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北京中医(节选)

2010-10-20 09:20:56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23期
关键词:分社国医创刊

6.分社改为办事处

1948 年,国内时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纸张价格上升较多,《国医砥柱》杂志连续开办已非常困难,继六卷九、十合刊发行后,七卷一、二期最后一次合刊后宣告停办。“国医砥柱社”分社于1948年8 月改为办事处,制定了《国医砥柱社组织办事处章程》,其章程同国医砥柱社组织分社章程,仅“分社”改作“办事处”,并增加了“奖励”及“各办事处对于当地政府之法令,应遵守奉行”两条。

可惜这份章程刚颁布3 个月,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办事处随着杂志的停刊而宣告停止。

二、“国医砥柱社”对北平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1.发展社员,组织了大量分社,加强全国的联络和团结

“国医砥柱社”成立后在杨医亚社长和其他核心组织者们的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章程和奖励制度,措施得当,组织有方,加之核心组织者们在全国中医药界人士的崇高威望,使得“国医砥柱社”不断发展壮大,是北平地区社员最多,分社机构最多的学术团体。如《总务部五年来之总报告》说:“本社征求组织分社及社员以来,谬蒙同道之赞助,热心介绍宣传致加入本社社员已达六千余人,定刊读者亦超二千余名,各地分社成立者亦将达百处,刻下正在筹备组织者尚有二百余处。”至1946 年3月分社已届五百处,11 月发出了征求社员10 万名分社2000 处的通告,1947 年2 月又发出了征求分社五千处的通告,直至1948 年8 月“国医砥柱社”分社改成办事处,组织的扩大才渐以减少。

“国医砥柱社”的成立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北平中医药界人士与全国中医药界人士的团结的交流。王治华《告医界同仁速入“国医砥柱社”基本社员刍言》说:“吾辈既入医界。宜具远大之目光,及坚忍之志超,负有阐扬吾国医药及建设吾国业之重大使命。杨医亚社长倡办国医砥柱社,唤醒同仁努力研究发扬吾医真正之价值,厥志甚伟,钦佩无已。且于神州沦陷,百艰交集之时,任苦任劳,百折不回,按期出版,尤为难能而可贵。凡我同仁,苟能人人有此毅力与坚忍不拔之志,何患国医无光明磊落之时耶!今也抗战胜利,同仁尤宜精心研究,合中医前途大放光明,进步而为世界医未可量也!然则如何而能如是耶,舍团结一致,共同讨论外无他法。然医界同志,天涯地角,各行其道,一可合并,如何而能团结讨论耶?舍入社外更无他法!”他在文中列举了加入学社的几大优点:①能使精神团结,②能使知识更新,③能留名于后世,④能及时得到医药信息,⑤能收时半功倍之效,⑥能与全国医界交流。“国医砥柱社”成立后通过《国医砥柱》杂志的发行传阅,像一条条无形的纽带将北平与全国中医药界人士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推动北平乃至全国中医药的发展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2.经售医药图书,促进了中医药学术的推广

“国医砥柱社”总社成立了书局,以专门经销各种中医药书籍,“国医砥柱社”书局启事:“本社为沟通医药之文化前曾设立医书代售处部,搜集各种医药书籍以备医药界及本社社员购办参考研究,辱承海内外同志,纷纷委托采办,后因事变无形中停顿。惟自复刊以来,照接各地同志之来函,要求本社将医药代售部扩大组织,以臻完备,本社为应各地同志必要起见,爰特将代售部扩充,改组为书局,定名曰‘国医砥柱书局’。举凡中医书籍,远至上古炎黄之遗书,近至当代名医之创作,凡确实有真实之学理,可供社会人士研究者,予将均为搜罗陈列,刻下正在极力筹备中,一俟就续,再为通告,并且该书局在未定妥地址时,关于国医砥柱书局之一切筹备事项,暂在社办理之,并请高明指正,敬启!”

《国医砥柱》第六期刊载“国医砥柱社发行部经售下列各书”:《本草汇纂》、《最新伤寒杂病》、《医论精义折中》、《科学的验方新编》、《痘科学》、《温病正宗》、《伤寒汲古》、《精神病广义》、《针灸学大纲》、《最新蔡氏儿科学》、《合理的民间单方》、《慈溪魏氏验案类编》、《福幼津梁》、《疾病问答集》、《痉病与脑膜炎全书》、《中国传染病学》、《中国时令病学》、《中国妇科病学》、《审查征集验方》、《女科临床效方》、《改进中医药之建议》、《中医概要》、《脉学挂图》、《百病治疗表》、《伤寒启秘》、《中医基础学》、《花柳自疗学》、《中药问题》、《灸法自疗学》、《现代名医验案》、《不药疗法验案》、《二十世纪伤寒论》、《药物别名考》、《肺病一席谈》、《岳武穆静坐法》、《新医学妙法》、《妇科学》、《诊余集》、《虚劳集》。所列书目最贵者2元,最便宜者1 角。

其中《本草汇纂特价启事》言:“医必知药,而后用药,将必知兵,而后能用兵,此本草所以为医家之必备也。夫本草者,乃记载药品之通称,最古莫若《神农本草经》,最博莫若《本草纲目》。此外历代著者,奚止数十家,欲求衷至正,繁简适宜,殊觉不宜。独屠氏燮臣所撰《本草汇纂》一书,共分十卷,分列温补、平补、补火、滋水、温肾、温涩、寒涩、收敛、镇虚、散寒、驱风、散湿、散热、吐散、温散、平散、渗湿、泻湿、泻水、降痰、泻热、泻火、下气、平泻、温血、凉血、下血、杀虫、发毒、解毒、毒物、谷部、茶部、果部、禽兽部、鳞部共三十余种,系采自《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各籍凡二十余种,辑其精要,简括详明,众美胥臻,医家获此一编,则无俟乎旁求!惜板已无存,求诸坊间,颇不宜得,今中州王仲哲先生,世精岐黄,性富仁爱,或出或处,悉抱痌瘝,爰集门人,详加校勘,凡有错误,悉加更正,续印三千部,以广流传,是亦屠氏济世苦心也与!”

“国医砥柱社”的这一举措,和发行杂志同样起到了发展推广中医药的作用。

3.创办《国医砥柱》杂志

创办《国医砥柱》杂志是“国医砥柱社”的最主要任务,汪浩权对《国医砥柱》杂志的发展作了最好评价:“溯自念六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侵华战争以来,我全民从事于神圣的全面抗战。宣传中医文化之刊物因于战争之影响,环境非常,相率以停刊闻,惟独我友杨君医亚创办之《国医砥柱》月刊,仍能在恶劣环境中从事出版。唯因物价高昂,出版非易,不得不两期合刊出版,其何苦情形,谅早为读者所洞悉。迨后日寇扩大战争,欣起太平洋战争,于是新生复活之中医刊物又遭摧折。我《国医砥柱》月刊在杨君主持下,巍焉独存,继续出版,其艰苦卓绝之精神,令人钦佩无已。古语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抗战胜利后刊物及时恢复,汪氏鼓励中医药界人士:“中医药学术迩今仍在风雨飘摇时期”,要借助于《国医砥柱》刊物“唤起我全体同道们,共同负起改进中医之伟大责任,而这刊物也将成为今后中医的中流砥柱,永远执着我中医学前进的大旗。”

《国医砥柱》创刊于1937 年1 月,《国医砥柱》创刊后在华北地区、港、澳及国民党统治区,建国区均有着较大的影响,并远及美国旧金山、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它是抗战期间在敌占区坚持时间最久的中医刊物,一直到1948 年12月才最终停刊。

总之,《国医砥柱》杂志是中华民国时期北平地区一片最好的研究中医药学术园地,是传递中医药信息的媒体,也是广大中医药从业者的练武场,而提供这块园地、练武场和创办信息媒体的机构就是“国医砥柱社”。正是“国医砥柱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及参与者,他们高举着发展中医药的大旗,在艰难困苦中创办了《国医砥柱》杂志,并保持延续发展,这应在北平中医发展上铭记浓重的一笔。

第四节 “国医求是月刊社”对北平中医发展的影响

“国医求是月刊社”创办于1939 年9 月,是北平地区的另一个中医药学术团体,创办中医杂志是中医药学术团体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创办《国医求是》却是“国医求是月刊社”的唯一任务。学社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国医求是》杂志中,因为该学社维持时间较短,社会影响明显不如其他中医药学术团体大,故作简要叙述。

一、“国医求是月刊社”是民国时期最规范的医药团体

1.章程最全的学术团体

中华民国时期北平中医药学术团体,大部分较为松散,手续及入社章程也较简单,如“北京中医学社”持续时间虽有50 多年之久,仅20 世纪30 年代的“北京中医学社”,有分社章程却无总社章程。“北平国医职业分会”既没有章程,也没有分社。“国医求是月刊社”维持时间虽短,但因为它成立时间较晚,吸取了其他团体的组织经验,办社手续齐全,循规中矩,所以该社的章程最全,既有《“国医求是月刊社”组织大纲》,还有《“国医求是月刊社”征求社员章程》、《“国医求是月刊社”征求分社章程》、《本社征聘新闻记者规则》等。

2.计划编制社员录

创刊卷封二刊《本社编制社员录通告》:“本社社务会议决,拟于本刊十二期出版时,另编印社员录一册,凡属社员,每人赠送一本,将社员之照片,均制铜版,按注册号码排印。并注明本人姓名、籍贯、年龄、略历、职业、性别、详细通信处,以便互通消息。本刊只刊社员姓名表,省出社员玉照所占篇幅,尽量发表医学文章,但分社成立纪念摄影,仍按期刊登。”虽然后来没有编印社员录出版,这也反映了该学社计划周全,入社手续在中医药团体中最为规范。

二、组成月刊社的目的和主要成员

1.组织“国医求是月刊社”目的

学社成立于中国医药在欧风东渐,急需补短缺博采众长之时,“全国省市,陆海遐方,广杂志之推销,极新闻之广播,合中西医药,冶于一炉,聚中外俊英,萃于一室。”《社长陈书贤启事》说:“书贤一介书生,素习中医旧书,略具科学新知。默念非融化中西,不能成为大国医之学术,非广征人才,不能谋大国之湍进,非集中外名论,不足以增长发育大国医之知能。于是联合同志聚于一堂,组织‘国医求是月刊社’”。

2.“国医求是月刊社”主要成员

“国医求是月刊社”社长陈书贤,指导主任(按姓氏笔画为序)为:王石青、孔伯华、左季云、安干青、汪逢春、施今墨、范更生、徐右丞、陈宜诚、曹锡珍、赵树屏、萧龙友。撰述主任138 人,在民国时期医药团体中人数最多,其中有丁福保、仉即吾、董德懋、时逸人、罗止园、谢利恆等著名医家,还有小榴贤一、大蒲孝秋、木村长久、矢数有道、柳谷素灵等日本医家及皇汉医学社。

第二期《国医求是月刊社总社一览表》人员有所调整,社长兼编辑主任陈书贤,总务主任兼文书主任高屏五,会计主任兼发行主任陈先英,总编辑王幼扶,内科编辑俞慎初、钱今阳,《中国女医》编辑、《中国女医》学社针灸编辑平田千亩,工务主任陈绳武,庶务主任蔡绩勋。

三、主要成就

1.创办两期《国医求是》月刊

“国医求是月刊社”的主要成就是创办了《国医求是》杂志,杂志出版后计划“自九月一日起,按月出版一册,不拘简亦不衍期。”创刊者用心良苦,正如陈书贤所说:“大昭信于中外读者,惟见闻以日新月异为上,篇幅以闳中外为佳。总期郭李陈刘,尽属本社之领袖,陆张潘左,大充本社之宏编。体格则分门别类,尽是北海雕龙,意义则翻陈出新,争欲南山窥豹。王太仆经言法语,已成医林泰岳之尊,陆侍御钜制鸿文,同增满纸琳琅之价。本社刊物,将不胫而走海角天涯矣!同人幸甚!读者幸甚!中外医药前途幸甚!”杂志独具特色,风格与当时其他中医药杂志迥然不同,提倡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医药学术,走中医药科学化之路,反映了大部分中医药学者的心声。

2.发展一部分分社社员

“国医求是月刊社”虽持续时间不长,但也创办了分社,发展了一部分分社社员。为了使其他中医药从业者加入该团体,创刊号通告:“凡由本社展转调查得来之医药界同胞,每人赠阅创刊号一册,尚望接到本刊之同道们,从速依章入社。”

第2 期刊载通告载“聘任于龙潭先生为满洲国总分社筹备主任,毕容让先生为玉田县彩亭桥镇分社筹备主任,于元清先生为天津市分社筹备主任,赵德明先生为山东沂水县分社筹备主任,邱世成为先生为天津东大沽镇分社筹备主任,张耀轩先生为玉田县渠河头镇分社筹备主任,王宝山先生为怀来县桑园镇分社筹备主任,武维扬等先生为大连市分社筹备主任。”还有滦县倴城镇分社筹备主任刘济川。

第2 期封三刊社员玉照13 人,分别是:苏贵珍、昝维周、孟广明、赵初三、郝耀和、张永昌、何振先、冯瑞庭、汤晏隆、范世昌、安均沾、韩堉臣。这些分社和社员对发展中医药学术,扩大北平中医药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九章 中医杂志在北平中医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代,由唐大烈主编,1792 年第1卷,至1801年共出11卷,类似年刊性质。所载内容有:“凡属医门佳话,可以有益人崇问者,不拘内、外、女、幼各科无不辑入。”不同学术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者均采用。文章编排次序,不以作者年资、地位先后,而是“随到随镌”。刊物的发行,推动了中医学术的交流。可惜学术杂志开办时间不长,时至中华民国一直没有后续中医杂志创刊。民国时期北平地区中医学知识仅在西方医学杂志中有少部分介绍,如1915 年在北平创刊《中华医学杂志》刊载了一定量的中医内容,此后虽有《通俗医事月刊》、《新中华报医学周刊》两份与中医内容有关的杂志,但由于内容泛杂或中西医合载,在国内的影响甚微。1929 年以后,由于中医界抗争“废止国医案”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影响,中医药界在“废止国医案”抗争运动中的宣传鼓动作用,“国医馆”的成立及《中医条例》的发布等抗击“废止国医案”的一个个胜利,大大地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使中医学走出了多年被严重压制的低谷,走上了在斗争中逐步发展的道路,也为中医杂志的创刊发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30 年,孔伯华联合北平务界名流创建华北国医学院。1932 年春天,施今墨等创立了北平国医学院。两所私立中医学院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中医药学在国内的影响,为中医药界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力量,奠定了中医发展的坚实基础,创办中医学杂志的条件更为成熟。这一时期内,北平打破了中医杂志较少、理论阵地贫乏的不利局面,中医杂志创刊与日增多。1930~1949年猛增到十几份。许多中医知名杂志是在这一时期开创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杂志有《北京医药月刊》、《国医砥柱》、《中国中医药月刊》、《中华医学杂志》(1948 年创刊中医卷)、《国医求是》。

①《中国医药月刊》:主编为董德懋,创刊于1940 年6 月15 日,1943 年第3 期、第4 期合刊为一期,1943 年12月停刊,共出版杂志41 期38 本。它是一份民国时期主办于北平,面向全国发行的一份杂志。杂志突出地反映了北平中医的特色,对北平及全国的中医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②《北京医药月刊》:创刊于1939 年1 月,1939 年11月停刊,它是北平创刊较早的杂志之一,现在的《北京中医》就是在该杂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京医药月刊》是北平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杂志之一,该杂志的创办和推广,对当时中医药界在取得抗击“废止国医案”的胜利后中医学阶段性繁荣和持续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③《国医砥柱》:由杨医亚创办,创刊于1937 年1 月,是抗战期间在敌占区坚持时间最久的中医刊物。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中医杂志终止发行,所以,《国医砥柱》在日伪统治的华北、华南地区,以及港澳地区、国民党统治区、解放区均有着较大的影响,并远及美国旧金山、日本、马来西亚等地。杂志的创办发行对北平中医及全国中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④《国医求是》:创刊于1941 年9 月,停刊于1941 年10 月,仅出版了两期,是民国时期维持时间最短的杂志之一。该杂志开办的时间虽短,但它立意新颖,办刊方向明确,特色明显。

该杂志发行后,在北平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杂志因特殊的风格,读者甚众,两期杂志成了中医药爱好者宝贵的收藏珍品。

杂志是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争鸣,宣传中医,扩大中医影响的主要园地。这一份份杂志像一辆辆大小不同的播种机,把中医学各种知识传播到全国各地,阅读这些中医药杂志,使有识之士进一步了解了中医,熟悉了国粹,有些人士加入到这个阵营,进而成为后来中医学发展的中流砥柱,原中医队伍的人们了解了中医的发展动态,更加坚定了信心,明确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中国医药月刊》述评

《中国医药月刊》主编为董德懋,创刊于1940 年6 月15 日,1941 年第9 期、第10 期及1942 年第9 期、第10 期各合刊为一期,1943 年第3 期、第4 期合刊为一期,1943 年12 月停刊,共出版杂志41 期38 本。它是民国时期一份主办于北平,面向全国发行的杂志。杂志的创办与中医药特定的形势有关。

左竞公感慨地说:“为什么施今墨先生那样努力,为什么董德懋先生要办这个刊物,大概是感觉国医在今日所处的环境,几有消灭的危险,若不极力起来挣扎,一方面唤起海内同道速自觉悟,一方面将四千余年的固有国粹振兴起来,恐怕我们这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要在科学袭击的今日里摧毁而无存了。”

该杂志创刊发行后,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正如所载文章所说:“我们读到《中国医药月刊》的时候都是爱不释手,这种羡慕真是非笔墨可以形容的。”

《中国医药月刊》是由“北京中医学社”主办的中医药杂志,“北京中医学社”成立于1936年,1940年时几成停顿状态,“由董事长施今墨先生及本刊编者董德懋氏重为整理,一切社务加以刷新,并已蒙北平市署准予备案,临时政府予以登记”。并发行《中国医药月刊》作为入社社员研究医药园地。

《中国医药月刊》创刊号发表两则启事,一则为分别聘请施今墨、管翼贤为本刊医学顾问,聘请周钟秀为法律顾问。二则为“本刊为研究医药学术起见,已聘请特约撰述多人,按期担任撰稿,举凡国医名家皆在聘请之列。”第2 期载:“本社特聘医学名家张方与先生、潘兆鹏先生为本刊特约撰述,蔚稼谦先生为本刊驻津总支社社长。”《中国医药月刊》杂志第3 期登载的撰述主任有时逸人、张赞医、张伯熙、谢利恒、王药雨、邢锡波、张方兴、钱今阳、曹锡珍、潘兆鹏、田尔康、潘树仁、姚季英、史介生、张树筠、李慧僧、李树人、祝慎余、陆湘生、魏舒和、施如楷、李介鸣、张遂初、薛润珊、薛泽珊、魏克逊、田小石、杨葆瑞、谷振英、李子聪、尉稼谦、顾英陀等24 人。后来天津祖芳、上海姜春华还被聘为该刊为数不多的编辑。

《中国医药月刊》创刊号编后语说:“本刊以发扬国医学术,普及医药知识为宗旨。”发扬国医学术是前提,普及医药知识是表达形式,这就决定了该刊是学术性和大众性及社会信息多种内容兼收并蓄的一种杂志,其宗旨和《北京医药月刊》基本雷同。故投稿简章第一条明示:“凡医药论著,临床报告,以及各地医界新闻、时评、杂感等皆所欢迎”。

第二节 《北京医药月刊》述评

《北京医药月刊》创刊于1939 年1月,是北平创刊较早的杂志之一,现在的《北京中医》就是在该杂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筹备时间经历近一年时间,1938 年,北平成立国医职业分会,汪逢春被选为会长,即积极筹备《北京医药月刊》。当时《北京医药月刊》是继“废止国医案”抗争胜利、《国医砥柱》发行后北平地区的又一份在中医界影响较大的杂志。它是北平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一份杂志,对当时中医药界在取得抗击“废止国医案”的胜利后中医学阶段性繁荣和持续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于主编一载为北京国医分会主编,一载为北平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主编,说汪逢春在创刊时“先生自筹经费,自任主编……”两说均有依据,均不确切,全部杂志无一处载及主编字样,第三期编辑审查人员名表所列编辑主任为赵树屏,副主任安干青,编辑为杨叔澄、杨浩如、吴秀川、钱愚如、段梦兰、张菊人、孙祥麟、张宝文、王石清、仉即吾、山国庆、王缉光;审查为孔伯华、萧龙友,杂志的出版者及发行者均为国医职业分会,仅在创刊号上有汪逢春题字及印章。故《北京医药月刊》是没有明确主编的杂志,按对杂志的作用和贡献而言,主编为汪逢春更合乎情理。

有人提出《北京医药月刊》“因经费不足,仅出八期即被迫停刊。”按现存资料考证,实际出版期数为1939 年1~8月每月1 期,共出版8 期。经费紧张确为事实;1939 年8 月发行已出现明显危机。第8 期发表欢迎各地推销启事:“本刊自发行以来颇蒙各界赞许,兹为推广起见,拟招各地推销商并订有优厚利益,如愿承办即希来会或来函商洽为荷”。同时发表总务组启事:“敬启者本刊现已委托乜奉真先生在天津河北二马路二顺里六号成立代售处,俟后天津爱读本刊者无论零购或订阅均请至该处接洽为荷”。但总务组启事马上便发生了变化。第9期、第10 期合刊登两启事,一为:“迩来印刷工料飞涨,原定价格已难维持原有定户又未便追加定费,不得已将两期合刊,对于新订户并另定价目以维持成本,一俟纸价低落即当恢复原状,谨此奉陈诸希”。其二为“本刊前委托乜奉真君在天津分销近三月来杳无音信,显系有意诈骗,除依法追究外,所有乜奉真君一切活动概与本刊无涉”。受此影响,出第9期、第10 期合刊后,再无新杂志出版,实际共出10 期。

第三节 《国医砥柱》述评

《国医砥柱》由杨医亚创办,创刊于1937 年1 月,杂志曾因“七七”事变、抗战时局变化而暂时停刊,还因特殊需要而合刊,经创办者的努力又恢复发行,并延续了下来。这是抗战期间在敌占区坚持时间最久的中医刊物。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中医杂志终止发行,所以,《国医砥柱》在华北地区、港澳地区,以及国民党统治区、解放区均有着较大的影响,并远及美国旧金山、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共创办74 期,一直到1948 年12 月才最终停刊。当时的学者张达感慨地说:“读《国医砥柱》月刊成立宣言书后,不禁心为之震,神为之奋,而满腔之志与气亦为之策厉而壮矣!窃吾国数千年来,号称医学神圣,而国人反漠焉视之,竟屈服外人机巧势力之下,加之科学发达之际,政府又不免有重彼轻此之见,以致醉心欧化者,几如蝇蚁之争膻趋腐,曷胜浩叹,兹者,贵刊成立不啻为我国医学者增一练兵场也,我海内医学同志宜如何急起直追随,悉心研讨,阐明而光大之,庶不负诸先进创设斯刊之苦心也。”

(完)

猜你喜欢
分社国医创刊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5:52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中国船检(2020年11期)2020-11-27 03:21:20
创刊40周年抒怀
1994:创刊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国医大师忘记年龄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40
法新社进入朝鲜
环球时报(2016-09-08)2016-09-08 06:33:05
创刊寄语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
中国船检(2016年11期)2016-05-03 08:59:54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