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冰
摘要:在后哥本哈根时代,节约减排已成为全世界社会经济的紧迫课题之一。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参与部门,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家战略的契机下,通过其信贷杠杆以及银行支持政策,提高了新能源产业的综合效率,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等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和问题,确定银行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从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商业银行;新能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036-02
伴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在人类大肆消耗能源和享受眼前利益的同时,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愈演愈烈,石油危机、能源危机、资源争夺、大气污染等现实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威胁着国家安全。这一系列危机的发生促使着我们不断思考。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作为以“绿色信贷”为主题的银行业改革与创新将成为必然趋势,呼唤着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发展等活动中来,在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方面发挥其社会作用。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融资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低效利用基础上的,从一定意义上讲,GDP的增加和能源的消耗呈高度正相关,生态环境呈现不断恶化趋势,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推动新能源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但是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程度仍然较低。
从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节约减排项目的融资情况看,以天津市2009年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贷款为例,各银行天津分行总体新能源贷款额415.51亿元,占地方全年新增贷款10.42%。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新能源贷款分别占其全年新增贷款的22.63%和18.15%,其他依次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农村合作、外资)银行,总体贷款资金投入不是很充足,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增加新能源项目融资成为银行业的重要课题。
二、商业银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已经逐步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行业政策的导向下,开始着手进行信贷调整,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发展绿色信贷。但在目前,信贷调整及银行支持过程还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的有效性和披露机制。在商业银行支持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信息披露机制,缺乏信息获取渠道,在项目界定上还普遍以地方环保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为准绳。由于信息的时效性、针对性不强和传递的延迟性导致项目的搁置和延误,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进度需要,从而影响绿色信贷执行效果。
2.项目专业体系和风险管理。在新能源产业的银行支持项目中,由于商业银行缺乏绿色信贷的制度体系、决策机构和专业人员,面对项目的隐性的风险不能做出及时判断,对项目贷款的资金用途和还款来源没有明确掌握,缺乏前瞻性,从而导致风险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信贷深入发展。
3.银行内部评级和信贷标准。目前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标准并不明确,缺少具体的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商业银行对新能源项目没有明确的内部评级体系和信贷标准,难以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
4.绿色信贷激励和扶持政策。虽然商业银行已经将支持新能源产业信贷作为新时期信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缺少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对新能源企业和支持银行缺少鼓励性扶持政策,不能有效吸引银行支持新能源项目。
5.项目融资渠道和创新能力。近几年来,新能源项目主要从银行贷款和国家政策支持来进行相应的企业运作,其中商业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新能源企业融资信心不足,融资渠道单一。
三、商业银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的核心,低碳经济的推进、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持。商业银行要明确其支持方向,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新能源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当中。为此本文对商业银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外部导向,促进产业发展
1.建立信贷指标系统,增加窗口指导作用
政策制定和银行监管部门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信贷指标体系,通过贷款项目的综合评测,建立从项目原材料到产成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能耗预测、预报和预警系统,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和商业银行对新能源融资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进行协调沟通,通过合理有序的协调机制和窗口指导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金融政策适度倾斜,充分发挥配置作用
按照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最新安排部署,不断修订和完善金融政策。其中对于银行信贷政策可向新能源产业适度倾斜,在银行支持项目中探索差别利率制度、差别再贴现政策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在法律法规要求和防控贷款风险的基础上,运用利率工具、再贴现资格和存款准备金参数指导商业银行增加新能源产业的货币供给,有效调整社会经济产业结构。
3.研究支持配套措施,增强信息平台沟通
金融机构通过联合政府机构、财政税务部门和高等院校共同研发一体化的银行支持配套措施,如建立银行支持新能源产业建设补贴基金,实行减免新能源信贷资金税收等措施,以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节能减排。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平台等方式参与到新能源产业的信息共享,完善能源局、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
(二)改善内部体系,提高综合效率
1.改革信贷决策机制,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针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管理委员会、信贷经营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随时关注和研究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及时调整银行贷款策略,借鉴国际已有的先进经验,切实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商业银行新能源信贷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做好贷前调查、评估、发放、贷后及回收的各个流程,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加强对新能源产业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
2.积极研发金融产品,加强金融融资创新
作为社会节能减排重要参与者的商业银行,要在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基础上,不断开发金融低碳创新产品,大力开拓多元化的新能源金融服务,致力于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债券发行、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咨询研究等投资银行服务;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公司理财、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服务;通过设立社会责任基金、产业绿色基金,集合全社会金融资源,为新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股权投资等多渠道融资。
3.构建长效支持机制,提升银行服务效率
在落实新能源产业银行支持工作中,为提高项目贷款的业务办理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商业银行可与相关企业达成长期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和新能源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化贷款流程,提高放款效率,进一步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提升银行服务效率,发挥商业银行资源优势,最终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践行企业公民责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银行业协会.天津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公益事业报告[R].2009.
[2] 周小川.利用金融市场支持节能减排[J].中国金融家,2009,(7).
[3] 刘蔚.金融机构能为绿色信贷做什么?[EB/OL].中国环境报社.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0809/t20080919_589959.html.[4] 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 刘江.“绿色信贷”与节能减排[J].中国经济周刊,2007,(47).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the commercial bank supporting
new energy source industry development
YANG Bing
(Tianjin bank,Tianjin 300060,China)
Abstract: After Copenhagen, reduc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has become an urgent one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commercial banks as the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partment, in our new energy source industry to develop national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with its credit support policy and the lever,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new energy source industry, the changing economic growth mode, the re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etc are have played positive roles. By analyzing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new energy sourc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e roles and, sure the bank to support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policy, thereby promoting its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economic and sustainable growth.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new energy source;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