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邸乃庸
国际空间站用于冷却系统的两个氮贮箱中的氮先后用尽,航天员两次更换氮贮箱。这是航天员从航天飞机货舱内取出充满氮的新氮贮箱,在遥控机械臂的帮助下,向国际空间站氮贮箱安装位置移动
“奋进”号航天飞机货舱内的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后勤舱增压段和加拿大的“灵巧”机械臂
“灵巧”机械臂可以借助遥控机械臂的支撑,移动到工作位置进行工作,它主要用于协助航天员对国际空间站的维护工作,取代一些危险的舱外作业,减少航天员舱外作业时间
对接到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右舷对接口的“哥伦布”号实验舱
航天员操纵遥控机械臂,将“灵巧”机械臂从航天飞机货舱内取出,移动到国际空间站构架结构上的安装位置
二○○八年
2008年2月7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将欧洲制造的、价值20亿美元的“哥伦布”号实验舱送至国际空间站。“哥伦布”号实验舱呈圆筒形、重约10吨、直径4.5米、长7米、容积达75立方米、能容纳3名航天员、安放10套科研设备,其命名源自著名的欧洲探险家哥伦布。
2008年3月11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将日本研制的“希望”号实验舱的后勤舱增压段和加拿大研制的“灵巧”机械臂送至国际空间站。“希望”号实验舱的后勤舱增压段重4.2吨、长4.2米、直径4.4米。“灵巧”机械臂重1542千克、高3.66米、宽2.44米、臂长3.35米,每只手臂有7个关节,具有力量和运动的感知能力,能够进行力量和运动的自动补偿,从而确保平稳地运动到目标。
2008年5月31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将日本制造的重15.2吨、长11.2米、直径4.4米的“希望”号实验舱的增压舱和遥控机械臂送至国际空间站,同时还携带了修理空间站损坏的厕所所急需的一台泵。
2008年11月14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利用由意大利提供的“莱昂纳多”多用途后勤舱装载了14.5吨的物资和设备,送至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再将装载了空间站垃圾的多用途后勤舱带回地面。“奋进”号此行的主要任务一是维修站上的太阳能电池阵;二是扩展站上的生活空间,包括加装2个寝位、健身设备、第2个厕所、2台食品加热炉、1台食品与饮料冰箱、1台冰柜和1台科学实验用加热炉,为把站上长驻机组人数从3人扩展到6人做准备。
组装了“哥伦布”号实验舱的国际空间站全景(画面中间上方偏左是“哥伦布”号实验舱)
“哥伦布”号实验舱内景,航天员还需要在舱内完成许多组装工作。这是航天员在组装实验装置支架
航天员完成了“哥伦布”号实验舱与“和谐”号节点舱之间的机械、电气等各种连接工作及其他处理工作,使“哥伦布”号实验舱进入工作状态。这是航天员在拆除“哥伦布”号实验舱外的一块防热毡
两位航天员正在组装“灵巧”机械臂
临时停靠在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上方对接口上的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后勤舱增压段
“灵巧”机械臂可以置于国际空间站的许多位置,这是在“命运”号实验舱上的情景
航天员在“命运”号实验舱内的遥控机械臂工作站,全神贯注地控制机械臂,将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增压舱从“发现”号航天飞机的货舱内提起,向“和谐”号节点舱左舷移动
遥控机械臂抓住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增压舱,向它的组装位置缓缓移动
将“希望”号实验舱的后勤舱增压段移动到“希望”号实验舱的增压舱侧面的对接口上。至此,完成了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前两个阶段的组装工作
航天员对右舷太阳电池阵转动机构进行了清理,增加了润滑,更换了组件,使其能够更顺畅地工作
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遥控机械臂的端头安装激光图像传输装置,这种装置用来扫描航天飞机轨道器外表面的防热层,使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中心人员了解防热层是否有损坏
停靠了自动转移航天器的国际空间站(图中下方)。自动转移航天器停靠一段时间后,将携带空间站内的垃圾与空间站脱离,进入大气层烧毁
“奋进”号航天飞机货舱内的“莱昂纳多”多用途后勤舱,它将对接在“和谐”号节点舱朝向地面的对接口上
航天员进入多用途后勤舱,查看运送来的货物
欧洲研制的自动转移航天器飞向国际空间站,为空间站运送4.6吨物资,包括856千克推进剂、270千克饮用水、21千克氧气及其他物品
新组装的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内能够容纳4名航天员,并装载20种试验装置。这是两位航天员在进行实验柜的安装工作
航天员在组装完毕的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内做飘浮动作
2008年底的国际空间站。“哥伦布”号实验舱(图中上部右侧)、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增压舱及其后勤舱增压段(图中上部左侧)对接在“和谐”号节点舱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