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笑春
艺术创作与社会和谐
■周笑春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有两句蕴含哲理的格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前句可视为“科学(数)是最智慧的”;后句可释为“艺术(和谐)是最美的”。
什么是艺术?
法国的社会美学家居约认为艺术应是美感的化身,美感通过艺术扩大到生活之中,成为一切健康、和谐的生活体验的标准和目的。
那么,艺术与社会又是什么关系呢?
可以说,艺术既影响社会,又被社会变化所影响。它是社会的产物,而社会也是艺术的产物,艺术可以成为骚动、革新、革命的推动力,对创造社会的作用显而易见,同样也具有稳定现有社会环境、缓和冲突的作用。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最热门的关键词。人们从各方面展开探讨,构建和谐社会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关系。
那么,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作为21世纪的人类社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艺术产业,它从各种渠道,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以音乐为例,它的消费市场之大令人难以想象。音响、音乐考级、各类演唱会、艺术启蒙教育等,这是音乐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
但是,和谐社会体现的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生活质量的升华。而生活质量很大一部分是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
人所共知,艺术自古以来与人的精神生活联系密切。它作为人的情感表达的“美”的形式,其文化价值既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构建美的事物同自身的某种以恰当性为校准的利害关系,而只是为了精神上的“愉悦”。唯有通过这种对于愉悦的追求,人才能在形象创造和鉴赏中让生命力超越现实生存,体悟深沉而丰富的人性,实现对自由精神和完美境界的追求,从而不断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升华人格、提高素养。
因此,相对于社会物质文明水平的提升,艺术更重要的是提升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同样以音乐为例,音乐形态美的审美功能在于可以给人听觉上的愉悦、幻想力的发挥、情绪上的期待。音乐情态美的审美功能在于它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并在移情、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态流入自己的心灵,使之更纯洁、更高尚。音乐意境美的审美功能则可以使人类从物质的与人为的压抑中,从异化状态中回归到人的自然状态,恢复生命本来的意义。总之,通过音乐审美实践,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美的心理定势和审美价值定向,并以此来使他们按照审美理想去审视自己的心灵与行为,对社会的美和丑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同时,人们在先进审美理想的引导下,以美的法则来塑造自己、以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使社会结构、生活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在美的旋律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其主体是人。所以,艺术对人的个体的精神作用,成为艺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
如果我们社会的人都能将生活美化、艺术化,都能拥有精神"愉悦"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会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充盈的内容。而要是这个目标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艺术创作根本,则成了关键。
当然,欣赏艺术要有懂得艺术的观众。因此,除了对创作家的创作要求外,培养提高观众的审美修养和鉴赏能力和净化观众的人文生态环境也是同等重要的。否则,精神生产与文化消费之间不和谐的恶性循环若是不解决,反倒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之路上的最不和谐音。
总之,艺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则是艺术与社会的共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