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域下的竞技体育文化演进机制研究

2010-11-09 08:03,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竞技机制结构

王 悦 ,白 真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自组织理论视域下的竞技体育文化演进机制研究

王 悦 ,白 真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在分析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耗散结构自组织特性的基础上,阐述竞技体育文化自组织演化的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竞技体育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具备耗散结构形成的环境和条件,其演化过程具有耗散结构的自组织机制和特征。竞技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始终保持活力,是竞技体育文化在与外界环境开放条件下系统自我创生、自我增强、自我演进的结果。竞技体育文化演进的动力机制主要是通过系统要素的多样性创新—成果积累与固化—子系统的权重改变—系统结构重组这一过程来实现。

竞技体育;系统;演化;自组织

竞技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产物,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上数以万计的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对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1]。然而,有这样一个疑问也随之摆在人们面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数千年前只是勾栏戏耍的小小牛皮球,是如何成为风靡全球的第一大运动?竞技体育是如何从简单的区域性游戏发展到如今规范的国际性竞赛的呢?作为体育理论研究者似乎有责任解答这一类问题。但目前,关于竞技体育文化的动态性和演化规律的基础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研究成果更是难得一见。鉴于此,本研究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从系统视角对竞技体育文化的演化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从而进一步丰富体育基本理论,为竞技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耗散结构自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

自组织理论是 20世纪 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性科学理论。它是以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和混沌学等为主干的系列学科的总称。自组织理论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理解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提供了有效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支持。

“自组织”这一概念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领导人伊里亚·普里高津在建立耗散结构理论时第一个提出的,并且用这个概念描述了那些自发出现或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耗散结构理论包含丰富的系统论、整体论、演化论思想,清楚地揭示了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复杂系统秩序和活力由来的机理[2]。耗散结构理论表明:一个远离平衡态且达到非平衡的非线性区域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持续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普里高津将这一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系统自组织形成的有序结构定义为耗散结构。这种结构要依靠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因此称为耗散结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系统具有开放性。一个系统如果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孤立状态,那么不能形成耗散结构,即使原来的系统存在耗散结构,这个结构也要瓦解。二是系统要远离平衡态。只有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系统原有状态才可能成为不稳定的,从而为建立新的有序结构提供了可能性。三是系统中存在非线性作用。非线性的正反馈可以导致系统失稳,产生分叉,产生新的结构,系统稳定到耗散结构上的机制是系统内部必须存在非线性作用。四是存在随即涨落。在远离平衡态,由于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随机涨落就会由于相干效应而逐渐放大形成“巨涨落”,从而导致系统发生质变,转化为新的结构和功能的状态即耗散结构自组织状态。在这里,“涨落”就成为导致有序结构形成的关键的内在机制,即普里高津所强调的“涨落导致有序”[3]。虽然耗散结构理论是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系统的研究中总结和提升出来的,但其并不局限于分析自然系统[4]。运用这一系统论的方法在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也取得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对研究各种具体的演化过程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自组织特性分析

2.1 竞技体育文化的特点及构成要素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文化的精髓、是当今国际体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载体[5]。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代表着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主流,以现代竞技体育为主体来研究体育文化现象,是当代体育文化研究的显著特征,也是整个体育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公平性、规则制约性和娱乐性以及比赛结果的预先不可确定性等。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比赛的公平性和竞争性,是竞技体育的文化魅力之所在[6]。

本文的一个预设前提,是认为竞技体育文化是一个由多个部分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竞赛活动、比赛方式、行政管理部门、单项协会、体育人口、专门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不同项目的技术和战术体系、专项训练理论、规则体系;价值观及其评价体系、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从系统的内部结构来看,每个竞技项目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战术方法,有着与自己特点相适应的教学训练原理,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它们都有独特的哲学价值观和价值评价体系,有着崇高的社会道德追求和独具的运动精神[7]。

2.2 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分析

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自组织理论指出了自组织系统形成的环境和产生的条件,即: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子系统间的非线性作用、存在涨落机制[3]。本研究以耗散结构自组织理论来研究竞技体育文化的演化机制,势必要从以上四个条件来考察其是否具备自组织特性。

2.2.1 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开放性分析 只有与外界环境不断地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开放系统,才能发生耗散结构的自组织现象[3]。保持充分的开放性,是一个系统不断引人负熵流,减少正熵,不断走向有序的前提条件。

开放性是竞技体育文化系统存在的必然条件。竞技体育文化系统会自觉吸收新兴的运动项目,如蹦极、木球、坛球、攀岩、山地自行车、摩托赛艇、技巧滑板、冲浪等等,这些群众性运动项目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中一些项目很有可能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发展演变为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从而为竞技体育文化系统融入新鲜的血液。相反,一些与外界环境适应度低的项目则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同时,构成竞技体育文化系统内部的要素也具有开放性的特性。如体育竞技的器具、竞技法则的变化 (乒乓球由 21分制改为 11分制、改用大球,排球的每球得分制,足球的突然死亡法等)及不同项目间在训练方法、规则体系的相互借鉴等。这些变化的结果则是促使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新质出现,为其向新的有序结构演化提供条件。

2.2.2 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远离平衡态特性分析 普里高津认为,无论是在平衡态还是平衡态附近的区域,系统自身都不会失去原有状态的稳定性,只有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系统原有状态才可能成为不稳定的,从而为建立新的有序结构提供了可能性[3]。因此,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才能形成自组织,否则即使开放的系统也无济于事。在系统是否处于远离平衡态的判断上,可以通过研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均匀一致,体系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差异越大,系统离开平衡态就越远[8]。

从竞技体育文化系统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其始终处于非均衡的状态。突出地表现在地区间项目布局 (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体育人口数量影响)、运动员队伍建设、运动成绩表现、运动项目市场化程度 (足、篮、排、网球等项目市场化程度具有明显优势)等方面。可见,非均衡发展是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正是这种不均衡才使得其处于永动不息的变化和发展之中,也才能不断远离均匀无序的平衡态,为其自组织的演进创造条件。

2.2.3 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分析 非线性是有序之源。判断系统是否具有非线性特性,一方面要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非独立的相干性;另一方面要分析这一系统与其组成要素间是不是具有一种非加和关系,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系统突现出了一种各个要素独立存在时不曾有的新质[9]。

在竞技体育大家庭里,很多项目在起源、运动方式、规则方面都具有非独立的相干性。如足球和橄榄球本是同源,因为规则的争议而分道扬镳,篮球与手球在场地和规则方面也是存在交叉。“项群理论”划分原则的实质是对不同项目共性抽象的结果,而项目间这种共性和个性的共存正是其非独立相干性的体现。竞争性是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子系统间在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中,促使系统涌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质 (新技术、新规则、新的比赛形式及新体育明星出现等)。如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其项目形式不断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七人足球、五人足球、沙滩足球等。总之,正是由于不同要素和子系统间的这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才使得竞技体育文化处于永不停息的发展变化之中。

2.2.4 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涨落特性分析 从本质上说涨落是旧系统内的不稳定因子。“涨落”是处于临界点上的失稳系统演化为更高有序系统的最初原动力。正是因为涨落的存在,系统得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进化[8]。

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场地器材的革新、比赛制度的改变、运动项目自身理论的发展、项目社会存在方式的变化、技战术的变化、竞技体育明星的涌现等为竞技体育文化系统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随着新质的产生和积累,竞技体育文化系统传统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出现局部的涨落。在竞技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通过规则修改、运动技术的革新以及竞赛制度的变革使一些项目具有很好的社会适应度,其比赛形式和运动理念与生产方式、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价值判断趋向一致的时候,该项目或者项目集群的强势发展则改变了整个竞技体育文化的格局的时候,便促使整个系统完成了一次“巨涨落”,从而使整个系统向新的有序发展。如足球世界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都是竞技体育文化系统“巨涨落”的表征。

3 体育文化系统演进机制的分析

3.1 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耗散结构自组织运动的过程分析上述分析表明,竞技体育文化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特性,具备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子系统间的非线性作用、存在涨落机制等耗散结构自组织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在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演化活动中就必然形成一个耗散结构的自组织性运动过程 (图 1)。

图 1 竞技体育文化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过程

在初始阶段,随着文明的进步,竞技体育项目逐步从生活、劳动、宗教、军事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文化形式[10]。此阶段的竞技体育文化系统处于相对封闭的平衡态,有序程度很低。系统由于边际开放而不断吸纳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成果,同时向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形成活动方式、内容和价值体系不断更新的自创生进化结构。由于各分支系统更新的速度和程度不成比例促使系统内部出现部分涨落,使系统从平衡态逐渐偏离到近平衡态,但仍处于非平衡态线性区。在第二阶段中,各分支系统及要素之间的关联度增强并且系统与环境逐渐耦合,新质的进入及原要素的创新使子系统的权重发生变化,进而促使整个系统结构重组,引起系统突变,实现时空结构的简单有序。接下来,系统继续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系统内部涨落更加频繁,使其进一步远离平衡态,进而形成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有序系统。经过持续不断的演化,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再到高级有序的自行演化[11]。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个运动阶段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线,因而在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实际演化过程中,它们依次过渡转化,彼此密切相关,从而形成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耗散结构自组织运动的全过程。

3.2 竞技体育文化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上文中笔者描述了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耗散结构自组织演化过程。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耗散结构形成的 4个条件只有同时存在,自组织系统的演进和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不同的系统其演化机制也是有着各自特点。竞技体育文化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是如何形成的?这是该研究所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图 2)。

耗散结构自组织的演化动力来源于涨落机制,它是导致有序结构形成的关键的内在机制,即普里高津所强调的“涨落导致有序”。在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涨落机制中“多样性创新”是首要环节,它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变化、竞技项目上的多样性发展、运动项目自身的家族化和系列化的发展、竞赛规则的修改及难新技术的不断创造、新型的器材和设施的采用等层面。这些创新为竞技体育文化系统中不同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而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涨落机制中不仅仅需要多样性创新,还需要一个创新成果的选择、积累和固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以此进行新成果的价值判断,其中一些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的项目或者其中的某些要素,在选择中被逐渐淘汰,而那些被保留的有价值的成果则在继续的创造、选择、积累过程中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由于不同子系统或要素的创新、选择、积累的程度存在差异 (非线性的体现)使子系统或要素在大系统中的权重发展改变,当达到一定阈值时使系统完成一次巨涨落,从而改变了系统的原有的有序结构并使系统进一步远离平衡态向新的有序结构演化。需要强调的是竞技体育的参与者、从业者的自觉性、能动性和目的性对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演进和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的意识作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的,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发现、利用、顺应客观规律方面。

图2 竞技体育文化系统涨落机制示意图

4 结束语

透过不同的研究视角,可以发现事物的不同特性。竞技体育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具备耗散结构形成的环境和条件,其演化过程具有耗散结构的自组织机制和特征。竞技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始终保持活力,正是因为竞技体育文化在与外界环境开放条件下,系统自我创生、自我增强、自我演进的结果。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发展动力机制主要是通过要素的多样性创新—成果积累与固化—子系统的权重改变—系统结构重组这一过程来实现的。人作为竞技体育文化的载体,在认识其演化规律的同时,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竞技体育文化系统演化不同阶段的状况,建立起与外界环境开放的、动态的、良性循环的交流机制,扶持新项目的发展及不同层面的创新,创造其发展所需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从而促进竞技体育文化向合理的方向演化。

[1]方千华.表演视域中的竞技运动诠释[J].体育科学,2008,28(6):78.

[2]秦书生.自组织的复杂性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6(1):19.

[3]颜泽贤.耗散结构与系统演化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72-77.

[4]王培智.软科学知识辞典[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363.

[5]李 龙,陈中林.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和谐内涵 [J].体育学刊,2007,14(2):41.

[6]卢元镇.竞技:人类进步的表征与希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5):370.

[7]李杰凯.运动文化研究与体育教学论[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10,87.

[8]沈小峰,胡 岗,姜 璐.耗散结构论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90-93.

[9]武 杰.非线性思维与跨学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22.

[10]胡小明.论体育与艺术的关系[J].体育科学,2008,23(10):3.

[11]王 玲.科技企业集群的自组织性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5):78-82.

Evolution Mechanism of 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e Guided by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WANG Yue,BA IZhe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Zhejiang,China)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reviews,logical analysis to indicate process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self-organization evolu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e on the base of analysis on self-organization character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e syste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e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and possesses circumstance and condition to form dissipative structure.Evolving process of 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e is provided with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e can com e in to being and retain energy all the time because 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e system can generate swell,evolve by itself under the open condition of external circumstance.Dynamic mechanism of 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e evolution com es true th rough diversity innovation of system elem en t,accumulation and solidification of production,change of subsystem weight,and reorganization of system structure.

competitive sports;system;evolution;self-organization

G80-05

A

1004-0560(2010)02-0050-04

2009-11-04;

2009-12-16

王 悦 (1975-),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文化、健康体适能。

责任编辑:乔艳春

◂冰雪运动

猜你喜欢
竞技机制结构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论《日出》的结构
花与竞技少女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