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我国一些企业,存在资产大量流失,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等问题,这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失有很大的关系。2009年7月1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也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这充分说明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迫切性。本文主要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失现状进行分析,并究其原因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的建议,以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规避财务风险。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失;现状;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当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会计信息失真和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在美国,由于“安然”、“世界通讯”等财务欺诈事件的连续发生,美国国会于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法案,该法案的出台,把企业的内部控制推向了风口演尖。而在国内,“银广厦”、“蓝田股份”、“锦州港”等事件,同样透射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失现象严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约不正当行为,已刻不容缓。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实践活动,早期主要表现为内部牵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管理要求的延伸和拓展,内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在公认的是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4年提出的内部控制构成的概念,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在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自2009年7月1日起,我国将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很多学者将其称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的现状
众多企业从辉煌到噩梦的轮回,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也存在共同之处,即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至关紧要的一环。而我国企业在其特有的经济环境中,内控制度在其发展过程的不足愈发的显露出来。
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目的不同,应当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只有相互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但目前多數企业所制订的内部控制没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只强调财务会计方面的控制,而忽视组织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控制。
2.不重视预算控制,预算执行缺乏刚性
预算编制的决策权都应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但在实际工作中,内部管理的最高层根本不重视预算编制工作,遇到超预算事项时,管理层则命令下属破例执行的事时有发生,如此以来,预算控制的权、责、利无法兑现,内部审计部门也没法行使监督预算执行的权利。
3.产权关系不明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产权制度的改革,最为关键的是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根据有关抽样资料统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这势必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4.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其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目前,我国虽然有关于内部控制的规范,但这些规范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出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有效发挥。
三、内部控制缺失的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健全,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建立真正的内部控制系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起步较晚,不少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大多企业未制订完善的、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虽然已经制订但大多也只是停留在“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给人看的表面形式上,实际执行的很少,而且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与之配套的方法和措施。有时内部控制制度是随企业领导者的意志为转移,执行的结果如何,最终取决于领导者的态度。
2.缺乏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内部监督不力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应独立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再监督。然而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机构及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工作阻力比较大,使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另外内部审计还缺乏独立性,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进行内部审计,往往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办法弥补,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授权过大、授权不合理或过分集权。二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三是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四是企业制度不全面。五是执行不力,再好的制度不执行也是没有用的。
4.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整体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董事会、经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企业全体员工的法制观念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许多企业的管理者素质不高,道德水平有限。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社会的变化,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5.缺乏风险评估意识,内控制度不适应形势的变化
风险与机遇共存,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遍应用,企业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多,面临的外部风险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外贸出口企业,无力进行风险分析,更谈不上应对风险,最终走向破产清算,这样的例子为数不少。当今全球经济形势快速发展变化,对企业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
制订内部控制系统要相互协调,决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既要有制约作用,又要有协调机制,以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I.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制度化。一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二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外部独立董事。三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内部机构,使其职责明确及相互牵制,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
2.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首先应提高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管理意识,使其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提高作为企业会计控制主体的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水平;最后要加强全体员工的道德教育和内部控制制度教育,使员工树立应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下开展经营活动的观念。
3.实行动态管理,构筑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
这就需要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主要包括建立“以防为主”、“以堵为主”、“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并对企业经济行为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以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应有作用。
4.健全信息技术控制,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5.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并做出与之对应的调整,努力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同时,要构建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系统,通过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力量,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