。对于保安的生活,他在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在我住处不远的地方驻有一个新兵教导团。他们一天到晚在操练开步走、打球唱歌。”“至于我自己,我过着假日生活,骑马、游泳、打网球。一共有两个球场,一个在红军大学附近的一个草地上,绵羊、山羊把草啃得短短的,另外一个在西北苏维埃政府主席、身材瘦长的博古家隔壁,是个硬地球场。我在这里每天早晨太阳刚在山上升起就同红军大学两个教员打网球。在访问吴起镇的三天中,他还亲自参加了体育活动。“兵工厂篮球队接受了我们的挑战,把我们打得稀烂。至少在我个人身上来说,是名副其实的打得稀烂。兵工厂的这些工人不但能投篮也能造枪炮。”他还对军队中开展的提高军事素质而开展的体育竞赛活动很感兴趣,说:“看了红军爬墙、跳杆和盘绳,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国报纸因为他们行动敏捷和爬山迅速给他们起了‘人猿’的绰号。”除此以外,红军对乒乓球也很爱好。“每一个列宁室屋子中间都有一张大乒乓球案,通常两用,又做饭桌。晚饭的时候,列宁室变成了食堂,但总有四、五个人拿着乒乓球拍、乒乓球和球网站在旁边,催促同志们快些吃,他们要打乒乓球。每一个连都有乒乓球选手。我简直不是他们的对手。[7]

2.2.2 尼姆·韦尔斯与《续西行漫记》中的体育记录

斯诺的夫人──尼姆·韦尔斯也随后到延安访问,在她的《续西行漫记》中也介绍了当时延安军民的文体活动。“下午集体做操,是全苏维埃居民的习惯。五点钟时,山谷突然响起了一阵大喧闹声:孩子们冲出学校,先是一阵混乱和喊叫,然后,都跑到运动场,这时候有 10分钟相对的安静,接着真正的喧闹开始了。”“在对面四周群山的平原上,一队红军士兵在练拳术和大刀的呐喊声也是一样听得很清楚……凡是可以利用的空地都变成了排球和篮球场。但是,最受欢迎的运动场地都在城外。在城的一边有条河,河里有很多皮肤晒得黑黑的游泳者。另一边是可以进行各种运动的大体育场。那些举止持重或者说懒些的人就打网球,或是慢悠悠地在路上来回地骑自行车。真正的体育家则多去踢足球。在那里,你也可以看见朱德热心地等待人家选他参加篮球队,或者看见洛甫遵从医嘱,过不多久就得停止工作,骑着自行车认真去兜个圈子。在场地的另一端,红军大学的学生或者延安卫戍区的兵士在演练严肃的战术动作。在这样的场合,每个人都愿意穿上适应场合的白色运动短裤和鲜红色印有图案的上衣,两边还有条纹,因为红军爱好一切‘摩登’的东西。”“儿童团的目的是在游戏、学习、运动和日常生活中以共产主义精神来训练儿童。他们也用木制手枪进行训练。‘八一’红军建军纪念日时,延安的 300名儿童团员在练兵场上进行了引人注目的列队游行。”“蔡树潘总随时可以对我谈新的民主,或拍网球,用扑克牌玩 Running......,我最初遇见他在网球场上,惊异他拦网的打法。他屈伏着身体做出一种跳背游戏的姿势,没有一个球曾经逃过他的网拍。它以闪电般的速率回转来,正落在他知道你接不着的地方。他的打球,正像他打球时所装的呆板脸儿一样划一不二。[8]

2.2.3 史沫特莱与延安交际舞

在烽火岁月中的延安却有交际舞的身影,这与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有关,是她将交际舞传播到了延安。“在延安召开的一次高级军事干部会议期间,我试着教他们一些人如何跳舞,他们勤奋好学,每事必问,不怕丢面子。朱德同我破除迷信,揭开了交际舞的场面。周恩来接着也跳了起来,不过他跳舞像一个人在演算一道数学习题似的。彭德怀喜欢作壁上观,但不肯下来跳一次舞。贺龙在青砖铺的地上随音乐旋律一起欢跳,他是身上唯一有节奏感的舞师。”[9]由毛泽东开延安交际舞之先河,舞风在延安“漫延”开去。每一个周末都举行跳舞晚会,许多原来认为跳交际舞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人,也迷上了这一活动,一解延安之单调生活。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以及贺龙、左权、罗炳辉等许多党和红军的高级领导人,每到周末必去跳舞,他们跳舞的水平越来越高。交际舞给延安黄土地吹来一股新风,对于当时的延安是一个观念和文化的碰撞。交际舞逐渐出现在公开举行的晚会上,后来因为有了大量青年学生的到来,延安周末晚会或交际舞会更加时兴起来,使延安这座本来灰色狭小的古城,顿然间焕发出年轻的光彩,成为歌的海洋、舞的世界。[10]

2.2.4 美国医生马海德与《忆延安时期体育生活》

1935年底美国医生马海德应邀到达延安,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边区的情况。马海德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他《忆延安时期体育生活》中详细描述了延安时期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产劳动之余,踊跃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珍贵的资料:那时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多,我见到的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作集体操、举重、游泳、爬山、滑冰等,这里竟然能够打上网球,是我们未曾想到的事。军事体育项目有掷手榴弹、耍大刀、赛马等等。每天,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战士、学生、工人和机关于部都成群结队地跑步、作集体操。午间,篮、排球场上总有排成长龙似的队伍,大家轮流换班打球。球场周围站满了观众,很自然地形成“啦啦队”来助威。夕阳西下,吃过晚饭后,山坡沟渠和延河两岸就更热闹了,球场上、空地上都是锻炼的人群,还有许多人民在跳集体舞,作集体游戏。马海德除了担任卫生部顾问这一重要职务外,更重要的是保证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身体健康。他深知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竭尽全力去完成这一任务。他把体育与医疗相结合起来治疗一些慢性病,毛泽东患肩关节炎,手抬不起来,就要求他多散步、打乒乓球、掷一种体操用的瓶状棒。周恩来骑马把手臂摔断了,要求他经常练习瓶状棒,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5 杨烈与延安时期的女子体育

延安时期,海外华侨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结合在一起,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对祖国人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杨烈是千万个华侨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一员,她曾就读于上海两江女子体专,还赴日本研修体操专业,到达延安后积极投身于党的体育事业,为开展延安的体育运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她曾任延安体育委员会第三届体委主任,兼任延安体育总会理事,还是延安新体育学会的发起者之一。她先后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延安大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在杨烈的带动下,开展了篮、排球、游泳、滑冰、团体操等体育活动。在中国女子大学时,她利用业余时间积极热情地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在延河滩上修建操场、篮球场、排球场,用业余时间培训体育骨干,组织班级之间的各种比赛。从每个班里各选出一名体育干事,集中在一起研究开展活动的方案,订计划,想办法,回班里做组织工作。又在各班中物色对各项运动较有专长的学员加以训练,回到班里带早操、当裁判、教舞蹈、做游戏等。不久,一批基层体育骨干队伍逐步地形成了。[11]她还撰文号召女同志锻炼身体,如《谈谈女同志的体育运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的体育活动》、《忆延安保育院的体育活动》等。

2.3 日本工农学校的体育活动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战俘逐渐增多。为了对战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造,1940年 10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建立日本工农学校,创立了战俘改造学校这一特殊实践形式,后来又相应成立了晋西北分校、山东分校和华中分校等。学校在政治改造、思想教育、生活优待和丰富文化等方面进行人性化管教的实际行动,校中战俘的生活是快乐幸福、丰富多彩的。学校经常举办棋类、球类的比赛。[12]日本工农学校的体育活动很多,拔河、柔道、相扑、跳棋、棒球,应有尽有。工农学校给延安带来了棒、垒球运动。1941年的国际青年节假期,日本工农学校与延安联合队进行了垒球表演,共赛七局,气氛热烈,观众拥挤。[13]1942年的“九一”运动会上,日本工农学校还在青年运动场举行棒球比赛。

2.4 广大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对体育的贡献

广大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对于当时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们既是领导着、组织者和实践者,又是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他们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研究延安时期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抗战前期,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来到陕甘宁边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体育健将和体育爱好者,有的擅长打球、有的擅长游泳、有的擅长田径或体操,有的擅长组织体育活动。不仅如此,他们还给边区带来了新的体育项目和技术。[14]延安体育会第一届主任李导,曾是 30年代初青岛市的游泳代表,出席华北运动会并得过冠军。他亲自设计,监工,验收与管理了延安青年体育场,发起组织了“飞鱼游泳队”,带动群众自制冰刀、冰球棍,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全市性的篮球赛以及体育表演;延安体育会第二届主任张远毕业于北师大体育系,曾任延安新体育学会的理事,创办了延大体育系并担任系主任。他写了大量文章推动体育活动,如《我们的运动会怎样开得好?》、《开展体育运动》、《如何推动健身运动》、《谈谈寿命问题》等;蔡德仁曾任抗大俱乐部主任、苏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委员、延安体育委员会委员;吴江平曾与杨烈、蔡德仁等发起成立了“延安新体育学会”,解放后发表《忆延安》、《忆抗日战争时期的排球活动》、《忆延河上的游泳活动》等文章,记录了延安时期体育活动的状况;黄烈毕业于广东省体专,曾担任 120师政治部宣传部的体育干事及我军最早的体育骨干训练队队长。他写出了球类、游泳、体操、体育游戏、运动场建筑等 7本具有根据地特色的教材,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的体育骨干。

3 延安时期体育文化交流的意义

由于延安时期体育文化交流具有广泛性、具有继承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等特征,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在中国近现代体育史上具有了很重要的意义。

3.1 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斗争

延安时期体育文化交流与革命战争有着紧密的联系,有效地锻炼了广大军民的体魄,提高了军事技能,为取得军事斗争的胜利,促进陕甘宁根据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广泛深入体育交流使中共的各项政策深入到边区的各个乡村,贫苦大众第一次认识到了现代意义上的体育,对延安时期体育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延安时期体育文化的交流为推广体育、宣传体育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大限度地动员民众抗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配合了边区政治、经济改革,推动了边区社会的全面进步,对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3.2 丰富了根据地的文化生活

延安时期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还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使广大军民在紧张的战争之余,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体育文化交流还对边区的社会稳定和相对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央未来到之前,边区长期存流着迷信、愚昧和不卫生的习惯,社会风气恶化,巫神盛行,群众遭受着疾病与死亡的威胁,通过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封闭狭隘的生活被守纪律、讲团结、有组织的生活所取代,使民众根本上改变了旧思想、旧观念,开始向往新生活、新社会,边区社会风俗大为改观。在党和边区政府积极动员和教育下,长期遭受封建制度束缚的广大妇女开始享受与男子同等的权利,积极参加包括体育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

3.3 为其它地区的体育文化交流起着示范和辐射作用

延安时期体育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与体育文化交流是密切相关的。正是由于外来体育文化的不断补充、丰富、启发、刺激与冲击,并且在体育文化的交流、竞争、融合中壮大发展,从而延安时期成为中西体育文化的大熔炉,延安的体育与其它革命根据地、国统区及国外互相交流、互相联系,如人员的交流,业务上的配合与协作等。通过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起到了其它方式起不到的作用。延安时期的体育以其创新、交融、活跃的特性,广泛开展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具有较强的文化辐射力,波及到当时的周边的解放区及国统区,在近代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毛泽东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

[2]健全国民体格新体育学会成立[N].解放日报,1942-01-28.

[3]张远.开展体育运动[N].解放日报,1942-02-20.

[4]刘卓甫等.戎马倥偬显雄风——忆战斗篮球队[J].体育文化导刊,1986(5):39.

[5]谢武申,王鼎华.共和国体育元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32-33.

[6]王增明.西安“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体育[Z].陕西省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陕甘宁边区体育史料,1986:216-220.

[7]王增明.斯诺著作中的陕北体育见闻 [J].体育文化导刊1985(1):4.

[8]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 (inside red china又译作红色中国内幕)[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58;94;127;134.

[9]美.艾格妮丝 R26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史沫特莱文集第1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168.

[10]朱鸿召.延安交际舞[J].上海档案,2001(3):54.

[11]杨烈.延安中国女子大学的体育活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5(1):2.

[12]李治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对战俘的教育改造[J].政工学刊,2005(12):18-19.

[13]国际年节假期延安青年各方面活动秋高气爽作野外之游[N].解放日报,1941-09-09.

[14]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体育事业[J].甘肃高师学报,2002(4):27.

Practice and Sign ificance of Sports Cultural Exchange in Ya’an Period

Tang Ting
(Xi’an SportUniversity,Xi’an 710068)

Literature review,logical analysis and interview are employed in this article to look back into the so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major practice of sports cultural exchange in Ya’an period,based on which a tentative study is conducted.It is concluded that sports cultural exchange in Ya’an period is broad and has distinct age character.Itwell supports the military struggle,enriches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nd acts as a model.

Ya’an period,sports cultural exchange,character,significance

G812.9

A

1001—9154(2010)03—0030—04

book=30,ebook=81

G812.9

A

1001—9154(2010)03—0030—04

教育部博士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SGH0902257)。

党挺(1971—),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2009—12—12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体育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我们的“体育梦”
走进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