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2010-10-09 07:05河北省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张春茹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10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

河北省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 张春茹

新形势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河北省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 张春茹

随着近期经济环境的逐步回暖,统计数据对经济形势走向的预测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统计数据作为统计的生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在测量经济指标变动、分析经济动态以及预测经济走势等方面的指导性作用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也因此,社会各界也对统计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统计数据 质量控制 研究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在震荡中稳步回升。在新经济环境的刺激下,统计工作需求量大增。与此同时,随着统计工作的全面展开,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应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把握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和健康发展的基石,更是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统计数据质量内涵的把握

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把握经济走向的有效分析工具。对于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把握。

一是核心质量。核心质量是提供给数据使用方的最基本的效用或能力,也是控制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和中心内容。核心质量包括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特征,即真实性和时效性。数据采集、核算、传递的真实性、可靠性,是统计数据质量的生命之本,关系到统计本身存在的价值;时效性、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的活力之源,关系到统计数据自身的价值和效力。

二是形式质量。形式质量是核心质量的重要保障,主要体现在统计法规、制度、标准是否健全完善,统计的内外部环境是否健康,统计指标体系是否科学等等。形式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基本地实现和维持核心质量对于数据使用方的基础满足能力。

三是附加质量。附加质量是核心质量的扩展和延伸,往往需要借助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改革或改善才得以实现,如组织运行机制的改革,或者通过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或者采用新的统计技术、统计工具等,都可能带来统计管理体制的变革,进而带动统计数据核心质量和形式质量的“质”的飞跃。

需要指出的是,统计数据质量不能简单地从上述三个层面分割开来理解,实质上,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二、传统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现状分析

1、控制技术与统计实践脱离

各种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在我国的实际统计工作中的研究和应用不多,对于经常性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实际上还主要用事后的分析评估和挤水分的方法,而事前的分类预防控制不多,建立误差模型进行分析的也不多,所应用的仅有的一些事后质量控制技术与统计数据量控制的组织活动没有实现很好的结合,虽然制定了主要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方法,但具体方法的应用、由哪些部门负责以及这些部门的质量责任,职权和义务并不明确。

2、统计数据片面质量控制

从全程性上,只重视调查环节,不重视统计设计环节对数据需求的研究,从而影响数据相关性、及时性的提高;从全域性所实行并取得很大成功的统计数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及经验,主要集中于几个专项的普查,应用范围较窄;从全员性上,只重视统计系统内部的人员控制,而对统计系统外部的,占统计工作人员三分之二的基层统计人员却无从控制。

3、缺乏明确的质量控制规范

近年来,我国统计一直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放在工作首位,也确确实实做了具体工作,但为什么统计数据用户、社会上对统计数据质量仍然一片抱怨声,笔者认为,除了那些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等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坏的影响外,就统计控制本身而言,统计机构并没有向用户及社会做出明确的质量保证,使许多统计数据用户及社会各界认识不到统计工作所面临的艰巨复杂性以及统计误差的不可避免性,也了解不到数据质量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控制的程度及控制的结果。

4、没有统计反馈

统计是一项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每一次新的修订统计设计都应反映出上一次数据质量评估的结论以及质量改进的要求。但是,一方面,从公布实施的统计调查制度上看,事先的控制措施如填表要求中的平衡关系、逻辑审核关系用于质量控制的设计内容较少,另一方面,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其评估的结果或结论在下一次的调查方案的改进和设计上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新形势下统计数据质量真实性的因素分析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统计数据质量可靠性状况并不乐观,统计工作已面临着数据质量的危机,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深层次的因素分析实为必要。总体来说,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

1、技术性因素。由于统计理论不完善,统计人员素质不高及统计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存在,导致统计数据失真是最主要的因素。在实际中,一些统计人员理论水平低,缺乏刻苦钻研学习统计专业知识的精神,也无兢兢业业爱岗的工作态度,统计误差便在所难免,数据失真则时有发生。

2、制度性因素。由于统计制度、调查方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存在大量的非正规部门活动,亦称地下经济、隐性收入、敏感性问题等,其数据得不到真实的统计。

3、体制性因素。考核体制的不科学、不合理是统计数字不可靠的直接原因。在传统体制下,由于统计数据与目标管理实绩直接挂钩,加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本来统计数据是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的依据,是确定目标任务的基础,但由于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于是部分领导急于求成,目标定的过高,不切实际,统计数据让目标任务牵着鼻子走,直接导致了以虚假数据营造泡沫政绩现象的普遍存在。

4、标准性因素。即有些指标统计标准和统计口径混乱,缺少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导致了有些统计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在总体范围上不一致,在指标口径上不统一,有些统计指标与国际标准不一,使得国际对比遇到了技术上的困难。

5、法制性因素。法制制度不健全,统计执法的软弱是统计数据质量低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已有统计方面的法律规范,但是执行力度没有全面落实。一方面,统计系统过分强调统计的服务性,使有些调查单位认为统计数字准确与否无关大局,法制观念淡薄;另一方面,统计机构在进行统计调查时,没有突出法律的高度强制性,以致在执法过程中刑事责任部分往往被忽视,而向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的范围倾斜,威慑力不够。因此,统计执法的软弱造成了一部分领导干部对统计数据行政干扰的肆无忌惮。

四、新形势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策略分析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基石,它关系着统计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低下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对实现统计数据的准确、有效、全过程,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多方面用户的需求。

1、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必须实现全过程、全员参加。首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必须对统计调查、数据收集、统计核算、统计分析、统计报告、统计服务、统计监督等各个环节统筹兼顾、系统优化。其次,参加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人员应当全面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

2、搞好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要自上而下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体系。精简统计报表,全面推广抽样调查方法,避免对总体单位的逐一调查和较多的中间环节,最大程度上减少各方面对统计数据在调查过程中的干扰,使得调查的数据符合客观实际,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强化统计基础工作。首先要搞好统计调查表的设计,在设计中应体现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各指标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统计指标的涵义、范围、计算口径应一致。其次,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标准化。统计表的设计、统计分类标准和各种编码应当统一标准,以适应计算机整理、汇总、分析的需要。

4、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抓好上岗和在岗培训,实行“统计员资格”考试制度;二是提高统计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掌握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三是提高统计人员对现代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依靠科技手段快速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

[1]白卫疆.对统计数据质量及质量控制方法的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

[2]孔杰.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策略.现代商业,2010;14

[3]赵淑云.略论新时期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经济师,2009;12

[4]刘海清.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研究.统计研究,2009;12

[5]高芳.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甘肃科技,2009;19

[6]王兰措.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策略.商情,2009;28

(责任编辑:何秀秀)

book=32,ebook=150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质量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合理决策问题
“质量”知识巩固
改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质量的策略探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质量投诉超六成