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与民主政治

2010-12-04 07:31卜红双张俊花
关键词:问政民意网民

卜红双,张俊花

(辽宁师范大学 a.校务办公室;b.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网络问政与民主政治

卜红双a,张俊花b

(辽宁师范大学 a.校务办公室;b.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网络问政就是人们通过互联网过问与提问有关政治方面的内容,党政部门及领导人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网民个体或群体通过网络向社会或党政部门及领导人提出、表达各类诉求和意见。论述网络问政在中国蓬勃兴起的原因,分析该现象的优势与缺陷,并提出其可行的发展路径。指出在网络时代下只有正确应用互联网并不断优化网络环境,才能使这种新型的问政方式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网络问政;民主政治;网民

一、网络问政的兴起

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凯文·希尔(Kevin A. Hill)和蒙玛斯大学的约翰·休斯(John E. Hughes)在他们合著的《网络政治学》一书中认为,网络政治的主题是:“普通公民是如何运用因特网来讨论政治的。我们想弄明白为什么普通大众要在网上谈论政治,他们何时在线?常去哪个网站?当他们谈论国会时,主要说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一般民众在其他政治领域做些什么?他们参加投票吗?如果是,他们投给谁?简言之,我们的目的就是想了解网络上的公民活跃分子是哪些人?以及他们在网上做些什么?”[1]如今,我国的网络政治也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尤以网络问政为例。近年来我国网络民意的凸显和网络问政的出现,一方面在于网络媒体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成长,另一方面在于执政者对于网络民意的日益重视。

首先,互联网本身的发展为网络问政的兴起提供了技术保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提升到28.9%,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突破1亿。互联网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力量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问政在客观上具备了条件。

其次,公民社会的快速成长为网络问政的兴起提供了主观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文化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公民的参政意识逐渐增强,公民社会日渐成长壮大。网民由于自身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监督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积极要求参政议政、取得平等地位和独立人格,使得公民在网上直接表达诉求、提出建议、进行监督和问政成为可能。可见,通过网络问政实现了公民的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反过来,网络问政还可促进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成长。

再次,近年来网络事件的频繁出现迫使政府积极应对网络民意。典型的网络问政案例包括南京周久耕“天价烟”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邓玉娇刺死官员”事件、郑州市规划局逯军“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事件等。“华南虎虎照门”事件就是因为网络一直盯着不放,最终将一批官员拉下水;被称为“最牛县委书记”的辽宁省西丰原县委书记张志国,因为进京拘传记者一事,迫于“网络打虎”的压力而引咎辞职,甚至连复出也被网络爆炒,只好再次下马;旅行社意外遗失的“考察清单”,被网民晒到网上,让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违规出国考察的官员东窗事发;诸多的“林嘉祥”的种种丑陋行为,都被网络捅了出来……网络问政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将会更深入、更持久地影响我国的政治生活,并将日益成为我国公民问政方式的一种常态。“所以信息是和权力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随着我们逐步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2]

最后,网络问政在我国蓬勃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传统政治方式习惯于不公开和不透明,政治过程缺少公众的政治参与,公众意愿表达渠道不畅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信息不对称,公民知情权的不足直接造成监督权的缺失等。网络的迅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政治方式和政治过程的隐秘性和封闭性,因此,公众利用网络可以了解到从未有过的知情幅度,也享受到从未有过的表达快乐。这些充分说明我国过去的政治方式有许多不足,并且我国的政治制度在发挥其作用方面效率不高,都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由此可见,网络问政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不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言论空间,还创造了官方政策和公众舆论间直接对话的途径。如今,各级政府不可能再否认不同观点的存在,而且还必须面对不同意见。因此,互联网成了政府与社会之间新的重要联系渠道。网络问政的蓬勃兴起对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二、网络问政的优势及缺陷

互联网从非主流跻身主流媒介的嬗变是媒介史上的一次革命,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变革。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作为新兴的问政方式亦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1.网络问政的优势

(1)直接性。现今的民主制度是一种代议制,即由公民选举“代表”来参政议政。然而在网络政治中,有条件上网的任何人不需要再由别人来代表自己,每个网民都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诉求,并对政府的公共决策进行批评和建议。因此,公民直接参政议政是网络政治的一个最突出表现。

(2)平等性。平等在政治上表现为:人人都有参政议政的平等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在人与人之间应该没有差别。网络对政治平等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网上,只要达到法律允许的参政条件,任何网民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且在网上,网民的意见与政治家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所取得的效应是一样的。所以“盖茨认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优点之一是‘虚拟平等’远比现实世界中的平等容易实现。在虚拟世界里,每个有条件上网的人的平等政治权利都得到了保障”[3]。

(3)快捷性。网络问政不需要像传统问政方式那样有大量的层级组织,而是可以“越级”“零距离”地直接向问政客体进行问政。政治事件的发生、大众的意见、政治家的表态以及政府决策等一系列与政治有关的活动和内容,通过网络这种特殊媒体的点对点的沟通与反映,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4)廉价性。因特网的运行费用与商业电信公司提供的类似服务费用相比偏低,并且网民花费很少费用就可以进行网上参政议政等政治活动,比起传统的信访检举渠道所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例如离信访接待中心比较偏远的网民可以省去很多路费。

(5)开放性。网络空间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主体的开放性,网络不受时间、地域和版面的限制,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发帖”“回帖”等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问责官员。二是对所有事件的公开,网络遵循的是自由主义原则,政治权力难以设置网络的议题,所有事件都可能在网络上得以公开并进行讨论。网络的开放性便于大众的直接参与,也更能真实直接地反映社情民意。“在立即可分享信息的时代,代议民主制已过时,参与式民主变得重要。”[4]

互联网强大的辐射功能可以将信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利用互联网的存储、搜索和互动特性,通过网络问政可以帮助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搜集民意,广纳善言,并且可以及时提出反馈意见,但是,也应该注意到不应将网络的作用任意夸大化,也要看到网络问政的缺陷所在。

2.网络问政的缺陷

(1)局部性与片面性。网民反映的问题常常受制于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一般表现在从局部利益角度考量得太多,对全局的把握不够准确、了解不够细致、判断不够客观,从而为上级领导全面掌控情况带来不小的误导作用。这显然不利于各级领导从现实角度掌握基层的真实状况,并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也会造成部分不符合实际的谣言的广泛传播,给地区科学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作用,也会给国家整体形象带来不利的被动局面。

(2)虚假性与欺骗性。由于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不准确或者所选取角度差异,造成网民群体的理解差异,进而形成与事实相距很远的谣言,此外,通过网络信息的留言以及BBS上的一些道听途说改编之后形成的新的谣言在得到澄清之前,会逐渐引发出新的倾向性更加鲜明的网络舆论,使其越来越偏离于事件的真相。但大多数网民面对这样的消息却很少质疑其真实性进而辨别真假,表现出一种群体的盲从与冲动。

(3)诋毁性与攻击性。谩骂与攻击是网络上随处可见的现象,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及隐藏性,使得网民对于他人的攻击和谩骂成为一种可能。这种谩骂和攻击在一些访问量很大的商业网站新闻后面的留言里常常现身。这些留言有的是发布各种各样的有辱人格的小道消息,有的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大多数网民都只是从言论自由的角度出发,却没有顾及这样做很可能会侵犯他人的人格权、隐私权、名誉权等。

(4)情绪化与混乱性。互联网络既有海纳百川的兼容性,又有鱼龙混杂的混乱性。有些网民对于网络上看到的消息,为了尽快得到政府给予的答复,就大量使用夸张“雷人”的语言,甚至捕风捉影不负责任地发布消息,煽动社会情绪,给相关部门施加压力。这容易造成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互联网容易产生一种‘群体极化'现象——即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激进。”[5]

(5)形式化与表面性。现阶段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有部分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的作用认识不足,责任感不强,使得问政流于形式。比如,2009年湖北应城的市长信箱中就出现过“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来面谈”这样令人震惊的回复。近年来的一些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的非理性情绪越来越盛,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领导部门高度重视网络民意,使网络问政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所以,在网络问政时,必须充分注意互联网络的虚拟性特征,不能把互联网络的信息当做信息的全部,也不能把互联网络所反映的民意当做民意的全部。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借助互联网施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绝对不能被少数人牵着鼻子走,而忽视了公众的根本利益。

三、网络问政的发展路径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问政是个系统工程,既要有物质基础作保障,同时又需要政府切实抓落实,杜绝作秀,更涉及深层次的政府改革。推进网络问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实践中既要注意继续发挥其优势,更要弥补其不足之处。只有发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网民的多方力量,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使这一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建立健全网络民意收集、回应机制,形成良好的政府与社会互动秩序。目前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完善政府网站建设,强化政府网站互动功能,使其成为收集、回应网络民意的有效渠道。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的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完善,政府网络信息日益丰富,公众对政府网站的点击率将会越来越高。这为政府通过网络收集民意,并对民意及时作出回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是,正如曼纽尔·卡斯特指出的那样,“各级政府都使用因特网,主要是作为张贴信息的电子公告牌,却没有真正在互动上下工夫”[6]。其次,设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日常网络信息收集,及时掌握民意需求与网络舆论动向。再次,各级官员应养成上网习惯,并将通过网络了解民意当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核心,强化网络文化建设,创造健康的网络沟通环境。“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的发展却受制于现实政治文化。”[7]提高现实的政治文化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培育法治精神,提升网民法律意识,减少网络的无政府主义行为。其次,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高政府依法执政能力,提升官员法治水平,依法规范网络舆论,并且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言论自由权等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再次,依法治理网站,规范网站行为,防止网站任意操纵舆论,破坏公共领域应有的秩序。

第三,以公民社会培育为核心,增强网民的政治表达能力,科学引导网民参政行为。网民是推进网络问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网民参政的素质和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网络问政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参政文化并不浓厚,人们的参政意识及意愿不强烈。尽管有了网络参政的通道,而实际中网络问政制度还不健全,网络参政效果并不理想。只有提高网民的参政意识,才能给政府提出更加合理、恰当的建议。虽然我国网民数量增长迅速,但是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学历水平、知识结构偏低,网民的道德及法律意识也亟待加强,网民真正利用网络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自我维权的能力远远不够。在推进网络问政过程中,要大力普及互联网知识,加强网络的道德及法律建设,培养良好的公民文化,积极引导网民的参政意识,使网民参政有序进行。

第四,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网络问政不能仅仅是口号,更要防止一些官员作秀。首先,要加快建设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并根据量化的考核标准进行赏罚,健全网络问政的考核及奖惩制度。“探索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是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步骤,各级党委及政府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当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考核标准,通过奖惩制度来督促各级政府在网络问政中发挥实效。”[8]其次,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起统一的网络信息受理制度,这样有助于激发网民参政的热情,否则会伤害网民参政的积极性。再次,由于网上发布假消息、歪曲事实进行宣传的现象大量存在,应建立审核制度,对信息评定制定统一标准,及时对网上信息进行审核。这样既有利于科学决策,同时政府也能及时回复网民的一些问题,使网络问政达到实效。只有网络问政制度化,用制度考量和约束政府行为,才能使网络问政落到实处。

第五,网络问政还需与现实问政相结合。问政是根本,虽然互联网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但网络也只不过是一种问政载体,所以不能过高估计互联网对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要杜绝互联网依赖症。“要想真正解决公众关心的问题,还必须身体力行。如果党政官员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通过互联网发号施令,或者通过互联网与公众沟通,那么,很可能会远离火热的现实生活,习惯于纸上谈兵。”[9]“网络问政”的出现提醒人们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现实问政制度,诸如充分发挥人大的代议制度,以及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而不是说“网络问政”可以和能够取代制度建设。

可见,在网络时代,“网络问政反映出的是政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0]。网络问政要想充分发挥其在表达民意、反映诉求、完善决策、解决问题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官员和网民双方从制度、技术、态度、道德等多方面作出努力。政府必须摆正姿态,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网络民意,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同时网民必须矫正心态,以理性的方式上网参政议政,努力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和表达能力。只有两者的良性互动,才能让网络问政真正推动公民的政治参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四、网络问政的现实意义

网络民意能够通过互联网强有力地作用于现实社会,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网络问政”的出现,使基层民主能够通过网络得以实现,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民主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由此可以说,网络时代的民主将不再是政治领域的专有词汇,它将逐渐演变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网络问政是把现代网络技术运用于执政行为的具体体现,并逐渐成为各级政府的一种经常行为。大力推进网络问政,对于加快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提高执政者的执政能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网络问政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网络问政架起了一座领导干部与基层群众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表达诉求,正在成为公众参与政治的新形式。人们借助网络这个‘互联互通、自由表达、平等对话'的载体,表达诉求和意见。民意‘直白'地呈现在网络上,它能‘直达'各级领导,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11]“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各种社会力量汇聚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强大磁场,这使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了新的保障和扩大。”[12]这对于缓解群众的不满情绪、有效处理被积压在基层的一些信访难题以及最终带动和谐社会的构建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作为民意的集散地,同时也成为党政领导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美国政治学教授迈克尔·罗斯金曾说过:“大多数领导人都认识到要进行有效的治理,他们必须懂得人民需要什么,而且必须对这些需求做出回应。”[13]通过互联网政府领导干部可以更多更好地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可以使网络问政切实地转化为执政的“生产力”。政府部门如果能将民众反映的问题、贡献的智慧、提供的科学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亿万网民的金玉良言汇聚成的洪流必然会改进和推动各级政府的工作,进而推进民主执政。

2.网络问政为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了新路径

通过网络问政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能力。互联网正逐渐成为我国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民意、听取民声、汇聚民智、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正在改变中国传统的政治生态环境,形成新的执政环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意。凭借网络平台,领导干部可以随时看到新的意见和建议,它不但可以督促政府为民办事,还可以成为直接把贪官污吏拉下马的工具。网络问政正逐渐发展为网络问责,通过网络监督,促使党政干部公开透明执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人民网做了一项关于网络问政的调查,其中‘你认为网络能否对领导干部起到监督作用'的问题,认为‘能'的比重占到67%,认为‘不能'的只占17%。另一问题是‘你认为网络能否成为防腐的新阵地'的调查,认为‘能'的比重占92%,认为‘不能'的只占3%。九成网友认为网络可以成为防腐的新阵地。”[8]各级政府通过网络发布即将出台的政务信息,听取民众的批评和建议,同时汇集民众广泛的智慧,在政府与网民的互动过程中制定出更加科学与民主的政策。网络问政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展示了执政党扩大民主和开放的姿态,体现了我党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问政于民使政府的决策更加民主科学,使网络优势真正转化为执政生产力。

五、结 语

综上所述,网络问政为民意表达机制提供了新的便捷、低成本的交流工具和平台,也拉近了党和政府同民众的距离,使社情民意更有效地上达,党和政府也可更有效地了解民情和汇集民智。同时网络问政使公权力置于阳光之下,使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有助于透明作业、规范运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决策科学合理,抉择公正公平,为政清廉高效,有助于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HILL K A, HUGHES J E. Cyberpolitics: citizen activism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M].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98: 1.

[2]托夫勒.预测与前提[M]//托夫勒.托夫勒著作选.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14.

[3]刘文富.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1(2):67-75.

[4]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梅 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61.

[5]汪玉凯,单学刚.网络问政如何走得更远[EB/OL].(2010-04-14)[2010-05-16].http://yxk.cn.yahoo.com/articles/20100414/2nym.html.

[6]曼纽尔·卡斯特.网络星河——对互联网、商业和社会的反思[M].郑 波,武 炜,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69.

[7]谢金林.论网络空间的政治沟通[J].社会科学,2009(12):19-27.

[8]曹学娜,孙 祥.网络问政的条件及推进路径[J].党政干部论坛,2009(10):7-9.

[9]乔新生.网络问政的短板[J].廉政瞭望,2010(2):27.

[10]李金兆,董 亮.网络问政与政府门户网站发展[J].中国信息界,2010(3):44-45.

[11]王比学.“网络问政”成公众参政新形式[EB/OL].(2009-12-23)[2010-05-16]. http://news.anhuinews.com/system/2009/12/23/002518881.shtml.

[12]牛 静.领导干部要提高应对“网络问政”的能力[J].学习月刊,2009(21):24-25.

[13]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M]. 9版.林 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9.

Politicsbyinternetanddemocracy

BU Hong-shuanga, ZHANG Jun-huab

(a. President's Office; b.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 Dalian 116029, China)

Politics by the internet means people ask questions about politics, while leader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sk the people for advices on politics, and netizens put forward or express kinds of requests and suggestions.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reasons why politics by the internet developed so fast in China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t and also gave feasible developing paths. It pointed out that only correctly utilizing the internet and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under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can this new way of politics further promote China's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politics by internet; democracy; netizen

1671-7041(2010)05-0083-05

D630.9

A*

2010-06-08

卜红双(1972-),男,沈阳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E-mailbhsh@dl.cn

猜你喜欢
问政民意网民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