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家兴起于中原地区的地理因素探析1

2010-10-22 02:00:21徐昭峰
古代文明 2010年3期
关键词:龙山文化中原地区河洛

史前时期,幅员辽阔的今日中国境内以高山、大河构成几个大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并形成了多个文化区系。如新石器时代文化早期,北方地区以兴隆洼文化为代表,中原地区以磁山——裴李岗文化为代表,南方地区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期,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盛极一时,黄河中游地区有今日陕西境内前后相继的半坡类型文化和庙底沟类型文化、今日山西境内的西王村类型文化以及今日豫中地区的大河村类型文化。处于黄河下游地区的为大汶口文化。南方地区长江下游则有马家浜群体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发达地区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和环太湖流域,有黄河中游今陕西境内的客省庄二期文化、今山西境内的陶寺文化和今河南境内的王湾三期文化,黄河下游的山东龙山文化,环太湖流域发达的良渚文化。陶寺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是龙山文化时期也即新石器时代晚期最为发达的几支文化,但在从史前部落转变为国家的过程中,何以唯独夏部族代表的河洛地区中原王湾三期文化能在激烈竞争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建立国家?学者们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多从战争和洪水等方面探寻其最根本的内在动力。本文认为,夏国家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历史的、政治的、环境的等诸方面的因素,战争和洪水是其催化剂,但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生活于这片热土的夏部族最早走向文明,建立国家。

一、四方文化交汇碰撞之地

二、多元性农业经济聚集之地

以河洛为核心的中原地区处于黄河中游,河网密布,环境适宜,气候适中,从新时期时代早期开始农业就极为发达。

三、治理史前洪水的组织中枢

结 语

东西、南北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交汇、碰撞,不同族群在中原地区交流、融合,不仅促进了中原地区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形成了中原地区文化的核心地位和其文化的辐射效应。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中原地区成为气候、地形、纬度的过渡带,由此形成的优良的景观生态条件,使得多元性农业经济在中原地区并存发展,使中原地区免遭史前洪水的极大破坏,同时又将其推向治理史前洪水组织中枢的位置,这一切奠定了夏国家形成的基础。

猜你喜欢
龙山文化中原地区河洛
河洛释语·瓷板画
《河洛文脉》
牡丹(2022年17期)2022-09-08 08:50:44
中原地区品种齐全的果树苗木大规模繁育基地
河北果树(2021年4期)2021-12-02 01:15:12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 08:05:46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24
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18
中原地区储气库建设研究与实践
打造中原地区航空人才培养高端平台
人大建设(2017年7期)2017-10-16 01:42:53
泾河中游龙山文化晚期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大众考古(2015年5期)2015-06-26 08: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