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柏清 李干清 张树文 刘建林 金凤鸣
(湖北省孝昌县植保站,孝昌 432900)
2009年,全县中稻种植面积 1.97万 hm2,我站在小河镇庆丰村进行了中稻病虫草害综合为害损失评估试验,通过设立专业化综防区、农民自防区、非防区、杂草防治区,系统分析水稻在各种病虫害并存的状态下,水稻产量综合受害损失情况,总结出比较全面准确的病虫为害损失统计标准,科学评估病虫害对水稻的为害以及各个单项病虫对综合为害损失的作用,为准确评测各病虫单一为害损失提供依据。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试验区位于小河镇庆丰村,该地为单季稻区,水源条件较好,水稻病虫发生较重。主要病虫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种植的中稻品种为珞优 8号,肥力中等,4月13日播种,5月27日插秧,统一药剂,统一施肥,统一田间管理。
展示区设 4个处理:专业化综防区,农民自防区,非防治区,杂草防治区。
处理 A:专业化综防区(专防区)。根据田间水稻病虫草害发生实况,按照防治指标,由专业人员适时进行综合防治,其他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处理 B:农民自防区(自防区)。在当地植保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农民自行防治,其它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处理 C:非防区:即全生育期对水稻病虫草害完全不进行药剂防治,其它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处理 D:杂草防治区。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全生育期对水田杂草进行防治,其他有害生物不进行任何防治,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田间设计采取小区对比试验,A、B处理 600m2,C、D处理 100m2,不设重复。试验安排在同一区域,C、D处理区与 A、B处理区隔开,以免防治区和非防区相互间产生影响。所有处理统一供种,采用种植面积较大且由同一公司提供的品种珞优 8号,栽插密度均为 0.2m×0.2m,667m2施纯氮 12.5kg。
试验区管理按顺序排列,试验区之间留隔离行,各试验区插上标志牌。每周一系统调查病虫发生为害情况。
根据发布的病虫情报,结合试验田的病虫发生实际情况,选择在病虫害的防治适期用药。试验田施药次数共 3次,时间分别为 6月9日、7月10日、8月5日。施药器械为卫士牌手动喷雾器,667m2喷液量 45kg,施药时均匀喷雾,田间保持一定水层 3d以上。
防治药剂:6月9日:63.1%杀虫单◦苏 80g/667m2;7月10日: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0mL+25%噻嗪酮 50g+30%苯甲◦丙环唑(爱苗)30g/667m2;8月5日:5%甲维盐(京博灵驭)+25%吡蚜酮(飞电)爱苗 (20g+30%苯甲◦丙环唑)30g/667m2。
由农民根据田间虫情自行决策,以习惯方式开展病虫防治。由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及纹枯病较重,共进行了 5次防治。主要药剂:1.8%阿维菌素(蓝锐),25%吡蚜酮(飞电),井冈霉素,5%已唑醇(保尔丰),25%噻嗪酮(川珊灵),5%甲维盐(京博灵驭)等农药,前期 2次为手动喷雾器,后 3次为机动喷雾器防治。
对该区水稻自移栽至收获全程不施药。
对该区水稻仅对草害施药防治,病虫害自移栽至收获全程不施药。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第 3d、7d、14d调查每个小区内各种病虫的发生量,以后每周定时对试验田进行病虫调查。调查方法和分级标准依照全国测报方法或湖北省制定的办法执行。
9月7日中稻收获期对各小区进行理论测产。各试验小区采用对角线 3点取样,每点 1m2,剪取全部稻穗装袋并作标记,带回室内晾干考种。
试验结果见表1~表4。
表1 主要病害防治效果表
表2 主要害虫防治效果表
表3 试验区水田草害发生和用药情况调查表
表4 试验区产量调查表
因试验点有限,且品种单一,对全县水稻病虫为 害损失总体进行估测(表5)。
表5 2009年孝昌县中稻病虫为害损失估测表
此试验区域性较强,病虫发生程度不一致,要想让试验数据准确、代表性强,须加大试验点和试验范围,需进行多点多年的系统试验。试验中全县各水稻品种的无病虫为害加权平均 667m2产以及完全不防治加权平均 667m2产无法获得,粗算过程只好借用试验品种数值进行。目前很多单项病虫的为害损失计算不太成熟,有很多病虫还没有损失计算公式,直接根据病虫发生级别推算损失率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计算方法只适应某一区域,不能推而广之。另外,有些病虫记录的最终指标虽然相同,但中间发展过程不同,对产量的损失影响差异很大。不过,此试验能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准确地估测各病虫单一为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