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松涛,王建杰,张敬平
(沧州供电公司,河北 沧州 061000)
2009年10月30日13时25分28秒,沧州某110 kV变电站35 kV出线3323线路上U相接地(接地点1),35 kV系统U相接地后,V、W相对地电压抬升为线电压,15时05分47秒,2号主变压器35 kV W相引线对地放电(接地点2),2号主变压器2套保护差动动作跳开主变压器三侧断路器(132、312、512),全站失压(此站目前只有1台主变压器),此变电站主接线及故障电流流向如图1所示。该次故障的起因是,3323线路U相单相接地故障,引起35 kV系统V相和W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逼近一次设备的对地绝缘水平,最终导致2号主变压器35 kV W相引流线处(接地点2)对地放电,形成短路故障。
2号主变压器2套保护均为北京四方CSC-326FA(V1.33)保护装置,保护Ⅰ差动采用的是谐波闭锁原理,保护Ⅱ差动采用的是模糊识别理论。2套差动保护电流门槛定值均为0.9 A,比率制动系数均为0.5。短路故障发生后,保护Ⅰ21 ms V相比率差动动作,U、W相比率差动未动作;保护Ⅱ 20 ms比率差动动作,53 ms W相比率差动动作,U相比率差动未动作。
图1 变电站主接线及故障电流流向
在故障发生后21 ms时,由保护I动作报告(见图2)可知:
图2 保护I动作报告
a. V相差动电流约等于4 A,根据北京四方公司CSC326型主变压器保护装置说明书中差流计算公式,可得高压侧短路电流约为6.9 A。根据高压侧TA变比600/5,知110 kV侧短路电流约为830 A,35 kV短路电流约为2.6 kA。
b. 高压侧U相电流和W相电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呈明显U、W相短路特征。
c. 中压侧W相无故障电流。
d. U相比率差动未动作。
根据北京四方公司CSC-326型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差动电流计算公式可得:
U相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分别是:
由于U相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都为0,即U相动作点位于差动保护动作特性曲线(见图3)坐标系原点,结合图3可知,U相差动在动作区外,U相差动动作正确。
Ie-高压侧额定电流的二次值,文中Ie为1.75 A;Icd-差动门槛定值,文中Icd为0.9 A;KID-比率制动系数,文中KID为0.5;Isd-速断定值,文中Isd为14 A
e. V相比率差动动作。
根据北京四方公司CSC-326型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差动电流计算公式可得:
V相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分别是:
根据V相差动电流为4 A,V相制动电流为2 A,结合图3可知V相差动在动作区内,V相差动正确动作。
f. W相比率差动未动作。
根据北京四方公司CSC-326型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差动电流计算公式可得:
=8.0ej180°
W相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分别是:
根据W相差动电流为4 A,W相制动电流为6 A,结合图3知W相差动在动作区内,W相动作点比较靠近制动区,受保护算法的影响,该点出口动作需要较长时间。由图1可知,高压侧电流波形在故障后期出线平顶,说明TA在故障后期出现了饱和,产生了一定的二次谐波,闭锁了W相差动。并且在故障后期W相二次谐波闭锁出现了变位,进一步说明W相差动没有动作的原因是二次谐波闭锁。所以W相差动不动作正确。
保护Ⅱ动作报告截图如图4所示,由图4知保护Ⅱ与保护Ⅰ的区别是保护ⅡW相差动动作。由于保护Ⅱ差动保护采用的是模糊识别理论,故障后期出现的二次谐波不会影响W相差动动作,所以保护Ⅱ动作行为正确。
预防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需要合理安排检修,及时清除线路障碍,尽量缩短检修时间,提高检修质量。另外,在春、秋两季认真组织清除线路障碍,对线路绝缘子进行擦拭维护,减少线路放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定期对配电线路进行检查,注意控制线路与周边事物的间距,拉线螺栓、固定螺丝和电线的松紧度要合适,不允许出现松动、脱落的迹象;各种配电设备例如避雷针、防断电熔丝等,要保护其绝缘性,定期对配电设备进行检测,应选用质量有保障的产品,对损坏的和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进行更换;电网上的配电线路,也要提高其绝缘性。
图4 保护II动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