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本刊记者 许 玲 郝 哲
自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掀起第一轮探月高潮起,我国科学工作者就开始跟踪研究苏、美月球探测活动的进展和成果。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深空探测的先期研究,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研究活动。21世纪伊始,随着国际月球探测活动的再次升温,我国航天技术经过50年的发展积淀,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被真正提上日程,中国探月开始迈出坚实步伐。
2005年 2006年卫星2004年年份嫦娥一号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绕月探测卫星为“嫦娥一号”卫星。11月1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工程转入初样研制阶段。12月2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关于绕月探测工程整体转入正样研制阶段的报告》,研究决定绕月探测工程总体由初样阶段正式转入正样阶段,嫦娥一号卫星和运载火箭进入飞行产品的生产阶段,测控、发射场和地面应用系统进入系统集成和联试阶段。嫦娥二号6月,国防科工委牵头组织成立月球探测二期、三期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二期、三期工程总体及相关系统论证组。12月20日,中央决定为一期工程增加一颗“备份星”,要求“首发任务成功后,对备份产品进行一定技术改进即可进行第二次发射,实现技术上新的突破,并纳入月球探测二期工程计划安排”。2月9日,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月球探测工程列入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3月24日,国防科工委召开绕月探测工程工作会暨决战动员会,要求五大系统坚持严慎细实,严把质量和可靠性工作,确保万无一失。7月25日,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介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进展,引起国际航天界广泛关注。12月21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检查卫星、运载火箭、测控和地面应用系统工作进展,要求做到“两个百分之百”。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8月,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批工程转入发射实施阶段。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首颗探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运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取发射阶段的圆满成功。10月3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地月转移轨道,标志着嫦娥一号卫始进入奔月之旅。11月5日,“嫦号”卫星成功被月球捕获,进入月球椭圆轨道,标志着“嫦娥一号”已经一颗绕月卫星。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进入高度约为200公里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1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为我国第一图揭幕,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取得圆满成功。2月21日,“嫦娥一号”卫星安全度过月食。完成两次正飞与侧飞的姿态转换、进行了三次轨道维持。8月16日,“嫦娥一号”卫星安全度过第二次月食。有效载荷获得了大量的探测数据。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在轨运行和探测一年的各项任务,共获取了1.37TB科学探测数据。11月12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公布我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清晰、完整的月球影像图。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成功实施“受控撞月”,准确撞击在月球正面丰富海的平坦区域,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绕月探测工程”等3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8月,工程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二实施方案。10月,在完成首发任务的同时,完了备份产品的生产和建设任务。12月,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备星适用方案的论证。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6月,国防科工局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将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改进,作为二期工程技术先导星,并将该任务命名为“嫦娥二号”任务。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嫦娥二号任务。9月,嫦娥二号卫星通过正样设计评审,转入正样研制。12月,地面应用系统通过中科院组织的评审。1月18日,探月工程二期第二次工作会在京召开。2月,“嫦娥二号”任务各系统已基本完成产品研制,卫星进入总装测试。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嫦娥二号”飞行试验任务。10月1日,“嫦娥二号”由“长征三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取得了发射阶段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