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丽萍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60年辉煌历程,与共和国同龄的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也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继2008年广播消息《铜鼓县砍掉二亿元香菇产业,保住三十万立方米天然阔叶林》一举摘取了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桂冠后,创办于2004年4月的《政风行风热线》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打造,也于2009年在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成功突围,喜获新闻名专栏奖,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已走过两年频率化道路的江西新闻广播进一步树立 “新闻立台,品牌固本”的办台理念,依托品牌栏目的带动力,优化节目规划,做大社会影响。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 (简称江西新闻广播)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主频率,也是原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每天播音21个小时,节目通过中波、调频双频播出,中波功率506千瓦,调频功率80千瓦,在全省的有效覆盖率达到86.27%,位列江西各广播传媒之首;节目信号源通过中星6B卫星传输,覆盖到亚洲、非洲、欧洲、澳洲,服务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72%。同时,听众还可通过点击今视网[www.jxgdw.com]在线收听节目直播。
江西新闻广播的节目构架以新闻类节目为龙头,以文艺综合类和专题服务类节目为两翼,并形成了早间7:00—7:40、午间11:00—13:00、晚间18:00—18:30三大板块的新闻类骨干节目和收听高峰。《投资与理财》《空中百花洲》《怀旧音乐盒》《长篇连播》、广播剧等节目也深受听众的喜爱。
2010年,江西新闻广播在节目规划中,瞄准“听得见”与“看得见”两大要素,致力于打造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栏目,以此带动全频率采编播队伍的成长和新闻节目质量的提高。
《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开播6年来共播出了604期,先后有60个省直厅局220多次、109个省直二级单位(窗口行业部门)280多次参与节目,共受理群众反映问题27589个,其中接听热线电话12063个,回复短信14470条,接到群众来信1056封,为群众处理各类问题27239个。仅以2009年为例,《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就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10347个(其中涉及强农惠农问题2329个),为群众补回金额1.7亿元。这个栏目多年来一直坚持以走进全省11个设区市进行户外直播的形式加强政府与民众的直接见面与互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09年3月31日,国务院纠风办、国家广电总局组织联合调研组走进南昌,对该栏目进行了专题调研。他们在听取了相关汇报、查阅了有关实体材料、现场观摩了一期节目后,一致称赞该栏目办得精、办得活、办得好。《政风行风热线》通过多年的运作已走到一个顶峰阶段,江西新闻广播正在酝酿向主办方吸纳运作资金,建立大型播控室,打造大型现场直播(200—300人)节目新形态,进一步扩大这一名牌栏目的社会影响面,塑造更直观的媒体品牌新形象。
2008年以来,《政风行风热线》栏目结合江西省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出动直播车深入全省11个设区市,把直播室直接搬到省辖市户外,让各设区市的市长带领班子成员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上线参与节目互动,面对面地解决民众疑难。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称赞《政风行风热线》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民心线”,推动政府改进工作的“监督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线”。活动影响之大对新栏目、新品牌的打造产生极强的启示作用。
江西新闻广播午间版块的 《新闻110》是一档强调“新闻现场”意识,主要通过主持人连线前方记者,由在现场直击新闻事件的记者播报所见所闻,彰显广播特性的成长性栏目。这档节目借助《政风行风热线》栏目的成功经验,正在利用已形成的社会资源筹划相应的户外直播活动,通过节目的现场落地,大办“看得见”的广播,形成新的品牌效应,并向全国名优栏目进军。
《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曾尝试整合广电媒体资源,与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今视网、江西广播电视报等媒体联手合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可查,网上可点播的立体传播,极大地拓展了受众面,提高了栏目的影响力。
《政风行风热线》与《新闻110》栏目的有益实践对新闻性栏目的发展有着极强的示范效应。2010年,江西新闻广播将利用这一经验和优势,强力推动跨媒体、跨区域合作,上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杂志、中国广播网、中国广播报,中至中部六省广播联盟、上海中博会广播联盟、本省电视媒体、纸媒、网媒,下至省内市县相关媒体,通过合作,建立更广泛的新闻网络。同时通过新闻网络资源的多向联动、共享,延长新闻触角,提高采编队伍的自采能力和各类新闻资源的整合能力,办活早中晚高峰时段资讯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