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光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 20170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 30年的历程,当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世界瞩目,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及各种形式的合作通过专利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获取了巨额的超额利润,而中国企业则只能通过加工组装获取微薄的生产利润,从2001年至今,《财富》、《商业周刊》等每年评选出世界百强企业及百强品牌,中国企业及产品至今还游离于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之外,未来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制造、销售中心,数字电视销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平板数字电视产量接近全球一半。从目前的发展看,中国年产量超过 7 000多万台彩电无一国产“芯”,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用于芯片进口的外汇近 300亿美元,我国芯片生产量仅占使用总量的 3%。就彩电业而言,我国境内彩电企业 68家,年生产能力 8 660万台,实际年产量 7 328.8万台,然而,这 7 000多万台电视机中所使用的核心视频处理芯片均为进口,竟无一片“中国芯”。中国彩电企业因专利授权,每年将不得不支出大约 10亿美元的费用。按照彩电行业乐观的估计,全年也只有 30亿(折合不到 4亿美元)利润,利润率仅为 1.7%。
“彩电大国”并非“彩电强国”,高额的上游利润都被国外企业所赚走,而国内制造业只能赚加工的钱。
中国的 DVD产量占全球市场的 80%,每年全球出口 8 000余万台有 6 500万台是中国制造;中国出口一台 DVD售价为 32美元,其中交给外国公司专利费 18美元,成本 13美元,中国企业的利润只有 1美元,高专利费逼中国 DVD丢掉品牌,实际上国产品牌已经全军覆没,因为专利费用太高国内 DVD企业全部成为外国企业的加工工厂。同样,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 20%、计算机售价的 30%、数控机床售价的 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儿童玩具生产地,在美国市场上最畅销的毛绒玩具在中国生产每件的成本价格是 12美元,出口到美国市场销每件售价是100美元,毛利润达到 88美元,这其中中国企业得到的利润仅有 3美元。
中国汽车行业也不容乐观,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年汽车产量达到1 273.7万辆 ,预计 2010—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增长率将在 19%~20%之间,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 12%。如美国通用汽车在本土的单车利润为 600美元,而在中国市场上单车利润是 4 000美元;德国大众帕萨特品牌轿车毫不逊色,在中国的单车利润为 3 000美元,是在美国(600美元)的 5倍;美国通用汽车与德国大众汽车在华汽车产量占其总产量分别是3%、14%,而利润却占其总利润的 30%、80%。如今中国人能造出“二弹一星”、探月卫星、载人飞船、大飞机、航空母舰、人造干细胞等,但就是造不出一流的车用发动机、变速器等。国外主要汽车企业在华申请的专利数据统计(见表1)。
表1 国外主要汽车企业的专利数据统计表
表2 中国主要合资汽车企业专利数据统计表
表3 中国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专利数据统计表
中国汽车要想真正建立起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是靠单纯地卖多少车或销量增长,而是要看有无附加值;增加产品附加值靠的是提升产品品质,进而提升品牌,这样才能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有只有三种模式:一种是靠拥有雄厚的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如中东的石油;一种是靠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这主要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最后一种是靠技术创新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为主,尤其是美国和日本最为突出。我国经过改革开放 3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自主创新、建立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推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产品,才能从根本上不受别人的束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在1912年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一书,在书中第二章,熊彼特对创新及其创新内涵进行了详尽分析,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熊彼特认为:“创新包含下面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坚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绝不需要建立在科学的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1]。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五种情况概括起来:制造新产品,即产品创新;更新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开辟新市场,营销创新;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即开发新资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即组织管理创新。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 30年,企业创新走过引进、理解、模仿、逐渐创造和推广的历程,为了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我国从 1990年开始十四次对企业创新成果进行评比并推广(见表4)。
表4 国家级创新成果的总体情况
1.创新促使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尤其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东西方文化广泛地交流,我们在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元素,用 30年拉近了西方发展的距离。
2.创新促使企业自主创造,培养国内及国际品牌。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我们创建的 5 000个民族品牌,靠的是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企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难以维持,管理陈旧没有创新难免于死气沉沉。因此,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尤其重要。纵观当前国际市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将中国品牌推向世界。2001年《商业周刊》每年评选世界百强品牌,至 2009年中国无一品牌入内,能够进入 500强的品牌也寥寥无几。究其原因——缺乏或是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亦步亦趋只能甘为人后。国家强大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开创民族品牌的同时树立国际品牌——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的体现,因此,国际品牌的创建、企业文化创新、研发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等,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支持。
3.创新能解放想象力,它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及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当前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长期的“复制性”教育,而缺乏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奇思异想,全民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被世界人们称之为聪明的中国人,却被自己的教育体制所束缚。提倡创新可以使想象力延伸和发展,并能促进现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而这些对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创新能促进社会重视创意产业、创新行业的发展,促进立法体制完善。新兴行业的兴起极为需要创新,如新型产品、节能环保的措施与方法、人类的健康、循环经济、生态平衡等。由创新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
总之,创新可称之为系统工程,它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系、创新机构、创新模式、创新人才等。复旦大学管理学者芮明杰教授将创新定义为创造一种新的或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某方面的细节管理,包括五个方面情况:一是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如果经营思路可行就是一种创新管理;二是设计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作;三是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它能提高生产效率,协调人际关系或能更好地激励员工;四是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五是进行制度创新[2]。还有的学者认为创新就是在建立和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人为本,重点加强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综上所述,从不同的角度看创新虽有差异,但是归根结底,创新的本质是进取;创新就要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创新靠的是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创新就是用最新的管理制度、最新的管理思维、最新的管理方法等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企业创新。制度创新是实现企业制度的变革,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修正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当今意义上的企业制度创新主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它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和责任)、经营制度(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分配制度(企业内部资源如材料,资金,设备,劳动力等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的综合创新。
当今,在我国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由于产权制度的缺位,科技成果的所有权不明晰,非常“私人化”的科技成果往往以“共有化”的方式处理,这对科技人员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失去创新的兴趣和信心,“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3]。具体地讲制度的功能可提供: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激励机制、规范市场等外部因素、抑制人的机会主义动机和行为。
体制与机制是较易混淆的一对词语。按照《辞海》的解释,“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体制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创新体制等。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在当今乃至很长的一段时期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此来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
2.现行体制无力解决对科技的持续高投入问题。我国在科技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是:(1)科技投入力度不足;从人均科技投入经费的比较来看,我国的人均科技投入经费仅为 58美元,不足美国的 8%,日本的 10%,韩国的 15%。(2)科技投入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过低;在基础研究中,我国的投入水平远低于其他国家,与该比重最高的瑞士相比还不及其 1/5,与印度相比不及其1/3,由于基础研究投入过少,创新始终局限于短期行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基础研究相当重要,因为原始创新源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没有十到几十年的积累不可能出重大成果,这绝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是要花费心血长年积累的事情。重大战略高技术是引不进、买不来的。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3)缺乏明确的科技投入战略和管理机制;对于“科技投入战略”无论政府、企业等的投入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投入没有稳定的渠道,各地方、各企业都在为赚钱而投入,使得创新的生命力较短,科技资金投入浪费现象较大。(4)虽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总量不断提高,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强度还较低。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总量:20 000多家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项目总数从 80年代末的 2万多项增长到 2009年的近 20余万项,但平均到每家企业的数量很少,每家企业不到 5项开发项目和 2.5项新产品,这样的技术创新活动强度应当说是很低的。即使不考虑项目失败或不能投入使用的情况,就算这些产品创新项目和工艺创新项目都获得成功,如此之少的量也很难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更无法谈及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3.现行体制的部门分割和相对封闭的垂直组织结构体系,阻碍着产学研的结合,进而影响创新成果的现实转化。我国修订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第 30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 20%,产业化不到 5%,而发达国家技术转移高达 40% ~50%。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其一,产学研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各类创新主体的职责和权益界定不清,对共同投入、成果分享,技术、市场、管理等风险分担的机制不健全,缺乏法律约束,导致产学研结合难以持续。其二,政府发挥引导与协调作用不够;产学研结合没有专门的促进政策,信息和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政府在产学研结合的资源配置上缺乏明确导向,特别是在对多项技术集成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链的资源配置上,“贴牌”现象较多。其三,引导产学研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长期以来,学术至上“一刀切”的评价标准,造成了业绩考核中轻视企业服务、项目管理中轻视横向科研的“两个不平等”;同时,企业也缺乏合作创新意识,从而制约了产学研结合的积极性。国家应该尽快制定《产学研合作促进法》,这样对于构建和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才能有法律的保护。产学研难以紧密结合,致使科技人才难以发挥聚集效应,同时,现行的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利于企业吸纳人才。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努力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对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构建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汇集并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发挥其智力潜能,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从总体上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正激励、负激励等,其中物质激励应是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二是,优化人才汇集环境;在企业内部,应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包括张扬个性、不求全责备、尽力满足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充分放权、授权,委以重任,予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倡导和营造创造性、自主性、人情化的企业,形成宽松和谐、奋进的独特的文化力,产生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进而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三是,大力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中介服务机构是知识技术流动传递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为知识技术的供求提供一个适宜的场所。
4.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突出,极大地挫伤企业及个人创新的积极性。知识产权主要指个人及其组织在脑力劳动方面创造并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和独占性的特点。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但激励发明、创新知识,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配置创新资源,使其商品化和产业化。当今,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对创新保护的不完全的溢出效应,许多企业更愿意等他人创新之后再跟进,这种采用模仿战略的企业在现实中占的比重超过 2/3;另一方面,中国目前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甚至愈演愈烈,它极大地挫伤了企业及个人创新的积极性。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强化企业或个人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我国国企业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几万个项目,而申请的专利数却不到 10%,这就使侵犯知识创新有了广阔的空间。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其一,树立品牌,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其二,加强申请,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据报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企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 10亿美元。其三,加大创新,提高效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研究所和实验室,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
[2]芮明杰.现代企业管理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3]D.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