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制造业投资合作的前景与战略

2010-11-03 03:25陈宝明赵阳华
对外经贸实务 2010年10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制造业

陈宝明 赵阳华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合作进入以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为特征的战略转型时期。中非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合作规模日益扩大,对于加深中非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满足双方的发展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非制造业投资合作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

制造业投资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国际制造业投资受到投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投资环境

从总体上看,非洲政治、基础设施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仍存在许多不利于制造业投资的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回升,非洲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度下降,外债形势也有所好转,“求和平、谋发展”势头强劲。国际上“非洲热”方兴未艾,为非洲带来了难得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非洲大陆长期受到战乱影响的苏丹、索马里、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利比里亚、科特迪瓦等国政局都呈现稳定趋势。

但是,非洲仍是世界最贫穷的大陆,投资环境还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包括部族、种族、宗教及地区矛盾依然存在,单一经济结构和畸形的外贸结构也影响政局稳定。世界大国对非洲国家的各种干预,使非洲政治关系掺杂许多国际因素,日益复杂化。由于长期缺乏投资,非洲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状况不理想,电力供应缺乏,健康环境不好,而且制造业链条不完善,这些都使制造业直接投资面临较高的风险。

(二)东道国和母国政策

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的政策,决定了投资合作的外部环境和规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取消了对外资进入的限制,推出简化投资审批手续、设立出口加工区、鼓励投资基础设施、出口、制造业等领域的有吸引力的外资政策,还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减免税、放宽利润和资本汇出限制等优惠政策。在开放性外资政策促进下,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加,2006年达到360亿美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近年来,非洲国家把吸引外资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东方,希望能够利用我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和技术来促进非洲制造业的发展,但是也十分警惕FDI对本国脆弱产业基础的冲击。

我国政府对于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采取了鼓励和支持的态度。目前,已与26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还加入了非洲发展银行、西非开发银行等组织。中央和地方对于对非洲直接投资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鼓励政策,如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进行资助,实行信贷支持政策等,这些都为我国企业加快对非洲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东道国经济发达程度

东道国经济发达程度,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也决定了对制造业发展的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国家人均国民收入逐步提高,地区差异逐步扩大。1990年,中东和北非地区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均国民收入相差752美元,到2006年,两者差距增加了887美元。尽管如此,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近年来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2005年增长23.2%,2006年增长13.3%。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已逐步摆脱了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开始进入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以轻工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将逐步提高。而北非地区则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需求逐步上升,但是制造业发展不全面,对外部进口产品需求量很大。

非洲经济增长的回升,使我国对非洲制造业投资的市场需求逐步扩大,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非洲呈现多层次的需求结构,使我国的全面的工业部门体系能够在非洲找到投资的市场空间。

(四)竞争优势——东道国供给能力

跨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延伸,是对外直接投资取得成功的保障。非洲国家制造业普遍不发达,工业制成品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例如,2004年,在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南非,制造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尼日利亚制造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且主要是纺织、饮料、烟草、洗涤用品和水泥等小型制造业和加工业。从长远发展来看,进口替代是非洲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目前,非洲虽进入了摆脱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阶段,而进入了依靠制造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但是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仍然面临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就成为非洲国家发展制造业的重要途径,为我国对非洲制造业的投资合作创造了良好机遇。

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将国内一些具有较强生产能力、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制造业部门向非洲转移,不仅可以较快地满足非洲国家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也有利于延长我国制造业产品的生命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甚至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创造就业机会。

二、中非制造业投资合作的前景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中非制造业投资合作的环境日益改善,前景较好,但是面临的威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需要中非共同努力解决。

一是中非制造业投资合作具有足够的产业转移空间。非洲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处于加速重化工业化时期,适度的产业转移,有助于我国传统产业优势的发挥,扩大市场,也有助于成熟技术的转移。我国对非洲制造业投资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是发达国家无可比拟的。虽然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企业的走出去能力,但是一些竞争充分的行业中,我国企业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国际比较优势,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小,足以支撑我国制造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目前,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非洲还主要作为初级产业提供者参与国际分工,制造业优势还不明显。我国对非洲制造业的投资有利于提高非洲制造业的优势,并促使非洲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取得更多的比较利益。

二是非洲市场需求逐步增加,而且呈现一定的梯度层次,为我国制造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市场空间。近年来,非洲经济增长加快,带动了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非洲本土制造能力的不足,决定了必须依靠外部生产能力来满足非洲的居民生活和生产需求。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是非洲国家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落实进口替代战略,满足国内日益扩大市场需求的现实选择。另外,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非洲各国需求呈现一定的梯度和层次,这有利于我国充分发挥制造大国的全面工业体系优势,全方位进入非洲市场。

三是中非投资合作存在着优势互补,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在当前世界产业分工体系格局中,发达国家通过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控制加工生产和全球市场,而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低成本优势对于非洲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非洲国家要摆脱贫困,实现工业化,不能陷入发达国家设置的陷阱中去。我国对非洲制造业投资,有利于非洲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并逐步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双方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我国经济增长中,某些重要资源的短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而非洲国家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过分倚重农矿资源,加强中非制造业投资合作,促使非洲制造业由单一型经济向多元型经济转变,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四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增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沉重打击,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外贸出口大幅度衰退,国内市场也由于内需问题而难以成为短期内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国内产能过剩的危机日益加重。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国外市场。而非洲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需求回落并不明显,经济波动较小,非洲有可能成为我国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延伸竞争优势的重要地区。

由于存在以上有利因素,我国对非洲制造业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从中长期来看具有较好的投资合作前景。但是从短期来看,中非制造业投资合作也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非洲政治局势变动对外国投资的威胁、基础设施较差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备给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不便等,这就需要中非双方共同采取措施,努力解决,为我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目前障碍因素来看,对我国与非洲制造业投资合作构成威胁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局势问题,其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选择问题。必须采取措施解决非洲国家政治局势给我国制造业投资带来的威胁。在非洲国家设立经济开发区是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中非制造业投资合作产业选择

产业选择是我国与非洲制造业投资合作的切入点,也是保障中非制造业投资合作深入进行的关键。从总体上看,我国在选择对非洲具体的投资行业时,应根据我国国内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来进行,结合全球产业发展状况和国际直接投资流动规律进行选择。结合非洲自身发展需要,我国把对非洲制造业投资的产业选择可按以下四类标准进行划分。

(一)产业转移型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使我国一些制造业面临着向国外转移产业、降低成本,进而取得比较优势的需要。从国际市场环境来看,主要发达国家需求减少,使我国外向型产业面临较严重的威胁;而国内由于近年来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我国一些制造业比较优势下降,而被迫将加工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非洲就是可供选择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一些纺织企业在非洲投资设厂,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由于贴近非洲国内市场,而使产品更容易进入非洲和欧盟的市场。特别是由于非洲与欧盟具有纺织品贸易协定,使我国在非洲投资设厂更容易将产品出售到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样非洲作为加工基地,在我国的产业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我国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将出口加工基地转移到非洲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二)开拓市场型

非洲国家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短期内制造业发展滞后,难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我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设厂,生产满足非洲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是重要的投资方向。比如非洲一些国家改善住房和基本建设的需求较大,为我国水泥、建材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除了承接非洲建设任务外,我国企业在非洲设立水泥厂、建材厂,有利于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再如家电行业,我国的家电企业在非洲投资设厂,将产品在当地市场销售,并逐步树立起有影响力的品牌,对于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类的产业还有汽车、工程机械、化学工业(包括塑料业)等。我国的一些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车厂在非洲设立汽车组装厂,有助于打开当地市场,满足当地汽车和工程机械的需求。在电池行业的一些投资,在部分非洲国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三)资源加工型

非洲具有丰富的农矿资源,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非洲主要作为初级产品的提供者,但是非洲国家逐步认识到了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发展资源加工业是非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矿产资源和能源贫乏,难以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适度改变对非洲直接投资方式,有利于使中非制造业合作找到共同点,即将以前的对非洲矿业投资转变为矿业投资与矿业加工业并行,在非洲设立资源加工企业,使矿产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工后,将一定的利润环节留在非洲,一方面提高了非洲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可满足国内对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并减少在加工环节所容易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降低加工成本。非洲的农产品资源较为丰富和独特,但是农业基础又很薄弱,我国在对非洲进行农业投资的同时,发展一些农产品加工业,利用非洲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有助于非洲农业的发展。

(四)战略进入型

21世纪的非洲,面临着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并行发展的需求。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需求是对非洲进行制造业投资的基本出发点,但是,在一些高技术产业进行投资,则是着眼于非洲高端产业发展、进行战略布局的重要途径。非洲国家也希望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如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技术在非洲大陆的迅猛扩张。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非洲只有南非、埃及和突尼斯3国可接通互联网,到90年代末接通互联网的国家已达50个;90年代中期,非洲还有近1/2的国家没有移动电话网络,到2004年,非洲已成为全球第一个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量的大陆。非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扩张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某些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如微电子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超导技术等,在非洲的这些领域进行投资,有利于培育当地市场,进行战略性的进入,为将来非洲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