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特色吸引读者

2010-11-16 06:25陈菊萍
声屏世界 2010年6期
关键词:宜春报纸广播电视

□陈菊萍

地方广电报有两个最显著的属性——广播电视属性和特定区域属性。地方广电报的区域属性很强,各家报纸都在各自的区域里生存和发行,以此形成相对单独的市场,因此区域属性决定了地方广电报要有地方特色,要遵照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的传播规律,鲜明地突出区域特色,才能贴近本地读者,吸引本地读者。

影视资讯服务要从全面覆盖到重点选择,突出指导性。广电报在做好预告视听节目、传递娱乐信息、透析影视热点时,必须清楚自己的服务对象是本地的读者;在宣传和推介广播电视节目时,要确定基点、找准重点、深化热点,要了解本地读者最关注什么节目,希望获得哪些信息。随着数字化电视的推广应用,对于几十套上百套的节目预告,用传统的方式编辑节目单已不能满足读者的收视需求。广电报必须在节目预告上改革创新,要对节目预告进行梳理归纳,要有正确的收视判断,要向读者推荐有看点、有意义、有说头的节目。具有区域属性的节目内容因其接近性更易引起本地读者的关注,因此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以本地为重点的广电节目信息,通过对本地重点视听节目的介绍,扩大本地广播电视宣传的影响,提高本地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显得十分重要。2009年《宜春广播电视报》充分挖掘与本地广播电视台相关联的各种资讯,对该台办得好的原创节目进行重点推介,在这些节目的补充、延伸和深化上大做文章,形成宣传合力,从而在深度和力度上弥补了广电节目稍纵即逝的不足和缺憾,也提升了报纸的关注度。

增强报纸与本地社会生活的 “接触点”,体现贴近性。广电报不仅服务于广播电视,同时也是面向千家万户的新闻媒体。读者除了想通过报纸了解与广电相关的内容外,还想从报纸上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尤其是发生在身边的新闻及与本地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地方广电报要紧紧把握所在区域城市的脉搏,积极介入本地的社会生活,对本地重大社会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发挥周报的特点,不求最全,但求最深,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策划一些反映本地现实生活、有社会影响的深度报道或系列报道,将这些报道组版、制作成美观大气的深度报道版面,为读者呈现精美的新闻大餐,形成区域上的热点覆盖。2009年,《宜春广播电视报》将《特别关注》版面由原来关注大范围的“国事家事天下事”文摘版,定位为“看宜春事,感宜春人,爱宜春家”这一主题,增加了“接触点”。记者深入一线,用轻松的笔调,采写本地读者关注的人和事,突显了区域特色,增强了贴近性,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做强区域文化,追求可读性。广电报在积极探索挖掘深度新闻、社会新闻上夯实了报纸的内容,参与了社会,但很难确立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因为在新媒介时代,新闻资源是共享的。因此,在保持一定社会参与度的同时,地方广电报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的氛围中,担当起传承区域优秀文化的重任,用“区域文化”打开周报阅读的另一个空间。如不少地市广电报开辟的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专栏、专版,已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一个独特的品牌。如江西省《上饶广播电视报》的《三清山》《信江人家》、《吉安广播电视报》的《庐陵风情》、《抚州广播电视报》的《赣东经纬》等,都是当地颇有读者缘和影响力的专版专栏。这充分说明地域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强盛的生命力。

《宜春广播电视报》在研究了全国众多影视周报形态后也确立了一个字——“宜”,即“宜春特色”。宜春是一座有着独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随着时代的变迁,又不断诞生出新的城市文化。在2004—2009年的六年时间里,该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陆续开辟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专版专栏,如 《话说宜春》《宜春人物》《历史名人在宜春》《宜春成语探源》《宜春风情》《春台文苑》等等,这些版面和栏目,呈现出宜春古往今来的人物、事件和风土人情,以及对今天的意义。罕见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唯美的版式,吸引了大量的读者。这些版面的人和事一直被读者津津乐道,成为《宜春广播电视报》独特的一道风景。

可以说,区域特色是地方广电报维系读者注意力的努力方向和办报的着力点。读者的注意力表明他们对特定报纸的价值和情感的认同,这种情感的忠诚度取决于报纸传播内容对读者的价值亲和力。地方广电报要提高读者情感忠诚度,必须以创造性内容赢得市场和读者的认同,不断给读者以新奇的阅读刺激,使读者对报纸形成强烈的亲近感、信任感和依赖感,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猜你喜欢
宜春报纸广播电视
报纸
宜春两条高速公路2019年底前将开工建设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宜春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