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桂杰
(东北财经大学 杂志社,辽宁 大连 116025)
高校学报的理念、发展目标和战略反思
兰桂杰
(东北财经大学 杂志社,辽宁 大连 116025)
探讨高校学报的办刊理念、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总结高校学报的成功之道,指出在现代社会中,高校学报必须始终坚持以学术创新为导向的办刊理念,采取向外开放的办刊方式,实现从“以文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战略转变。
高校学报;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战略
什么是学术?学术通常包括4个要素:第一,创作的主体,即学者和思想家,他们是学术的创新者和继承者;第二,创新的理念、思想和新知识,它们是思想者创造的学术精品;第三,有关概念、思想和知识的继承与阐述,这可以在诸多著作者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第四,人类的创新和知识得以继承或传承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以及政治环境等。高校学报的生存与发展得力于这4个方面的共同推动,高校学报的发展轨迹由这4个方面鼎力支撑,并各自发挥着自身的有效作用。
高校学报的办刊理念,就是学术期刊的出版,经过期刊的策划组稿和编辑出版等内部程序运作,将学术的4个方面的要素组合,综合发挥作用。其中鼓励、倡导学术创新是关键,应重点发挥好学术创新的作用,以此提高学报学术工作的质量。[1]只有集中筛选、甄别并及时发表具有创造性的学术佳作,才能有效吸引有创新性的学者和思想家们积极主动地投稿,从而使高校学报成为一个有利于学术创新和继承的有影响和品位的学术刊物。
高校学报办刊的理念取决于高校学报的基本任务和根本性质。高校学报的基本任务是及时汇集学界在科学、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应该是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的文化载体。它的编辑过程是:对创作者创新思想和文章进行筛选、甄别、处理和规范,将具有学术创新思想和创新内容的优秀作品登载在定期刊出的高校学报上。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学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作者创作的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取决于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知识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如果高校学报对来稿不加选择,对作品的要求仅限于对现有的观念、思想、知识的阐明和传承,则期刊的效用和属性将等同于普通的学习材料,或等同于其他宣传媒介,而不能匹配一个“学术期刊”的身份。
虽然高校学报秉持学术创新的用稿理念,对此高度重视,并且这一精神内涵也与国家一再倡导的创新精神不谋而合,但这一理念仍然面临着思想如何落到实处的问题。高校学报如果不能坚守学术第一和创新领先的宗旨,不尽最大的力量去发掘具有创新要素的稿件,或对创新性要素不够凸显的稿件,无法通过编辑的手段凸显其学术创新的亮点,期刊的学术性将是一句空谈。不仅如此,使人难堪的是如果高校学报不能在学术创新上有所突破,还会严重影响其下一步的发行工作,也就因此阻碍了学术传播和继承作用的发挥。现代化的印刷技术能够使思想从作者自身的创作空间发生散播作用,从而产生学术的传承,这是高校学报出版的使命。[2]高校学报的发行量表明作者学术著作的传播范围。当然发行量少并不一定是高校学报创新不足所致,但却一定是高校学报的期刊读者群受限的结果。因此,高校学报在选用稿件时绝对不能只考虑部分学校教师评聘职称工作与科学研究能力评估的需要。果真如此,则高校学报的发行范围就只能局限在校园围墙的方寸之内。
当然,发行的多少并不能真实反映学术创新和学术内容的传播效果,这是因为学术作品的影响主要是以其质量内容而不是靠数量影响其他人。在这个角度上说,学术作品的被引用率和摘登率比起其发行量来,才更是学术期刊传播深度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如果高校学报上发表的是在学术创新上表现较差的作品,又如何能指望得到一个满意的被引用率和摘登率?
时代需要创新,时代要求创新,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必然要求其所登载的作品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特点,这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必须坚守创新的理念。传承是创新的基石,不能墨守成规、因袭守旧,而是要排除干扰,消除障碍,争取有更多的空间,更好地使用具有创新性作品。同时,在去粗取精、除旧布新的编辑过程中,编辑还要和作者共同努力,这样,学术期刊才有可能提升自身的学术品位,更好地体现作品的创新性。
高校学报的办刊理念、风格和思路取决于期刊的出版目标定位。期刊的出版目标因为其作用、性质的局限,必然对期刊的办刊理念、风格和思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创新为学术导向的高校学报,因为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学术期刊出版宗旨定位的限制性影响,在编辑实践中必然遇到大量属于非创新性的传承性作品的制约。
高校学报在明确定位自身出版宗旨时,虽然在语言表述上稍有差异,但一般都是基于这样的两个方面:首先是高校学报乃大学所办,其次是强调高校学报的主要任务是刊登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这两个要点表明高校学报的目标定位具有很强的内向性色彩。高校学报主要是刊登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学术期刊,这是大学自己的定位,也是社会多年来各界对其办刊宗旨的一致认同。该定位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存在价值,并且在历史上确曾起过发展和繁荣科技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毕竟时代发展到今天,今日中国已经不同于往昔二三十年前的中国,在中国或经济融入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摒弃计划经济体制而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国的高校学术期刊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竞争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报如果仍然满足于过去,仅限于反映本校范围内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则有其局限性并势必影响学报整体质量的提升和发展。目前,高校学报内向宗旨的缺点已经导致其与社会上的科学研究机构所主办的期刊相比成为较低的一种学术期刊。由于后者是对外公开办学术期刊,作者和编者都不受“所在单位为主”的限制,可以“不拘一格用人才”,因此其学术质量和影响明显优于高校同一水平。[3]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学报的内向封闭的办刊宗旨显然难以为继,放弃自恋的定位方式,通过内部和外部平衡以及向外开放的办刊方式提高学术创新性已是必然。
目前,本校以外的稿件已被许多高校学报广泛使用,甚至频频以高价征求外来稿件,同时又聘请外部同行审评稿件,实行匿名审稿。部分高校学报使用外来稿件的比例高达80%,大大高于教育部门通常规定的以刊发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比例。外稿的刊载使用率明显超过内稿,这甚至已经成为现时大学学术期刊得到表彰的衡量依据。有些著名高校学报还在其发刊中明示,使用外稿和内稿要以同样的学术标准来衡量。比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其介绍中表示,为建设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名刊,决定要逐步在选稿、用稿上,面向全国和世界;要择优录用,以质论稿,匿名审稿,对所有稿件,无论校内校外,都使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也在其发刊词中表示,将不仅刊载本校师生的作品,同时也把目光投向海内外校友在科技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这表明此刊的用稿范围已经扩大到国外。《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也在其发刊宗旨中明示,其杂志所刊载的最新成果的范围,不局限于本校,而是扩大到全国的范围内,以此来促进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服务国家。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学报办刊目标看来,传统高校学报内向本位的办刊宗旨已经或正在发生改变,未来的发展方向无疑是以学术创新为主导的无地域内外分界的用稿原则。
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大学的学术性期刊宗旨如何由内向本位转为向外开放,是否这一定位转变就意味着从此期刊就只应大量使用外来稿件?这样做也未免有计划经济“一刀切”的嫌疑。我们都曾亲历过计划经济,了解硬性规定的弊端,因此,根据本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学科建设的需要,在共性中彰显个性,予以科学定位,这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定位标准和出版要求,显然不利于今天高校学报的自我发展,鲜明的个性特征才是提高不同学报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开放不仅是要打破以往坐等稿件上门的自闭状况,表现为开门办刊,而且要不拘一格,对待所有稿件一视同仁,无论是内稿还是外稿。同时编辑还要走出编辑部,密切关注教学、科研的动态,有针对性地约稿、组稿,办出、办好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相一致并且还能吸引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特色专栏,让高校学报拥有更多的活力。
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定期出版物,出版的周期相对较短,因此其所刊载的内容应该是学者作出的最新研究成果。学者的学术研究工作是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而高校学报期刊的编辑出版,则促进人类的精神产品从书房走向现实。[4]确立高校学术期刊创新而非传承为主导的办刊理念,相应地,其目标定位也要实现从内向本位到外向开放的转变,进而其发展战略也会随之发生从“以文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变化。
以文为本使高校学术期刊受到各种非学术因素的限制,所发表的文章内容缺少创新性,即研究成果缺少原创性,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继承性和重复性的内容,使得高校学报由本来作为学术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的窗口,演变成为满足作者应付科研评价或考核评估、编辑完成出版任务的工具。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现有科研评价体系的价值标准存在误导和偏差。这些误导和偏差的表现包括:重视文本而轻视人本,即轻视作者学术成果的评估和学术功力的潜力而只重视表面的文章发表。同时,对已经发表的文章,看重文章发表的数量,而对文章的质量缺少足够的重视。由于文章发表的数量方便统计,而质量的标准比较难以权衡,为了计算方便,甚至出现将质量评估数量化的趋势。在选择发表文章的刊物时,刊物的档次是“国家级权威期刊”还是“核心期刊”也成为著作者颇为费心的一件事情。由此导致一些作者不重视作品的学术性而只注重完成的数量,并进而导致现实中一稿多投和粗制滥造的情况屡见不鲜。由此增加了学术期刊低质量来稿的压力,误导作者追求文本发表的刊物档次,不愿意把最具创意的作品投给高校学术期刊,从而限制了学术期刊的优良质量稿源。
以人为本是要求学术期刊要为相应领域内具有一定学术素养的专业作者及读者服务,并且以刊载研究性创新学术论文的方式,与通常所见的科普以及宣传类或文娱类杂志相区别。高校学报不同于一般的大众媒体,属于“曲高和寡”的学术类期刊。文章的论述性特征是它所特有的表现方式,它的读者和作者范围也以专家学者为限。高校学报刊载文章的学术质量是期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灵魂。高校学报要为从事自己本学科专业的学者服务,这样不仅能够吸引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的主动投稿,而且可以使有创新思想和学术潜力的杰作不拘一格地发表。作为学术作品的出版者,在学术作品出版后,也要关注和收集相关读者的改进和反馈意见。高校学术期刊不能屈服于科研成果陈旧评价体系的框框,注重文章的形式和数量,却无视学术群体崇尚创新的需求,那无异是对“以人为本”精神的蔑视。
学术期刊要实现从“以文为本”到“以人为本”这一战略转变,在实践中就要破除各种非学术因素的障碍,从制度规定上确保学术期刊面向所有的学者开放,真正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消除高校学术期刊的“出身论”,改以学术准则为唯一的评价体系,淡化用稿的地域性要求,选择文本以创新为主导标准,及时展现最新的学术成果,将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推介给社会,并将社会的反映和信息回馈给作者。要提高高校学报的精品意识,所发表的文章不能是复制品或者一稿多投的平庸之作,而必须要有学术质量上的高水准,并且能够与学界和社会上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提出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学说。文章的刊发要能够引起有关专业人士的注意,并且要有一定的被引用率和转载率。文章中所提到的想法、方法和建议,要能够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1]金兼斌.学术编辑的职能及其回归[J].中国编辑,2004(2):9-12.
[2]吴士余.构建学术文化的出版高地[J].编辑学刊,2004(1):4-5.
[3]侯海平,宋亚非.财经类期刊如何直面“入世”挑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2):93-94.
[4]任慧英.为了明天的思考[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Concept,developmentobjectivesandstrategyreflectsofuniversityjournals
LAN Gui-jie
(Magazine Press, Dongbei Univ.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running concept,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nd strategy ideas of university journals, and summed up these academic journals' success. It pointed out that in modern society, university journals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the running idea of academic innovation, take the running way of opening up, and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writing-oriented strategy to the human-oriented strategy.
university journals; concept; development objectives; development strategy
1671-7041(2010)06-0126-03
G237.5
A*
2010-07-20
兰桂杰(1963-),女,吉林四平人,副编审;E-maillan0267@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