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电视专题片创作新思路探析

2010-11-16 03:39马晓虎
电影评介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专题片细节创作

我国西部电视专题片起步较晚,创作观念较为陈旧,创作模式落后,跟不上西部社会大发展的步伐,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日渐弱化。本文结合当下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新思潮及先进经验,从创作层面上进行了具体的论述。通过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力求创作思维的新颖及突出其实用价值。

一、两种“语言”的应用

首先,有声语言。研究资料表明: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80﹪来自视觉,20﹪来自其他器官,其中主要是听觉,所以,在进行电视专题片的创作的时候,不能忽略有声语言的重要作用。电视专题片《世界遗产在中国——黄山》,解说者的语言优美、抒情而充满了文学性。因此,构成了该片不可缺少的重要语言表述方式。观众在欣赏画面美的同时,又被充满诗情的人声语言美所征服。如片子的开头,解说者作了如此动情地解说:“这是一座文明世界的奇山、两亿年的漫漫时光雕琢了这座神奇大山不凡的身世;它谜一般的前世今生,赋予了它卓然超群的惊世风骨……

其次、造型语言。电视艺术作为一种时空交融的综合艺术的本质是:它是在时间延续中的空间艺术,也是空间展示中的时间艺术。正是这纵横交织的双向结构,构成了时空统一、声画结合的造型语言。这样,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者,就应该具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意识”,培养一种“造型思维”。电视专题片《筑梦2008》,它以国家主体育场“鸟巢”从设计图纸到建筑实体,历时七年的建设为线索,串联起四组故事——洼里乡的拆迁户、国家女子体操队小运动员的选拔、跨栏运动员刘翔、奥运安保特警训练,采用多线故事交叉并进的结构,用丰富鲜活的人物、细节,编织出一幅中国人民构筑奥运梦想的动人图景,展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口号的具体实现,将时代特征和人物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该电视专题片头绪众多,但内在联系紧密,有效合理的利用片段之间的时空关系,将这些片段和碎块有机的组织在一起。

二、创作方式多样化

(一)角度的灵活选择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对反应生活的角度的选择。这也是创作者观察和反应社会生活的总视点,也就是站在什么位置,选择什么方向观察和反应生活,同样的创作题材,同样的生活形态,可以从不同的视点去观察和表现。

根据电视专题片不同题材构成,思想感情、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要求,电视专题片的表现角度,大体有这样几种方式:主观视角、客观视角、主客观交替视角、多角度表现。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形态与多样的题材,主客观交替视角与多角度表现是当前电视专题片的主要角度选择,过去单一的角度表现已不能满足需要。《高三》从面临人生重要考验的高三考生和面临升学压力的班主任以及望子成龙的焦虑的家长三方角度出发,中间穿插了考生林佳燕的日记里所记述的巨大压力乃至孤独与寂寞,以及在武平一中高三(7)班这个狭窄的公共空间里发生的事,由此表达了相互关联着的生命体系,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环境,这些影像也激发出一种责任、一种良心、一种思索抑或一种激情。

(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一般是反映生活中涌现的真实人物,真实事件和真实社会背景,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再现生活的方式。《圆明园》中大量的“情景再现”的片段将再现方式拓展到了另一个新的层面,通过“情景再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圆明园的设计、建造过程,使得历史鲜活了起来,将现实和历史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除去运用再现的手段展现生活的真实之外,还可以运用表现的方式,增强作品的诗意,创造独特的意蕴,蕴含深厚的情感,更是写意性电视专题片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表现就是调动电视的一切技术和艺术手段,集中表现某种意念、情绪、感情或思想。通过这种表现,揭示生活中最有诗意的,最富有内容的深刻情感内涵。这种表现得思维方式,是对传统的再现生活,也就是纪录生活的一个重要突破。电视专题片《巾帼风流》,序幕部分中那女人、石磨、红光、黑底所构成的、以暗调为基础的独特屏幕造型,象征着中国妇女千百年的生活重负和人生命运;白桦树、红纱巾、阳光、黄底所构成的,以亮调为基础的独特屏幕造型,象征着当代中国女性命运和历史的变迁,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这种象征性所创造的诗的意境,立即将观众带入了艺术的审美境界。

(三)细节的重点展现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一般是重细节轻情节。创作者将摄像机的眼睛对向的是生活的细节,无数细节的散点集合在一起,完成创作者的整体构思。细节是那些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社会情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屏幕体现,往往是由许多富有生命力的细节所组成的。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应该调动电视的一切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富有生命力的细节,竭力渲染意念情绪,追索生活底蕴,以深沉含蓄的生活细节,震撼和净化观众的灵魂。《幼儿园》的拍摄对象是中国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编导张以庆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片子中所关注的细节都是很自然的一些事情,比如两个小朋友没有任何预兆的打架,比如那个小胖孩穿了半天衣服也没穿上气得把衣服都脱了重穿,“老师,泼了”泼了自己一身汤的小女孩很细声的喊着老师……整个片子用冷静的旁观镜头记录了这些孩子们幼儿园生活的真实生活,看似琐碎的细节有效的刻画了孩子们的心里状态,而恰恰是这些细节,给了我们最真实的情感撞击,原来孩子们的世界也是这么丰富。也正是这些细节体现了编导:“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那便是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张以庆)的创作理念。

[1]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髙鑫、周文:《电视专题》[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7月。

[3]李幸:《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视听界》,2004年1月。

[4]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5]邵清风、李俊等:《视听语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猜你喜欢
专题片细节创作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一墙之隔》创作谈
细节取胜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