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气滞络瘀型高黏血症32例

2010-11-21 08:02丹,胡
中医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川芎嗪全血丹参

王 丹,胡 喆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110032)

高黏血症又称高黏滞血症或血液高黏滞综合征, 是由于血液黏因子升高,血液过度黏稠,血流缓慢而造成,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该病常常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使原发性高血压及外周血管疾病的病情加重,促进重症糖尿病患者动脉和视网膜血管血栓形成,也是大手术后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因此,对高黏血症的治疗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的供血不足,相关的文献报道也很多,但治疗高黏血症则鲜有报道。笔者对本院2008-08 -2009-09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黏血症的55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探讨其治疗机制, 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黏血症住院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1岁,平均(51.00±13.00)岁;病程0.5~1.6年,平均(1.10±0.27)年。对照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34 岁,平均(53.00 ±19.00)岁,病程0.7~1.5年,平均(1.20±0.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廖氏《血液流变学》[2]及王氏《实用临床血液流变学》[3]的高黏血症标准。全血黏度≥6.87 mPa· s,全血还原黏度≥15.6 mPa· s,血浆黏度≥1.8 mPa· s,纤维蛋白原≥4.0 g/L。

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文献[4]制订。气滞络瘀型高脂血症:主症为心前区刺痛,胸闷气短;次症为胸胁胀痛,肢麻,舌质暗,舌边或舌尖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由沈阳市志鹰制药厂生产, 批号 08110702)500 mL, 1 d1 次;阿司匹林(由德国拜耳制药厂生产,批号BTA86V1)50 mg/次, 1 d1次,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由贵州拜特制药厂生产, 批号 080510)10 mL,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 1 d1次。

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订。显效:症状消失,血液流变学指标全部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好转,血液流变学指标接近正常或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各项异常指标不变或加重。

6 结 果

6.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 u=2.00, 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2 两组各项观测指标治疗前后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观测指标治疗前后对比 ±s

表2 两组各项观测指标治疗前后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组 别 例数 血浆黏度/mPa·s全血黏度/mPa·s全血还原黏度/mPa·s纤维蛋白原/g·L-1 ESR/mm·h-1红细胞压积/%治疗组 32 治疗前 1.86±0.02 7.16±0.42 17.16±0.91 4.30±0.23 23.55±1.28 53.03±3.07治疗后 1.65±0.13**# 6.13±0.38**# 13.2±2.10**# 3.20±0.33**# 14.70±3.82**# 40.94±4.40**#对照组 23 治疗前 1.85±0.03 7.19±0.37 17.43±0.62 4.30±0.26 23.47±1.51 53.39±3.21治疗后 1.74±0.09** 6.59±0.51** 15.12±1.83** 3.71±0.58** 18.52±3.87** 47.91±6.28**

7 讨 论

由于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影响到血液黏度、红细胞的变形性、血细胞的比积及聚集状态,致使血液黏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组织中血流灌注量减少,氧的运送量减低,组织缺血缺氧,酸性产物蓄积。 pH的变化可以促进红细胞内黏度增高,红细胞集聚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局部组织pH的变化,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易渗出,局部微血管中血液浓缩,血液黏度进一步增高。红细胞聚集体的存在,将血小板推向血管高切变区,增加血小板黏附集聚的机会,使血栓容易形成,所有这些变化,可使脏器组织的血液灌注发生障碍,轻者影响脏器的正常功能,重者引起组织变性坏死[6]。丹参川芎嗪主要成分是丹参素和川芎嗪。丹参素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滞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障碍,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7];川芎嗪的化学名为四甲基吡嗪,能够提高血小板中cAMP含量,对血栓烷A2(TXA2)的活性和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能够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缺氧能力及增加脑血流,具有良好的抗栓效应和溶血栓作用[8]。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高黏血症、高凝血症、微循环障碍及体内血栓形成等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高黏血症临床上以头昏、头痛、头胀、头重、失眠、多梦、健忘、四肢乏力、肢体麻木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中药学认为,丹参味苦,性微温,入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之功效。《滇南本草》曰:“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针对高黏血症患者的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神农本草经》曰其能够“止烦满,益气”。川芎辛温,入肝、胆经,具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之功效。行气开郁即可止头胀,而《神农本草经》曰:“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其能治高黏血症患者的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高黏血症中医辨证多属瘀证,临床多从瘀论治。丹参与川芎二药配伍,共奏行气活血、安神定通之效,故可有效缓解高黏血症患者的瘀证状态。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应用于高黏血症的治疗,其血液流变学作用机制如下:①降低血液浓稠性,使全血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细胞比容降低;②降低血液凝固性,使纤维蛋白原降低;③降低血浆中某些大分子物质,使血浆黏度降低;④使红细胞聚集性下降,红细胞沉降率减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防治血液的高黏滞状态,能够扩张血管,明显改善微循环,使组织缺氧状态好转,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防治血栓形成,对于减少或消除缺血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其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梅春, 魏希进.高黏血症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 2007, 26(7):499.

[2]廖福龙, 陈文杰.血液流变学[ 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34.

[3]王怡.实用临床血液流变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76.

[4]朱学云,庄德成.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1, 7(7):355.

[5]常颖.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黏血症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08, 48(22):54.

[6]李世光.影响高黏滞血症的因素及临床表现[ J] .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0(4):12.

[7]杨继英.丹参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7, 8(4):45-46.

[8]王海丽, 徐伟莉.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高黏血症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9(6):80.

猜你喜欢
川芎嗪全血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