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闪亮的风采》与《海上钢琴师》主题音乐之比较

2010-11-16 06:35郭慧芳
电影评介 2010年12期
关键词:钢琴师钢琴音乐

前言

影片《闪亮的风采》与《海上钢琴师》都讲述了钢琴天才传奇的音乐人生,展现了主人公悲喜交加的感人经历。虽然两部影片的主题、风格以及主人公的身份、经历、性格、情感等均有不同,但是两部影片的主题音乐通过不同的形式都为故事塑造了熠熠生辉的灵魂,都与影片的情节密切相关,表达了影片的主题,强化了影片的风格,深化了人物的刻画,给予观众完美的艺术享受。此外,两部影片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手法来讲述故事,并且用音乐串起过去和现在的时空。

选择这两部同中有异的音乐家传记电影,通过比较它们的主题音乐这个角度,可以说明优秀的电影音乐是如何完美融入影片的整体创作目的(包括影片的主题风格、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等)的。

一、主题音乐与影片的主题风格密切相关

1.《闪亮的风采》的主题音乐与主题风格

《闪亮的风采》(Shine)是斯科特•希克斯(Scott Hicks)1996年成功执导的人物传记片,获得第69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奖。这部澳大利亚的优秀影片描写了犹太裔钢琴演奏家大卫•赫尔夫戈特(David Helfgott)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影片根据搜集的大量素材和钢琴家的亲戚所写的传记,讲述了一个精神崩溃的钢琴家David依靠音乐与爱自我救赎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富有天分又刻苦努力的钢琴家悲喜交加的戏剧人生。David因对音乐的痴迷刻苦和父爱的狂暴、偏执、专制而精神分裂,又因对音乐的执着热爱和善良人们的真爱,在疯狂中复活,最终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影片不仅探讨了音乐,也探讨了爱的意义,表现了人性的深度以及音乐与音乐人之间那种神奇微妙的关系,传达出一种温暖的人性关怀。

影片的主题音乐是作曲家戴维•希尔什菲尔德(David Hirschfelder)根据20世纪俄国旋律大师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v)的名作《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简称《拉三》,Rach 3)改编的。Rach 3是一部最具思想性、技巧最艰深的钢琴音乐作品,每秒所包含的音符比其他任何一部钢琴协奏曲都要多,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发展,表现出饱满的情绪和沸腾的生命力。演奏这首协奏曲需要四十多分钟,钢琴的分量之重,几乎不容稍歇,令多少钢琴演奏家望而生畏。真实生活中的David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曾形容演奏一次Rach 3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10吨煤”。1909年11月,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也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庞大与沉重。

拉赫玛尼诺夫与David的人生经历非常相似:两人不仅都是音乐神童,还都在少年时期成名,并经历了漫长的人生低谷,远赴异国他乡接受治疗之后才恢复创作活力。主题音乐的厚重背景与丰富内涵,传达出影片的主题: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将深邃的思想、复杂的情感和钢琴的高超技巧完美地结合在这部作品中,其巨大的表现力来自于作曲家心灵痛苦的挣扎,是其涅槃之作,这一点与David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面前精神崩溃,又依傍其重生的传奇经历惊人地相似,Rach 3在影片中成为了作曲家和钢琴家的精神焦点。而Rach 3中表现出的始而忧郁悲伤、继而痛苦激越、最后振奋雄壮的音乐情绪也正与影片主题的表达相契合。

2.《海上钢琴师》的主题音乐与主题风格

《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是著名的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Giuseppe Tornatore)1998年的浪漫主义作品,根据意大利作家阿列山德罗•巴里科(Alessandro Baricco)的小说Novecento改编而成,在剧情、音乐、内涵等方面都受到各界好评,获得第57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影片虚构了一位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一生从未踏足过陆地的钢琴天才——1900传奇的一生,以现代寓言式的叙事方式和浪漫主义的唯美手法,塑造了1900这一人物形象,用音乐讲述了一个关于孤独和坚守的传奇故事。“雅致的寓言”,是影评家对此片的经典概括。导演让1900在海洋上看陆地,在自然处看文明,成为一面反观20世纪现代文明的镜子。影片对理想人生与现实世界进行了反思,通过1900“不下船”的人生哲学传达出自由独立、纯粹真实的自然精神,指出一种与物化意义上的价值评价不同的、人性化的价值评价。整部影片充盈着雅致感伤的氛围,但又极富人生意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

影片的主题音乐1900's Theme是意大利作曲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为影片量身定做的原创音乐,与影片的其他配乐一起,使他在全世界电影作曲家面前树立了一个新的高峰。主题旋律以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流淌在整部片子的旖旎画卷中,构成一个唯美动人、回味绵长的音乐世界,与充斥着名利、欲望、庸常的物质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影片对于自由淡泊的人生观的肯定和对以陆地为代表的物欲世界的批判。主题音乐在众多曲目的争奇斗艳中,以舒缓、深情的风格贯穿始终,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悲剧气氛。主题音乐及其变奏,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以钢琴、提琴、小号等多种乐器来演绎,或合奏或独奏,或宏大或细腻,创作出旋律优美、音色醉人、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主题音乐配以恢宏大气而又质朴厚重的交响乐时,烘托出影片荡气回肠的格调;主题音乐以钢琴、提琴或小号等独奏的形式出现时,又营造出忧郁、感伤、深情的意味,强化了影片浪漫唯美的风格。

3.两者的比较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虽然《闪亮的风采》和《海上钢琴师》两部影片的主题不同,风格也迥异,前者是现实主义纪实风格,后者是浪漫主义抒情风格,但两者的主题音乐也相应地配以不同的风格内涵与表现形式:

《闪亮的风采》的主题音乐采用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名作改编而成,且均以画内音乐也即以客观写实的形式出现,采用直接强化画面表现力的方法,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与影片的整体风格吻合;并以影片主人公与音乐创作者心灵的痛苦挣扎而后涅槃重生的相似性,点明影片的主题。更巧妙地以音乐中表现出的始而忧郁悲伤、继而痛苦激越、最后雄壮振奋的情绪变化,来契合影片主题的层层揭示。

《海上钢琴师》的主题音乐为影片虚构的故事特意创作,多以画外音乐也即主观抒情的形式出现,采用渲染、暗喻式的方法,属于浪漫主义风格,与影片的整体风格吻合。而音乐内在的纯真质朴的情感、含蓄舒缓的风格,也与影片浪漫唯美的基调相得益彰;并以音乐构成的自由淡泊、绵长细腻的精神世界与充斥着名利欲望、嘈杂浮躁的物质社会形成的鲜明对比,点明影片的主题。

因此,两部影片的主题音乐以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方式,都完美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强化了影片的风格。

二、主题音乐与影片的故事情节密切相关

1.《闪亮的风采》的主题音乐与故事情节

影片中主题音乐始终贯穿了剧情,伴随着主人公的音乐生涯,成为整个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Rach 3及其变奏,或长或短地出现了六次,均是画内音乐的形式:

主题音乐首先出现在小David与父亲的交谈中,父亲打开唱机,Rach 3第一乐章的旋律流淌而出,这迷人的旋律是父亲心中的音乐理想,也是小David走近Rach 3的第一步。第二次是小David在宁静的夜晚,凭着记忆在钢琴上弹奏Rach 3的第一乐章主题。一句“好美啊”,表达出小David内心的感动与迷恋。这一刻他第一次从父亲那里知道这音乐来自于拉赫玛尼诺夫,知道了这是最为艰深的钢琴曲,而这一刻也埋下了小David人生悲剧的种子。第三次是在一次全国乐器比赛中,Rach 3作为青年David的参赛曲目被提及而短暂地出现。第四次是以青年David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时的练习曲出现的。在教授的指点下,David进行着艰苦的训练,攻克了艰深的演奏技术,抓住了作品的精髓,迎来了音乐生涯的顶峰。第五次即影片的高潮时刻:带着教授“你要像没有明天似的演奏”的鼓励,David终于在音乐会上迎来了Rach 3。David的演奏体现出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和深刻感悟。起伏的旋律中,David逐渐融入拉赫玛尼诺夫宽广的精神世界,也逐渐迷失了自我,乐曲艰深的内涵诱使他长期潜伏的心理压抑爆发了出来,耗尽了心力与体力,在巨大的音乐力量面前彻底崩溃,轰然倒地。再加上其后父亲对他固执的拒绝,最终导致精神分裂,艺术生涯也不幸中止。最后一次是在David结束音乐生涯十几年之后逐渐恢复正常重新回到舞台时:凭着灵魂深处对音乐从未停息的渴望,Rach 3成为了David音乐生命的救赎,在舞台上David又演奏起那感人肺腑的旋律,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后的欣喜使得此时的Rach 3显得格外生动而真实,闪亮的生命风采因而更显灿烂。

2.《海上钢琴师》的主题音乐与故事情节

影片的主题音乐1900's Theme及其变奏,以不同形式表现了1900的人生经历,更记录下了他最纯真的情感。包括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处,主题音乐在故事中出现了十次之多,其中与故事情节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三次,也是以画内音乐的形式出现:

首先是Max在乐器店无奈卖掉与他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小号后最后一次吹奏小号时,此时的主题音乐经由Max的小号吹奏出来,然后又同乐器店的留声机中传出的一模一样的钢琴唱片旋律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主人公1900的故事也经由这段音乐串场,由Max开始向好奇的乐器店老板回忆讲述。第二次是在唱片商为1900录音的场景中,1900逐渐进入了自己的乐思。正在此时,甲板上一个秀丽质朴的女孩来到了玻璃窗前。一瞬间,女孩的纯洁面容激发了1900的灵感,凝视着窗外一直在玻璃窗前“照镜子”的女孩,他随性创作弹奏出了这首优美的乐曲。第三次是老船Virginian号被炸毁之前,急切又无奈的Max从乐器店偷出留声机和那张幸免于难的珍贵唱片,在船舱的各个角落不停地放着这首1900录制的唯一乐曲,期望能以此唤出好友,并最终引来1900幽默的应答。但1900宁愿与船同归于尽,也不愿踏上陆地。带着理解和感伤,Max与1900做了最后的道别。

3.两者的比较

《闪亮的风采》中,主题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六次出现,除了第一次是以唱片音乐的形式出现外,其余五次都是直接以David的弹奏出现。因为Rach 3与主人公的命运密不可分,伴随其一生的音乐生涯:从少年时对它的好奇喜爱,到青年时对它的疯狂练习及由此登上音乐生涯的顶峰,到因它而精神崩溃,再到成年后又因它而精神复活、重奏音乐人生。

《海上钢琴师》中,主题音乐与主人公的命运并无直接关系,1900's Theme虽是因1900的随性创作而生,但音乐以1900直接弹奏的形式只出现过一次,其余与情节相关的两次出现是以Max小号的吹奏和唱片机播放唱片的形式。然而,故事因Max吹奏1900's Theme而开始被回忆讲述,因1900录制1900's Theme而留下唱片,又因Max在船舱播放唱片唤出1900,与其做最后的道别而结束整个故事。主题音乐成为影片跨越数十年的叙事时空转换的重要线索。

因此,虽然两部影片中的主题音乐作为画内音乐出现的次数与方式大不相同(这与两位主人公不同的身份经历和不同的影片风格相关),但前者以与人物的日常生活、人生命运紧密相连的形式,与故事的情节密切相关;后者以构架影片叙事的形式,与故事的情节密切相关。两者都起到了首尾贯穿的作用,音乐被推向前台,一步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加强了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主题音乐与影片的人物刻画密切相关

1.《闪亮的风采》的主题音乐与人物刻画

在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作品中,主题音乐Rach 3的选择首先与David作为一个音乐会钢琴家的专业经历相适合。更重要的是,Rach 3伴随着David的各个成长阶段,充分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执着痴迷、天才的音乐禀赋和平日的刻苦勤奋,音乐作品本身的深刻内涵也巧妙吻合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对于David来说,Rach 3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的人生主宰。在他还是个七岁孩子的时候,望子成龙却又偏执成狂的父亲就不切实际地期望他能够弹奏这部曲子。长大后,他凭着这部曲子得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肯定。在音乐学院练习Rach 3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充分体现了David的勤奋刻苦与执着痴迷,他对Rach 3的完美演绎也表现了他惊人的音乐才华。当由于过大的压力而精神崩溃之后,只有音乐留在他的意识之中,音乐成为了他唯一的语言,他因为音乐而存在,这使他的艺术最终走向了精神的高度。影片结尾处,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David的精神状况日趋正常,凭借心中对音乐从未失去的热爱,他从幻灭中重生,并且又回到了舞台。此时,音乐中闪现的灿烂的生命之光映衬着仿佛凤凰涅槃般的David。因此,Rach 3这部古典乐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更加适合剧中人物刻画的需要,其自然质朴的特性将David所经历的生命悲欢与情感挣扎衬托得格外真实感人,它不仅是电影音乐的主题,更是一个人生的主题。

2.《海上钢琴师》的主题音乐与人物刻画

影片的主题音乐除片头片尾时的出现外,其余八次均与人物尤其是主人公1900的刻画密切相关:1900's Theme因1900对女孩的一见钟情而生,轻柔动人、浪漫唯美的钢琴独奏是发自1900心底的爱情主题,即兴随意而又美妙绝伦的旋律突出了1900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才华,主题音乐与人物情感的浑然一体也表现了1900对音乐的热爱;1900's Theme在1900与女孩临别时响起,小提琴柔美而又急促的变奏,表现了1900对姑娘炽热的爱以及惜别时惆怅的心绪;1900's Theme两次出现在1900与Max闲谈时,深情舒缓的主题变奏隐约响起,衬托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揭示出1900或纯真坦率或复杂感慨的心态;1900's Theme在1900战胜以爵士音乐创始人自称的Morton后,以恢宏大气的交响乐形式响起,衬托了1900单纯安静、没有世俗名利侵扰的心灵;1900's Theme在Max卖掉小号后,以小号独奏的形式响起,流露出Max孤独惆怅又无限怀念好友的失落;1900's Theme在Max播放唱片,于船舱各个角落呼唤1900时响起,衬托了Max急切又彷徨的心情;1900's Theme又在Max最后告别1900时响起,Max的无奈、理解、感伤和1900的平静、坦然、风趣,在荡气回肠的交响乐声中相互交织。

3.两者的比较

配合着人物不同的身份、经历、性格和情感,两部影片的主题音乐也以不同的形式来刻画人物:

《闪亮的风采》中,David是一位富有天分而又刻苦努力的音乐神童,从小就处于父亲和家乡的音乐教师严格的教育下,后又接受英国著名音乐教授的训练指导,是一位不断参加各种音乐会比赛及表演的职业钢琴家。影片中人物的情绪是由音乐决定的,因为为了能传神地演绎Rach 3,David必须与Rach 3融为一体,必须体会Rach 3中的思想和情感,人物为音乐或喜或悲、或痴迷或疯狂。影片通过David对Rach 3的刻苦练习和精彩演奏,表现出David的勤奋与天才,更表现出David对音乐一生不变的热爱与执着。Rach 3本身的深刻内涵也完美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海上钢琴师》中,1900是一位偶然接触音乐却无师自通、从未接受过任何音乐教育及音乐训练的音乐天才,是一位以弹奏钢琴为乐、以为游轮上的乘客表演为“业”、并且演奏常随心所欲、随兴所至的自由钢琴手。影片中音乐是由人物的情绪决定的,因为音乐是1900表达心情的语言,是他自由心声的体现,他用音乐表达情感、用音乐解读生活、用音乐感悟人生,音乐随着他的情绪起伏摇曳。影片通过1900对1900's Theme的即兴创作与精彩弹奏,表现了他令人惊叹的天赋和自由不羁的性格;音乐的简朴、淡泊流露出1900真实纯粹的情感,音乐的自然、感人也体现了1900对音乐的热爱。而1900's Theme经常以不同乐器变奏的画外音乐形式的出现,更衬托了人物各种不同的情感状态、刻画了人物不同的性格侧面。

因此,尽管两部影片的主题音乐刻画人物的方式不同,但都表现了主人公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执着热爱,以及与音乐相伴相生的感人关系,并在音乐中寻求精神的归宿。主题音乐勾画了人物的生活状态,刻画了人性的深度,使人物塑造得更鲜明感人、更立体形象。

结语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闪亮的风采》与《海上钢琴师》的影片主题、风格以及主人公的身份、经历、性格、情感等均有不同,但是两部影片的主题音乐通过不同的形式都为故事塑造了熠熠生辉的灵魂,都与影片的故事情节密切相关,表达了影片的主题,强化了影片的风格,深化了人物的刻画,给予观众完美的艺术享受。通过比较它们的主题音乐这个角度,可以体会到优秀的电影音乐是如何完美融入影片的整体创作目的的。

[1]刘书亮(主编). 电影艺术与技术[C].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9.

[2]曾田力. 影视剧音乐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3.

[3]伍建阳. 影视声音创作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4]刘志新. 用声音写作[D].上海戏剧学院优秀博士论文,2006.3.

[5]杨大林. 电影音乐世界的又一颠峰之作——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音乐浅析[J].当代电影,2003,(2).

[6]李钰鹏. 永恒魅力的钢琴协奏曲——析电影《闪亮的风采》之配乐[J].电影评介,2004,(2).

猜你喜欢
钢琴师钢琴音乐
月下钢琴师
钢琴师的歌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论《海上钢琴师》的场所意识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