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村庄

2010-11-22 04:54琴台
小小说月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泥瓦匠神父旷野

琴台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区生活着这样一对夫妻。男的是个泥瓦匠,有一手好手艺,成天乐呵呵地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碌着。妻子则是个红脸膛的高个子女人,她没有职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收拾房间、做一桌热乎乎的饭菜、小跑着将两个调皮的孩子拉到身边来。

谁都认为这样的平淡会一直继续下去,可是,黑夜却突然来了。

1953年的冬天,泥瓦匠的两个孩子相继感染肺炎夭折了。听到消息的泥瓦匠从高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折了一条腿,暗无天日地躺了整整3个月,瘦成窄窄的一条,显得愈发高了,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披了衣服的木棍立在那里。

泥瓦匠再也不去工地了,家里的米越来越少,妻子只好去做洗衣工,可是,她那点微薄的薪水根本不够男人打酒喝。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女人很快要离开泥瓦匠了。尤其是那年冬天,醉酒的泥瓦匠碰倒了马灯,他们仅有的三间房子也在一场大火中化为了灰烬。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冰天雪地里,人们看到,那个刚刚赶回的妻子,号啕着将安然无恙的丈夫紧紧抱在怀中。

房子没有了,可以再盖。如果他没有了,她的希望也就彻底消失了。

教堂的神父看这对夫妻可怜,将看门人的小房间让出来,希望上帝的善举能够让泥瓦匠看到新生的力量和希望。泥瓦匠拎着一瓶酒坐在房间门口,他的妻子用围裙揩着眼角,躬身向神父道谢。

神父摇着头走掉了。两个月后,春天来了,大片的风信子灿烂地开在教堂外面。神父看到,泥瓦匠横躺在长椅上喝酒,他的身边,妻子正在任劳任怨地浆洗衣物。教堂门前,绿色的酒瓶子堆得越来越高。来教堂祈祷的人,不得不强忍着巨大的酒气。

泥瓦匠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神父的耐心也到了尽头,他随便找个理由驱逐了这对夫妻。

他们搬家那天早晨,全村的人都在教堂做弥撒。等他们出来才赫然发现,原本堆满乱酒瓶的教堂门前,已经干净如初了。

远远的,人们看到那个高个子女人,正拉着满满一车酒瓶向村口走去。她的身后,东倒西歪的泥瓦匠将一个空酒瓶抱在怀里,鬼哭狼嚎地唱着什么歌。

渐渐的,村子中的人几乎忘记了这对夫妻。

直到万圣节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飞快地跑回家告诉爸爸,村西的旷野中,有一座美丽的玻璃房子。

人们奔走相告并跑过去看,赫然发现,平坦的旷野上,灿烂的阳光下,一间用玻璃瓶子搭成的屋子正光芒四射地立在那里。

玻璃房子一侧,那个红脸膛的女人从一座矮矮的玻璃瓶墙边立起身来。人们这才知道,这座房子,竟是她用丈夫扔掉的废酒瓶搭建的。

17000个瓶子,建成一座房子。那個女人说:我年纪大了,不能再给他生孩子了,那就再送给他一个家吧。

她笑嘻嘻地看着睡在摇椅上的男人,亲昵地将破旧的毛衫搭在他身上。

人们蓦然发现,虽然她的腰更弯了,可快乐似乎又重回到了她的脸上。

又过了一年,人们惊讶地看见,瘸腿的泥瓦匠提着一个巨大的编织袋重新出现在村子里。他嘿嘿笑着告诉昔日的邻居,自己戒酒了,泥瓦匠做不成了,就做个拾荒人吧。

从此,这对夫妻就成了附近的一景。丈夫拎着袋子在后面走,妻子在前面一声又一声地惊呼:这里有一个好看的瓶子,那里也有一个好看的瓶子。

村西的旷野渐渐拥挤起来,泥瓦匠的妻子搭玻璃房子似乎上了瘾:从1953年到1978年,25年里,她一共完成了13座完整的建筑,其中包括人行道、教堂和许愿井。在他们的心中,一个家已经不够了,妻子想送给丈夫一个村庄。于是,没过多久,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也开始住到这个瓶子村庄来。

繁星璀璨的夜晚,玻璃房子的灯火亮起来,当初素不相识的人们快乐地聚集在炉火前,荒凉的旷野忽然成了个温暖的港湾。

“瓶子村庄”成为一个传奇,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197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区将“瓶子村庄”列为官方标志性建筑;1981年,更将“瓶子村庄”列为历史性标志建筑。

一个记者赶来报道这个故事时,泥瓦匠已经去世了。他的妻子正在用玻璃瓶搭建此生最后一个建筑──瓶子坟墓。她看着沉睡在墓碑上的那个名字,轻声笑道:“孩子死了之后,他的心就成了一间没有窗户的黑屋子。为了让他重新看到光明,我用那些玻璃瓶搭建房屋,就是希望无论白天黑夜,都能让他时刻看到光明。感谢上帝,他终于看到了。”

将最后一个瓶子放到墓碑上,老妇人转身而去。瓶子村庄完成了,她的传奇也结束了。可全世界的人却永远记住了她的名字:特蕾萨·普瑞斯布蕾。

世界上第一个为了驱逐黑暗而建立瓶子村庄的女人。

选自《家庭》

猜你喜欢
泥瓦匠神父旷野
在旷野把自己坐成一汪湖
初冬的旷野(外一首)
无边的旷野,一只金黄的老虎跑过
匠心
旷野的风
吕德安(Lv Dean)
想念泥瓦匠
摔跟头
不会说谎的神父
泥瓦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