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发展服务外包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0-10-17 06:58
对外经贸 2010年3期
关键词:外包黑龙江省服务

于 航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2006年起,由国家商务部牵头组织实施了旨在推进全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千百十工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哈尔滨市和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分别进入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行列之中,在黑龙江省服务外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窗口和示范作用。但是在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同样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巨大挑战,所以只有结合省内服务外包发展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才能因地制宜地提出对策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一、黑龙江省服务外包的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黑龙江省服务外包的发展回顾

从微观企业角度来看,黑龙江省最早从事服务外包的当属由留学生创立于2001年的大庆华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之初只有10多名员工,年产值不足50万元人民币,目前已有员工700人,年产值超2000万元,外包业务范围覆盖银行业、金融保险业、出版业、通信业等,拥有百余家国际化大中型公司客户。

从宏观产业角度来看,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是从2006年才起步发展的,如今已逐步形成了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共建机制。目前,全省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30多家,从业人员15000多人,其中27家企业通过CMM/CMMI认证,11家企业通过ISO27000系列认证。省内拥有一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哈尔滨),一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大庆)。全省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务收入2006年为40亿元人民币,2007年为52亿元,2008年为80亿元,2009年有望超过100亿元,业务涉及石油石化、金融保险、地理信息、数据分析、网络游戏、动漫开发、呼叫中心等多个领域。

(二)黑龙江省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

1.优势分析

随着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黑龙江网通呼叫园区、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和哈尔滨开发区核心园区等12个园区的相继落成和完善,省内的服务外包业务和领域正在逐渐扩大。同时,省内各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服务外包产业资金的扶持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专项资金并整合相关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另外,黑龙江省人均收入及消费水平低于沿海和发达地区,以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月人均收入为例,哈尔滨市是上海的43%,北京的 46%,物业成本也仅为上海、北京的50%。较低的人力成本和物价指数,加之老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使黑龙江省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

2.劣势分析

服务外包的最大特点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开展业务,从这一角度来看,黑龙江省与上海、北京、广东等发达省市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由于地处偏远,黑龙江省在市场意识、信息以及与国外交往的频率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南方。同时,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技术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欠发达、复合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也日渐成为黑龙江省推进服务外包的制约因素。

3.机遇分析

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黑龙江省规避自然条件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黑龙江省地处偏远,气候寒冷,在发展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方面较沿海和内陆交通枢纽城市劣势明显,而发展传统产业又受生产周期短、投入成本高、运输距离长等因素制约。同时,作为资源大省,随着煤炭、石油、木材等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资源可利用空间已十分有限。与制造业相比,服务外包产业无污染,消耗少,可以有效规避自然条件制约,属于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4.挑战分析

2009年1月国家公布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名单时同时指出,将对示范城市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实际的发展情况和基本数据为依据,每两年淘汰1个城市,计划10年淘汰5个城市,不搞增补。到2010年底,全面评价20个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指数将公之于众,淘汰机制一旦启动,20个示范城市的最后一名将被摘牌,届时其所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也将一并取消,而哈尔滨和大庆在20个城市里的综合排名靠后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示范资格一旦被取消,其对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二、制约黑龙江省发展服务外包的主要瓶颈

(一)国际金融危机余震尚存,政策措施亟待完善

从经济形势角度来说,2008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的全年市场规模为25.8亿美元,行业增长率从前3年的40%多下降到30%以下,其主要原因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下,中国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遭遇困难,特别是出口型企业经营紧缩。同时2008年人民币保持升值趋势,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7%,高于2007年6.9%的升幅,其直接结果就是离岸业务占较大比重的服务外包产业利润下降。所以,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在提高服务品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并要提前为危机过后的再度发展做好准备。

从政策环境角度来说,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一般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合同法、贸易法、人才培养和吸引外资等方面。由于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差异及新技术的影响,中国在诸如高新技术条件下的专利主题范围、多媒体、数据库、万维网的知识产权等领域尚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方面。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不断发展,发包商对供应商在信息安全保障、人力资源储备、行业成熟度等方面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因此就黑龙江省而言,在调整完善政策体系环境、鼓励本土企业参加国际信息安全认证、增加吸引外资和人才力度等方面的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产业园区规模较小,示范作用暂未普及

从规模上看,截至2008年20个示范城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598家,从业人员43.7万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54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42.9亿美元,而黑龙江省仅有服务外包企业130家左右,占全国总量不到5%,从业人员1.5万人,占全国总量不到4%,整体规模仍偏小,而且非常缺少能与顶级企业规模相媲美的大型企业,甚至连哈尔滨和大庆两地在发展程度上与其他国家级示范城市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从作用上看,纵观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服务外包重点地区,其具有的共同优势就是在拥有良好的城市基础建设与产业配套设施的同时,软件和服务企业已经形成了群体优势,并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相关产业链和区域特色,甚至一些二级城市也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专业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和带动作用显著。相比较而言,虽然黑龙江省也明确了将服务外包作为支柱产业来定位和发展的战略思路,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和省市之间的互动协调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另外因受到中小企业不发达、思想观念较保守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省内服务外包企业往往处于各自发展的分散经营状态,没有统一规划,发展重点也不够突出。

表1 2008年部分示范城市服务外包合同协议及实际执行金额 单位:亿美元

(三)复合人才供不应求,人才流失严重

黑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7,有63所大专院校,每年大学毕业生在11.3万人左右,但即便如此,受到省内企业吸引力不大,外部竞争又过于激烈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还是很难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对高素质从业者的需求。以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为例,其2003年建立,2005年拥有首批毕业生,但据查最终仅有10%左右的毕业生留在了本省,其余都被青岛、大连、北京等地的企业招聘到外地工作,最终导致几年下来,黑龙江省变成了一个服务外包的人才输出大省。而且即便在东三省,黑龙江省的软件专门人才在培养人数的绝对量上也略逊一筹。

表2 东北三省软件专门人才的教育状况单位:人

同时,黑龙江省还缺乏针对服务外包人才的专门政策,其中哈尔滨和大庆即便作为示范城市,其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培训补贴和贡献奖励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和力度仍相对落后,并且缺少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的成熟体系和经验。另外,除少数归国留学生外,黑龙江省技术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普遍不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兼具语言、技术、管理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无形中也降低了省内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力。

(四)品牌优势尚未建立,自主创新仍需加强

目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主要包括国家品牌和企业品牌两个层次的品牌体系。其中国家品牌是指“中国外包(China Sourcing)”,它是由中国政府、相关行业组织和知名服务外包承接企业等共同组成的针对国际市场提出的服务外包品牌。企业品牌是指在服务外包领域提供专业服务的经营主体的品牌。其中国内以号称“六小龙”的东软集团、海辉软件、中软国际、文思信息技术、软通动力和博彦科技等有限公司的品牌效应最为显著。然而遗憾的是,在“六小龙”企业中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在黑龙江省设立分支机构。不仅如此,在2008年我国服务外包合同签订金额及执行合同金额前50名企业的名单中,黑龙江省企业无一入选,仅有大庆华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跻身服务外包从业人数前50名的第44位,省内企业品牌建设水平还很低。

在创新方面,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的改革是服务外包自主创新的基础,但是如今黑龙江省普遍缺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企业。同时,目前国内重点是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但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国内的制造业对服务外包也越来越重视,如何通过服务外包带动本地制造业研发和营销能力的提升也是黑龙江省在自主创新方面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三、黑龙江省进一步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建议

(一)因势利导,把握发展机遇;明确定位,优化商业环境

从世界环境来看,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服务市场整体需求降低,国外特别是来自美国的订单大幅减少,国内服务外包产业增速减慢。但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在潜移默化中孕育着发展服务外包的挑战与机遇。例如,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重成本缩减越来越成为发包企业关注的重点,这就给黑龙江省等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此时如能恰到好处地体现自身的人才优势,在诸如产品研发等方面与外部市场互利合作,发展前景将十分可观。此外,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将继续打压各类资产的成本,发达国家众多拥有优质技术和客户网络的企业资产大幅缩水,这为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国际企业的裁员渐起也有利于黑龙江省以更低的成本吸纳更多的海外人才,并增强自身的市场拓展能力。

从国内政策来看,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截至2009年3月,国务院已发布8个关于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相关部委也出台了24个政策文件。此时,黑龙江省如能把握发展机遇,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在利用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省市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特别是相对薄弱的税收优惠、知识产权和人才培养政策,为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相信在激发企业参与服务外包的能动性方面将会收效显著,建议在省内的示范城市率先建立和推行地方性的法规进行试点,再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修改相关的政策,最终推而广之建立良好的政策体系环境。

(二)再接再厉,巩固园区规模;突出重点,强化龙头作用

从发展战略上来说,示范城市的聚集效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全国,中国服务提供商的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全国签约合同总额的60%由3%的企业承接,20个示范城市形成了服务外包优势承接地,合同签约金额占全国总量的92.5%。以江苏省为例,2007年该省进行了省级国家服务外包载体认定工作,目前已认定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6个,示范区15个,对整个产业的带动效应显著。所以黑龙江省也可以引以为鉴,争取早日建成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中心,以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次的服务外包基地为载体,以一条沿边服务外包产业带为依托,带动省内更多二三线城市参与服务外包的产业发展区位布局,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全省产业实力的整体提升。

从具体战术上来说,规划产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并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选择和明确是当务之急,在这一过程中哈尔滨和大庆两市无疑还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产业而言,尽快打造和树立大庆石化外包的产业品牌势在必行,同时在巩固哈尔滨市呼叫中心、动漫外包、信息技术外包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市区内开展空间地理和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的可行性探索也应尽快推进;就区域而言,2009年哈尔滨先后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城市”等荣誉称号,这些成果的取得无不为哈尔滨服务外包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客观保障。当然,在城市定位方面,黑龙江省多数城市目前的定位还尚在积极的探索之中,产业的聚集和壮大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相信只要能够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开拓新市场,发展新业务,省内服务外包行业的总体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终将获得提升。

(三)多管齐下,健全人才结构;精益求精,优化服务平台

首先,要注重人才的适用性。建议省内企业在国外进行业务拓展时首先聘用当地员工负责市场开拓和销售推广,然后逐步过渡到在当地生活较长时间的华裔员工,最后再转为从省内外派的市场人员,并以此将文化差异逐步消化吸收。其次,要利用日益增多的留学生资源。早先许多印度IT精英在美国的大公司中身居高位,出于爱国情结为印度软件外包业提供了不少业务机会,而如今中国留学生正在逐渐成为世界级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也同样希望能够扶持国内的相关产业,因此黑龙江省要充分利用其在对俄、对日、对韩留学生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鼓励企业主动与海外人才建立联系,并以此为突破口,共拓市场。再次,要注重本土人才的素质提升。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水平和能够独当一面的外包项目负责人,建议黑龙江省可以借鉴大连一些软件服务外包公司的“帮带模式”,即一方面外派省内公司员工去发包商处实地学习,适应其操作规范,然后回国带领项目小组成员工作,另一方面邀请小型外包企业外派人员去相对大型的公司学习,学成后再回原企业带领项目小组承接该公司发出的次级外包业务。这样不但能带动整个外包行业的人才链循环不断地提升,而且能为今后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拥有独立的接包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还要重点依托黑龙江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培养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积极整合省内校、企和服务外包园区资源,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在平台建设方面,建议围绕宣传平台和服务技术平台两方面进行拓展。首先,在宣传方面,要在充分利用中国服务外包网等国家层面平台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省市企业拓展和参与诸如“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等大型投资促进宣传活动,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省内良好的人文优势和旅游资源,积极争取承办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大会、软件产品博览会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会议和交易会展活动,在宣传服务外包政策和发展状况的同时,吸引更多投资,扩大省内产业和企业的知名度。其次,在服务和技术平台方面,应着重强化和依托现有的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大庆软件园等省内重点公共服务平台,并以此为建设试点和突破口,循序渐进地促进发展。

(四)以小搏大,增加资金投入;因地制宜,打造创新优势

在资金投入方面,首先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国家关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各种相关政策和资金的前提下,争取继续充实省内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引进先进人才、取得国际认证、开拓国际市场、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扶持。其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市场等渠道培育服务外包企业。建议可以开展专门针对于服务外包产业的专项招商引资项目,研究和跟踪全球服务外包输出企业的投资动向和投资特点,主动适应和满足其投资需求,寻找和把握大项目的引资机会,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促进全省服务外包市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此外,黑龙江省应争取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有所突破。首先,要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议可以以打造大庆石油石化服务外包特色品牌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大庆在油田开采中涉及的物探、钻井、测井、采油等领域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培育利用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应用能力,着力提升产业的自主发展水平。其次,要参与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间服务外包技术和手段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与其他省份和地区的合作领域和范围,提高合作层次,借鉴管理经验,建议以成功举办“2008(北京)黑龙江服务外包推介会”的经验为契机,不断开拓创新本地宣传平台和品牌。再次,要及时推进各类优惠政策的落实,引导外资投向,开拓外埠市场,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并以此打造自身的核心优势。

[1]孙彦军.浅析黑龙江省发展服务外包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9(9).

[2]赵德海,冯德海.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9(5).

[3]熊涓,朱勇.黑龙江省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1).

[4]李莹,熊涓.日本、韩国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7(10).

[5]刘薇娜,熊涓.我国加入WTO以来黑龙江省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分析[J].学术交流,2006(9).

[6]乔虹.黑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及竞争战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7]郑雄伟.2008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R].亚太总裁协会、国际外包中心联合发布.

[8]郑雄伟.2009上半年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R].亚太总裁协会、国际外包中心联合发布.

[9]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0]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2008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外包黑龙江省服务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