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新谋划

2010-10-19 07:38:50郭斯兰
浙江经济 2010年11期
关键词:十二五经济社会浙江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开始,五年一规划,成为了新中国默认的经济发展节律安排,总是给予高速前进的中国经济一个反思与展望的间隙。

时间上算起来,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将步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相较第一个五年计划,差不多刚好跨越了一个60年。而“十二五”作为一个新甲子的起点,内外部环境都较以往发生了重大变化,期间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将面临如何深化改革问题的挑战、也有急迫的经济转型压力,还有社会发展对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

“十二五”对于浙江的经济发展并不只是时间上的意义,更主要是它开启了一个发展历史的新进程。早在2008年浙江省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已经为42214元,以国家公布的2008年平均汇率来换算,人均GDP达到了6078美元,以国际标准衡量,浙江已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的中等水平。按照“十二五”时期年均GDP增速8%—10%测算,到2015年浙江人均GDP水平将处于由6000美元向10000美元挺进的过程中。收入水平的变化标志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又一个快速升级通道。这种升级不仅有消费形态上的变化,有经济运行方式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一个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社会的形成,浙江经济发展有了“二次腾飞”的底气。所以,浙江的“十二五”意义非同以往,“十二五”规划特别而重要。

“十二五”时期,作为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浙江省,要适应新形势,继续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指导思想层面,以“转型发展”为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全力以赴推进“三个转型”,即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核心的社会转型、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政府管理转型。

落实到具体的规划行动中,还需关注以下三点:

——确立区域发展在全国发展方式转型中的地位。“十二五”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对作为发达地区的浙江来说尤为重要。必须尽快从传统的发展思维、规划思路中跳出来,在发展方式转型中寻求扩大消费内需的新路子,突出整个结构调整的战略地位作用,以有效应对内外环境冲击,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意味着需要浙江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些方面率先探索,先行先试,先行发展,并且在这个进程中重新确立自己的特色竞争力与新的先进地位。

——进一步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继续大力拓宽民营经济在行业和经营领域上的限制,把竞争机制引入银行、铁路、民航、邮政、电信等领域,使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能享受同等待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通过税收减免、信贷贴息、教育培训、市场培育等方式支持对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强的中小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强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面临新形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的类型、方式、效率和效益需要注入全新的活力。技术创新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的重要保障。浙江的“十二五”规划应继续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同时,大胆探索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加快创新资产管理、产业链管理、集群管理等多层次和多类型管理。最后,浙江的“十二五”规划应选准突破口、合适的时机和方式,重点在收入分配改革、资源有偿使用和合理定价、生态环境补偿等方面加大探索创新力度,从体制机制层面为经济增长提供新鲜动力。

猜你喜欢
十二五经济社会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01
浙江医改三部曲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0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