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暗算》到《东风雨》看柳氏谍战剧的语言魅力

2010-11-16 07:17卢桂芝
电影评介 2010年17期
关键词:谍战剧风雨语言

影视剧是一门多形式的综合艺术,其成功除了靠制作精良的影像画面、合理的叙事方式外,隽永深刻、发人深思的台词语言也为作品中人物性格塑造的深刻和丰富立下汗马功劳。

柳云龙自导自演的谍战电视剧《暗算》是一部艺术和市场取得双赢的主旋律作品,其编剧杨建和麦加功不可没,剧中一些经典台词被观众以人生箴言、座右铭的形式深藏于心。柳云龙初次挑战大银幕的电影处女作《东风雨》仍然由杨建女士担当编剧,影片中独特的诗一样的语言成了谍战剧中的一朵奇葩,逐渐形成了具有柳云龙特色的影视语言风格。本文将从柳氏谍战剧台词语言的诗意美、哲理美、专业术语和修辞手法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柳氏作品的语言魅力。

一、诗意美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戏剧诗性的内涵,一方面乃是戏剧整体的美感魅力的呈现,也就是戏剧艺术的‘整一性’原则。”[1]

电视剧《暗算》打破了当前许多电视剧语言过分口语化、琐碎化、庸俗化、不讲究文学性的现状,剧中主要人物安在天、钱之江、黄依依的语言精致考究,富于抒情诗的意味,尤其是剧中人物大量的心理独白,用诗歌一样的语言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让观众既为剧情的发展心潮澎湃,又陶醉在悲剧的诗意与崇高之美当中无法自拔。[2]

《捕风》中,钱之江面对代主任的言语挑衅,当仁不让地有了下面这段经典台词:“谁笑在最后,谁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响一枝蜡烛的光辉。”是啊,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响一支蜡烛的光辉,钱之江面对敌人的张狂和残酷,以一支蜡烛自比,表达了对革命最终胜利的信心。《捕风》中,钱之江在7号楼里焦急难耐、生死未卜的时候,有了一段关于生死的探讨:“人生在世,尤其是处在乱世,更如烟波江上的浮萍,悠悠天地间,大江东去,日暮乡关何处去,千帆过尽。人是一介浮萍,终将归入大海啊!”观众透过钱之江淡定、诗意的语言,领略到了革命英雄的文人气质,丰富了人物性格。

《东风雨》一反谍战剧血腥残酷的基调,在主人公的爱情表达上用一种诗化的语言为谍战剧注入了温情柔美的血液。“你是夏天,我是冬天,我们俩就像暖热的炉子边摸到了雪。”这是安明对深爱的女人既无奈又深情的爱的表白。“你看黑夜里的蝙蝠,一半是兽,一半是鸟。我和你在一起,我就是想做鸟,飞到有亮的地方去。”女间谍的爱情也如诗情画意般美好动人。

二、哲理美

《暗算》中有一些关于人生、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剧中人物具有思辨色彩的语言完美地诠释了共产主义战士在生命意义问题上的深刻与崇高。在《捕风》中,钱之江从容笑谈生死的心理独白表现出他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的人生境界和对生命的思考:“我们会死吗?要是我们死了,天天怎么办?……人必有一死,只是不知何时死,如何死。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此乃万物恒常之理。人生无常,就像秋天的云一样短暂,谁都不知道死亡是在这一站,还是下一站等着自己,所以才会痛苦、迷茫、害怕、慌乱。你只要掌握了自己的死亡时间和方式,你就会变得无所畏惧,利用生命来为死亡未雨绸缪,平静地去接近结局……”这样的哲理性思考既流露了钱之江对生命无限眷念与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矛盾,又让观众从琐碎庸常的生活中暂时抽离出来,同剧中人物一起来思考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一次难得的心灵涤荡。

《东风雨》中各方势力纷繁复杂,人物的台词并不冗长,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的台词为影片增色不少。

安明:万一你要被捕了,给我多留点时间逃跑。

郝碧柔:多久?

安明:最久,那样我可以跑得远一点。

最久是多久?一段看似空洞其实意味深长的对白将郝碧柔与安明暧昧朦胧的感情呈现给观众,爱情的美感闪现了令人感动的光辉。

三、修辞之美

大量的隐喻、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被巧妙地运用到柳云龙的作品中,《暗算》中多次使用隐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隐蔽战线的工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最精彩的一段是钱之江临死前的那段“桌上探戈”,以惊鸿一瞥的姿态将他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肆意挥洒于凌空飞洒的桌布上:“探戈是绝望里喷发出的奔放,男人和女人风度翩翩,上身保持距离,脚下却是无比激烈的欲望。它快步向前,却又左顾右盼,眼神优美。传统中跳的时候,要腰佩短剑以防情敌,这就是它的典故。在刀尖上的舞蹈最残酷,也最浪漫。”男人女人就像是此刻他与代主任的博弈,表面客气恭敬,其实暗含杀气。还有工整的对仗:

代:不到黄河不死心。

钱:不见棺材不落泪。

大量的排比句式也频频出现在剧中:

破译密码比用沙子搓一根绳子还难,比用空气铸一把利剑还难,比用火点燃水还难……

这里是他生命的全部,是他活着唯一的栖身地啊,是他做男人全部的尊严和骄傲……

片名《东风雨》本身就是一个隐喻,暗指战争爆发;反问句:“为了你敢去死的人,你还会怀疑她吗?”表达了同志之间坚定不移的信任与感激;工整的对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四、结语

柳氏谍战剧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为中国谍战剧开创了一个新模式,谍战剧不应该仅有残酷的刑罚、扣人心弦的剧情,不能一味地玩悬疑、玩“杀人游戏”,用惨无人道的血腥画面来刺激观众的感官神经。虽然《东风雨》上映以来票房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该影片台词过于文艺腔的评论质疑,导演柳云龙有自己的看法:他并不想悬化谍战,而是要通过谍战来表达人性。笔者认为,这是谍战剧的新高度,也是柳氏作品的标签和特质。

柳云龙用他的镜头,通过作品诗情画意、富于哲学意味、修辞多变的影视语言,展现了谍战剧柔美、动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在柳云龙的镜头中,死不是可怕的毁灭,而是一种绝美的升华,这种升华是通过人物的心灵独白实现的;在柳云龙的镜头中,革命英雄不都是那么模式化、刻板、一成不变的形象,他们也有着沁人心脾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渗透在英雄末路却依然谈笑风生、妙语连珠的对白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懂得用语言魅力去感染人心的艺术家,一定还会创作出深入人心的经典之作。

注释

文中所引剧本台词均出自网络。

[1]董健、荣广润主编:《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2页。

[2]高力 《暗算》:英雄情结的潜隐与张扬[J]电影文学2007年6月 上.

猜你喜欢
谍战剧风雨语言
风雨不动安如山
风雨面前我们一起扛
朱一龙、童瑶主演悬疑谍战剧《叛逆者》
四十载风雨人大路
going Coastal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谈谍战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论谍战剧的创新和出路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