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广东眼镜,再出发!
策划/本刊编辑部
最近两年,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成为广东众多眼镜生产企业心中一道难以抚平的创痕。员工工资和眼镜所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极大地压缩了利润空间。在出厂价不能相应提升的情况下,许多眼镜工厂不得不选择关门。的确,成本的上升趋势很难逆转,而且已经逼近很多企业盈亏的临界点。以简单的普通员工工资为例,随着广东省各市接连全面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两年前五六百元的最低月薪现在已上升到1000元左右,而且还很难招到人。
正是在这种内部成本提升和外部竞争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绝大多数产品附加值低的广东眼镜工厂的转型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从国际背景看,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眼镜生产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小,特别是很多没有品牌优势、单纯靠做加工的产品外销型企业更面临严峻挑战。
那么,如何实施转型? 直观上看似乎有两个可行的思路:要么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嫁成本;要么到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的中西部地区办厂。
但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广东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出口环节中并不具备很强的销售定价权,到中西部办厂面临相关产业上下游配套不全的问题,而且虽然工资成本有一定的优势,但差价空间并不大……
或许,正如本刊总编贺庆在“广东省眼镜产业发展论坛”中所提出的观点:大力开展品牌建设工作,重塑广东眼镜品牌作为国内中高档产品代名词的整体形象,由国内中高档眼镜产品制造集中地转型为国内中高端眼镜品牌拥有者,才是广东眼镜的最终出路。
或许,正如广东省眼镜商会新任会长陈洪标在“广东省眼镜产业发展论坛”中所倡导的那样:在刚刚过去的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两年里,广东眼镜制造业的收缩是必然的,大家只能压缩成本死守阵地,而现在,最重要的是需要回到创业时的那种心态,才能期待明天的阳光。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我们也真心期待,经历过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考验的广东眼镜企业,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再次出发,抓住机遇,迎接充满希望、奋发有为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